让“生态资源”变“富民资产”——聚焦“三库+碳库”重要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逻辑分论坛
2024-07-30 09:15:1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
东南网7月3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很高境界的富”,是什么样的“富”?在7月29日举行的“三库+碳库”重要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逻辑分论坛上,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教授钱志权,分享了浙江磐安县的致富实践。 钱志权说,1983年的磐安是浙江头号贫困县,生态恶劣与经济贫穷并行。2000年,当地痛定思痛,提出“生态富县”战略。20多年间,“很高境界的富”磐安从理想照进现实。 在钱志权看来,实现“很高境界的富”,关键在于厚植绿色优势,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色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 磐安的绿色蝶变,引发了分论坛嘉宾的共鸣。大家围绕如何践行“三库+碳库”重要理念,让“生态资源”变“富民资产”,交流经验,分享思路,开启一场绿色头脑风暴。 周宁与磐安,远隔300多公里的两个山区县,找到了绿色共识。 “40多年前,爷爷敢为人先,贷款8万元,创办家庭林场,带着全家在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种下的1207亩林子,如今已郁郁葱葱。”在分论坛上,黄振芳的孙女黄娟娟说,如今一家人利用广袤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下养蜂,种植紫灵芝等中草药,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让“三库+碳库”重要理念在闽东莽莽深山有了具象化体现。 林业碳汇交易,同样是实现“不砍树也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与会嘉宾热议的焦点。 “林业固碳作为固碳减排的重要环节,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南京林业大学碳中和与生态产品价值化研究中心主任葛之葳说,目前我国碳汇开发与交易,还存在碳市场林业碳汇准入机制不完善、计量方法学成本较高等问题。他建议,推进区域林业碳汇市场交易和横向生态补偿,激活林业碳汇市场,完成“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最后一环,实现造林、营林单位经济效益和自然资源生态效益双赢。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不断创新机制,破解障碍,畅通渠道。”福建社会科学院综合协调处研究员林昌华认为,当前我国生态资源整合保护利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生态资源的“碎片化”和“单一化”,主要表现在山林、土地、湿地、河湖等自然资源的分散化,以及古村落、可开发景点等文旅资源空间分布的碎片化。“这使得生态资源的整合、增值、交易和转化变得困难重重。” 为应对这些问题,全国各地纷纷聚焦生态资源碎片整合、增值、交易、转化等环节进行创新探索。林昌华介绍,以福建为例,南平市探索“生态银行”模式,通过整合分散的生态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提高了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为生态资源的交易和转化提供了便利,使得生态资源能够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