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海上赛龙舟,竞渡越千年
www.hyyz888.com 2024-06-14 10:33:29 来源:福建日报

image.png

宁德漳湾海上龙舟赛现场 褚子强 摄

image.png

连江定海湾海上龙舟竞渡场面 陈成志 摄

编者按

端午佳节至,龙舟竞渡忙。在福建,不仅有河上、湖上的赛龙舟,还有别具一格的海上龙舟竞渡。

闽在海中。从远古时期南岛语族依靠独木舟完成跨越大洋的海上探险,到沿海各地“大同小异”的海上龙舟竞渡,源远流长的海上龙舟文化为福建海洋文化增添了丰富内涵和亮丽底色,也让海上龙舟穿透时空成为古往今来福建人特有的血脉记忆。本期《潮声》聚焦我省沿海各地海上龙舟竞渡的特色,探寻吸引一代又一代闽人坚守与奔赴的精神力量。

集美:陈嘉庚与海上龙舟赛的故事

福建日报记者 田圆

image.png

“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比赛现场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金鼓齐鸣,百舸争流,人声沸腾……5月25—26日,2024年第十七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暨第九届中国龙舟拔河公开赛在厦门市集美区龙舟池举行。比赛期间,集美龙舟纪实摄影展亮相龙舟池畔,让观众穿越时空,感受集美龙舟池的历史变迁。

在闽南方言里,舟船竞渡被称为“别舲舳”,意为竞渡的两艘舲舳相别,“别”的目的是给对方使绊子。集美别舲舳文化源远流长,清道光年间《厦门志》记载,集美端午龙舟赛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早年端午节,集美自发组织海上十八龙舟赛。

而集美真正意义上的龙舟赛是由华侨领袖陈嘉庚发起的,目的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以及增强人民体质。由陈嘉庚筹建的集美龙舟池,则是我国第一个龙舟竞技赛专用人工池。

1950年9月5日,陈嘉庚回到集美定居,之后开始改革传统的“斗龙船”。他将两船相斗改为多船同赛,并且发动女子参与,还将田径场上百米竞赛的规则应用到龙舟赛上,统一打造比赛用船,改“相别”为公平竞技。这项传统民俗竞技活动被他纳入教学活动中,以龙舟赛为主带动集美学村的师生和村民参加各项体育活动。

1951年端午节,陈嘉庚主持的第一届集美学校龙舟赛在海上举行,因遇上大风浪,改翌日继续举行。在观看了海上龙舟赛之后,陈嘉庚先生认为不但不安全,且有许多不便之处。为了避免海上风浪带来的安全隐患及潮汐涨落的时间制约,同年,陈嘉庚筹建龙舟赛用池。

陈嘉庚在海滩上先后筑堤建了内、中、外3个池子,其中外池是1955年建的,就是现在的集美龙舟池,宽300米,长800米,总面积24万平方米。他还在龙舟池畔建了式样各异的“启明”“南辉”“长庚”及“左”“右”“逢”“源”7个亭子,形成“七星拱月”的美丽景观。

除了修建龙舟池,陈嘉庚还于1953年督造了6艘龙舟,改变过去以渔船代替龙舟比赛的状况,推动龙舟制造设计与工艺水平的提高,几经更新换代,最终设计制造出可载20名运动员的集美龙舟。

根据资料记载,1955年集美的端午龙舟赛就在新建的龙舟外池(即现在的龙舟池)举办,由于设施改善、规模扩大,当年的赛事影响巨大。

有场所,有比赛,自然要有比赛规则,但是在当时,国内并没有规范的龙舟赛事。1954年,陈嘉庚亲书《集美龙舟竞赛小纪》一则,专门介绍当时恢复与改革龙舟赛活动和计划,他写道:“本社每年五月五日仍举行龙船竞赛。本年端阳节龙船竞赛,系在中池内,新造龙船6只,每只港币400元,可坐16人,中池东狭西宽,长仅1000米,厦门及他处要参加竞赛,不便接受。我按明年端阳节,如外池略浚,面积比中池大,可容龙船十余只同时竞赛,并可以接受沿海多处来此竞赛。”1956年,经过几届龙舟赛的摸索和创新,《一九五六年端阳节龙舟比赛办法》诞生,集美的这一比赛办法成为日后制定我国龙舟竞赛章程的蓝本。

1957年端午节,陈嘉庚先生邀请厦门同安、海沧、杏林等各区的86个乡社龙舟队1500多人,到龙舟池参加比赛。他在主席台上讲话,这次比赛还被拍成新闻纪录片。

陈嘉庚在世时,集美共举办了11次龙舟赛,其中有7次由他本人主持,每次比赛都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池中龙舟飞渡,岸上人山人海,其盛况正如闽南俗语所说“五月五,龙船鼓满溪路”。

1985年,海内外集美校友为缅怀集美学校校主陈嘉庚先生,继承和发扬嘉庚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把集美龙舟赛正式冠名为“嘉庚杯”龙舟赛,同时特设流动的“嘉庚杯”,并于1987年举办首届“嘉庚杯”国际龙舟邀请赛。

1995年,为纪念陈嘉庚先生的胞弟、集美学校的二校主陈敬贤先生,龙舟赛又增设了一个“敬贤杯”,将其作为女子组总决赛的奖杯,将原来的“嘉庚杯”调整为男子组总决赛的奖杯,此后集美龙舟赛就以“嘉庚杯”“敬贤杯”同时冠名,集美龙舟赛一赛两杯,男女分设,在全国龙舟赛事中独一无二。

每逢端午节,四邻城乡百姓都汇集到集美学村龙舟池参加或观赏龙舟竞赛。自2006年起,为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打造集美特色的两岸文化交流平台,集美举办了首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2008年,海峡两岸龙舟赛升格为国家级赛事;2010年,海峡两岸龙舟赛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重要项目;2011年,龙舟赛升格为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规模进一步扩大,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此后,集美又新增设“男子23人龙舟拔河赛”,首届中国龙舟拔河公开赛落户集美龙舟池,开创中国龙舟拔河公开赛正式竞赛项目的先河。

时至今日,海峡两岸龙舟赛渐成体系,不仅成为弘扬嘉庚精神、推进文体旅融合的品牌活动,同时也是密切海峡两岸民众血脉相连、增进两岸同胞文化认同的重要平台。

吉了港:海防古城看龙舟习俗

福建日报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郭霖霞

image.png

两艘龙舟在欢呼声中驶向吉了港海面。陈惠贞 摄

重午龙舟岁岁陈,轻凫飞燕各如云。6月10日上午,莆田市北岸经开区东埔镇东吴村海岸边,村民、游客早早聚集,等待一场一年一度的海上民俗盛典——海上龙舟竞渡。

龙舟赛前,还有个热闹非凡的五帝爷绕境巡游祈福仪式,沿街群众簇拥观看,鞭炮锣鼓隆隆作响;海面上,龙舟赛手神采奕奕,整队热身中掀起阵阵水花,海岸边,围观群众挥手欢呼,很快聚集万余人。巡城完毕后,大家在东吴村关帝庙沙滩前集结,开始龙舟竞逐祭海仪式。仪式古朴而又隆重,海岸上摆好香案,竖起仪仗,由当地群众中最年长者担任主祭人,面对着大海敬香、敬粽,而后礼炮齐鸣,海面龙舟跃跃欲试。

随着一声令下,两艘龙舟似蛟龙出水,在声声喝彩中飞桨逐浪,奋楫向前,船身劈开阵阵海浪,宛若白色织带。每艘龙舟配舵手、锣鼓手,24人一船,往返于东吴、梯亭村之间海域,全程约3公里。

“这对当地居民来说,是十分盛大而隆重的年度民俗活动,通常需要提前几个月筹备,由各村在报名对象中选拔有力的男子,组成龙舟赛手。而一艘船上最重要的舵手位置,往往由海上经验丰富的老渔民担任。”东吴村村副主任吴国华告诉记者,当地的海上龙舟活动,并非以竞赛的形式开展,更多是注重虔诚的仪式过程,表达代代吉了寨人民向往和平、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行船的这片海域,是古代吉了港所在地,位于北岸经开区华胥山麓临海的东西两澳,古称鸡了、系蓼,宋代称吉蓼,是海防古城。

凭借独特的海防地理条件,过去,吉了港不仅是渔港、商港,更是海防要地、军事港口。“吉了寨端午爬龙船”习俗便与此有关,其起源可追溯到宋代。据《莆田县志》记载,宋熙宁四年(1071年),建系蓼寨,驻有水军以据海盗;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修建系蓼寨,旧称吉蓼寨,以抗击倭寇;正统九年(1444年),兴化府南日寨自南日岛迁址吉蓼寨,驻防水军数千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三月,南日寨把总黎鹏举率军在吉蓼寨御倭,击沉倭船三只、斩倭百余人、俘倭87人,溺死倭寇众多,史称“东吴大捷”。

当时的吉蓼寨设有海上军士训练科目,后与端午习俗相结合,演变成为当地“爬龙船”习俗,至今已有近千年的传承历史。如今由吉寨中心村东吴、吉城、梯亭三个行政村共同举办海上龙舟仪式,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一直持续至五月初五,初五当日达到活动的高潮。

“‘吉寨端午赛龙舟习俗’是沿海人民纪念南日水寨英勇抗倭历史、驱倭镇邪,祈求胜利平安的重要民俗仪式。”据北岸党工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陈顺兴介绍,传承至今,逐步演变成一年一度的大型民俗系列活动,展现当地人民敢于拼搏、团结互助及保家卫国的坚强决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吉寨端午赛龙舟习俗”成为一项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文化体育盛事,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云淡岛:母船巡海子船竞渡

福建日报通讯员 褚子强 兰滨滨

宁德蕉城区八都镇云淡村,位于蕉城区第二大海岛——云淡岛上。岛上居民向海而生,围垦种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云淡村的海上龙舟竞渡远近闻名。每年端午节前后,当地都会举行隆重的海上龙舟赛。传说,明嘉靖时期(1522—1566年),倭寇侵扰闽东沿海,云淡及周边海域人民备受祸殃。在抗倭过程中,云淡人就地取材,利用当地一种名叫“溪里仔”的江海作业小船,配合戚家军海上作战。这种船便于操作,且速度快,因为独特的划桨方式,民间俗称“押把桨”,即左右桨位固定于船头略后的左右船舷,人侧立于船上双手执桨,左桨先划,右桨后起,使之前进合力作用增大,船行速加快,逐渐形成了海上行舟的文化习俗。平倭后,云淡端午太平龙舟竞渡习俗更加鼎盛,在纪念屈原、王审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现代更扩大演变为一种群众性体育竞技项目。

云淡村近千年的海上龙舟文化,是早期驱邪禳灾形态在闽东遗存的“活化石”。2018年,云淡村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海上龙舟文化之乡”称号,“云淡海上龙舟竞渡习俗”更是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云淡村的海上龙舟竞渡,不仅有着与众不同的形式,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母船巡海洗港”全国独有。这一活动由“母船巡海洗港”仪式和龙舟竞渡活动两个部分组成,“母船巡海洗港”用于驱邪安魂,而子船则用于竞渡。在龙舟赛开始之前,母船进行巡海“洗港”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平安。随后,参赛的龙舟队在宽阔的海面上展开激烈竞赛,鼓手们统一着装、蓄势待发,随着一声令下,便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云淡村海上龙舟文化历史悠久,村里每年都举办云淡龙舟竞渡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看。这不仅增强了乡间邻里的交流,也更好地展现了乡村风貌和文化底蕴。”云淡村党支部书记林宜杰表示。

“这里的竞渡习俗是我们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团结奋进精神的一种热爱和坚守。”云淡村龙舟队相关人员说。如今,云淡村的海上龙舟文化已成为一张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感受这一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当地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让海上龙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听 海

海上龙舟 逐梦远方

□刘益清

年年端午节,岁岁龙舟赛。

今年的端午,与往年相比,气氛和气势都令人耳目一新,不仅彰显浓浓中国味,而且颇见国际范。

先说福州的国际龙舟邀请赛。6月10日,来自全省各地的龙舟俱乐部、高校及港台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47支龙舟队齐聚福州,逐浪浦下河。国内外健儿在河面闹翻了天。那场面,吸引了远近八方游客前来一睹为快。

在八闽,更有各种各样的海上龙舟赛,把过端午的激情,推向一个个高潮。

在石狮蚶江海面,两岸龙舟健儿弄潮古渡、击浪飞舟、泼水狂欢,赛出浓浓同胞情。

在莆田湄洲湾,渔民们逐浪大海、击楫潮头,体现海边子弟爱拼善赢、抱团攻坚的精神。

在泉港峰尾,海上赛龙舟是盛大的民俗活动,当地制造的福船,是世界非遗技艺,曾在郑和下西洋中发挥巨大作用。

在宁德漳湾,年年海上龙舟赛,激发闽东人民奋发向上的创业激情,在产业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拼出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几条千亿产业链和宁德时代、青拓等世界级企业。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包含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正逢夏初时节。在古人的观念中,五月是“毒月”,“五毒”(毒蛇、蜈蚣、壁虎、蜘蛛、蟾蜍)渐渐复苏伤人。因此,有些地方端午民俗与禳灾辟疫有关。比如在南京,端午这天,传统人家要悬挂天师图、钟馗像、五毒图,以驱鬼辟邪。过去,南京人用彩帛、通草制五毒虫形状,盘缀在大艾叶上,插挂门上,叫作“五毒牌”。端午日,妇女们还要制香囊、佩朱砂囊、簪榴花,小孩子臂系五色线,穿虎头鞋,身披“老虎被”,作为除恶逐疫的符号。端午节的起源,因各地历史文化不同,产生了多种起源学说,楚人纪念的是屈原,越人纪念的是勾践,吴人纪念的是伍子胥和曹娥,其他地方也有不同的纪念对象。但就全国而言,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和最大。数千年来,大部分汉人,为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忧国爱民而志难申、愤而投江的历史,形成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民俗,流传至今。

端午节这一古老的节俗,在受到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东亚韩国、日本,颇受重视。东南亚越南、印尼、新加坡等国,过端午的习俗也风靡民间。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9年9月,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打包组成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其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两度申遗成功,不仅让更多人开始关注端午,也认识到了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我的故乡,端午节是小时候十分盼望的一个节日。每到这天,母亲一早就到山上采摘桃枝、艾叶等五色草,回家煮开水,供一家人洗浴。据说,用五色草煮的热水沐浴,可驱邪消疫,保平安健康,所以,我们乡下几乎家家都很重视。这天,家家户户还挂菖蒲、包粽子,用五彩线缠的彩袋装红蛋等,充满很强的仪式感,回忆起来满是温馨美好。

端午节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人类非遗项目。端午赛龙舟,从汨罗江走向全国,再走向东亚东南亚,是中国文化从内地向海扩散、向外传播的一个缩影。端午纪念的是诗人屈原,弘扬的是中华民族兰香馥郁的崇高气节、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彰显的是与天地日月同辉的浪漫主义情怀。从先秦至今,这种气节,这种精神,这种情怀,随着《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不朽的诗句,随着端午龙舟的声声吆喝,早已深深契入中国人的基因,融入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成为一个民族激荡前行、生生不息、守正创新的精神动力,成为中国人走遍天下而不忘根脉的文化魂魄。

在传承千年的端午节,看到沿海闽人在天高水阔的海面,以团队精神,合力奋楫、浪遏飞舟的场景,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仿佛有一股劲头、有一种激情,从浪尖飞溅而来,洒遍我们身上,唤醒我们扬帆海面、驰骋世界的意志和梦想!

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海上龙舟冲浪,追逐的正是心灵的远方、心中的梦想。

海上赛龙舟,赛的是气势,赛的是精神。今天,我们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带来的压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带来的挑战,尤其需要这种不服输的气势和精神,精诚团结,积极合作,举国上下拧成一股绳,敢跨风波险恶,敢越惊涛骇浪,在重重阻力中,冲在前、胜在前!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