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践行大食物观 打造福建“蓝色粮仓”

2024-05-21 10:09:22 作者:宁启超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我们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近年来,福建努力践行大食物观,立足资源优势,谋划特色发展,念好“山海经”,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积极建设“蓝色粮仓”,推动水产种业振兴,加快渔业产业发展,在丰富百姓餐桌,保障食品安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水平上迈出坚实步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食品消费需求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特征,对食物供应量和种类丰富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牢固树立大食物观理念,因地制宜,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把食物获取来源由陆地向海洋扩展,确保食物的安全、充分、多样化供给,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用好海洋资源,建设“蓝色粮仓”,是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的重要举措。与陆地“种植—养殖”生产模式相比较,海洋食物生产系统在空间资源占用、水资源消耗、化肥及饲料使用等方面的节约效应十分显著。福建省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建设海洋食物生产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752公里,有大小海湾125个、海岛2200多个,海水规划可养殖面积约224.8万公顷,发展海水养殖的环境得天独厚。多年来,福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和树立大食物观、发展海洋渔业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战略目标,立足“大食物观”,耕海牧渔,积极建设“蓝色粮仓”。2023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约1.2万亿元,水产品总产量890万吨,水产品人均占有量200多公斤,居全国首位;水产品出口贸易额73亿美元,占全国水产品出口额的36%,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

但是,也要看到,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也在不断加大。要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渔业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市场开发还有很大努力空间。为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努力,提升福建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扎实推进海洋强省战略,加快美丽福建建设,持续改善百姓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科技赋能,加快提升现代渔业建设水平。把握产业数字化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提升福建渔业生产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是提高渔业生产效率,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加快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和北斗、5G、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渔业领域转化应用。积极开展水产种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大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养殖设施设备的研发力度,大力开发深水网箱养殖技术、高效集约工厂化养殖新技术,积极研发病害精准防控和水产养殖动物新型营养与饲料新技术等。探索开展深远海养殖平台、无人渔场等先进养殖系统试验示范区建设,构建更具科技含量的标准化作业模式。全面推广渔船卫星通信、定位导航、鱼群探测等船用终端和数字化捕捞装备,让安全捕捞更有保障。积极研发水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升水产加工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加快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完善多层级物流网络和多节点物流系统,以优质的物流运输和高效配送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依托福建“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打造海洋渔业数据共享平台,形成融合海洋基础地理、气候环境、生态、渔业的大数据体系,为海洋渔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加全面的技术支撑。

生态优先,不断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渔业生态保护,既是治理“餐桌污染”,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任务,也是丰富水产种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绿色水产品的必然要求。要在生态优先保护前提下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涵养海洋水生生物资源。要不断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对重点养殖区、重点养殖排放口等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加大环境监测力度,不折不扣做好污染治理管控,从源头遏制“餐桌污染”。加强渔业水域生态容量评估,科学评价水域滩涂承载能力,明确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模式的水产养殖容量。做好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和渔业资源调查,建立健全渔业资源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水生生物资源恢复,让水产品多样性更有保障。要充分认识种业安全对现代渔业的重要生态意义,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强水产苗种繁育体系构建和基地建设,扶持创建水产原良种场,为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种业基础。严格落实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主机功率总量“双控”制度,健全渔船管理体系,探索开展限额捕捞和渔获物定点上岸,避免捕捞强度随意扩大。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办法,在渔业资源监测评估基础上,确定捕捞分年度指标,实现捕捞总产量与渔业资源再生能力相协调。坚决守住保护区禁捕水域红线,在保护区以外水域探索开展水生生物资源放流和科学回捕,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生态修复。抓好养殖废弃物治理,开展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行动,加快网箱粪污收集等环保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发展环保型网箱养殖,为百姓提供更加绿色有机的水产品。要全面落实海洋伏季休渔、禁渔等制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活动。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渔业生产全过程,全链条构建水产品的绿色生态供给体系。

市场引领,持续释放渔业高质量发展动能。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发挥市场在渔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才能为海洋渔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推动。要通过围绕装备制造、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品牌培育等重点环节,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渔业综合效益。鼓励按照市场化方式创新渔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积极培育壮大多元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渔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渔场、龙头企业等新型渔业经营主体,推动适度规模化经营,巩固提升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家庭养殖在渔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支持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条件成熟,成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的海洋产业和企业,加快形成海洋渔业产业集群,提高海洋渔业经济集聚效应。支持企业探索集团化经营模式,提高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集捕捞、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等一体化推进的全产业链重点企业。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构建水产加工产业体系。以水产品的高值化加工、精深加工以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为重点,不断开发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鼓励发展特色优势水产品加工生产线,加强对水产加工的全过程管控,建立高质量标准体系,持续提升水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加快海洋功能食品商业化开发,集成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生物制药、功能食品,推动水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不断拓展渔业增收增效增值空间。

(作者为福建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