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金溪(将乐段)龙池溪光明段河道整治后。来源:生态环境部
三明金溪(将乐段)龙池溪光明段河道整治前。来源:生态环境部
东南网3月22日报道(记者 余跃 卢金福)福建地处东南沿海,降水丰沛、水系发达,八闽大地江河密布,川流不息,滋养八闽水土,哺育一方儿女。近年来,福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全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交出了一份成绩丰硕的靓丽“答卷”。
厦门筼筜湖湖心岛整治后。来源:生态环境部
厦门筼筜湖湖心岛整治前。来源:生态环境部
美丽河湖刷新生态“颜值”
“筼筜湖太美了,不需要文字、美颜,大自然就是这么治愈。”近日,在厦门出差的网友“沐子”住在筼筜湖附近的酒店,她午后在湖边散步,拍了几张照片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筼筜湖被称为厦门的“城市会客厅”,是市民休闲健身观景的好去处,还吸引不少游客打卡。
筼筜港曾以厦门八大景之一“筼筜渔火”闻名遐迩,后因修堤围海造田,变成封闭内湖,加之周边大量垃圾、污水直排湖区,水质急剧恶化,成为臭水湖。
“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这是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1988年9月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加速筼筜湖综合整治工作的决议》,明确了筼筜湖治理的原则和方向,开启了筼筜湖的蝶变之路。此后30多年,厦门市历届市委、市政府按照这20字方针,持续推进筼筜湖生态治理,探索出一条符合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筼筜湖生态修复治理之路。
如今的筼筜湖成为了厦门首座国家重点开放式公园。生态环境各项指标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累计发现鸟类95种、浮游动植物近200种,还出现了中国鲎、粗皮鲀、栗喉蜂虎、田鹀等珍稀保护动物。
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吕志奎表示,筼筜湖治理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典范,更是厦门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像筼筜湖一样实现蝶变、刷新生态“颜值”的福建河流还有很多。金溪是闽江的二级支流。由于无序采石挖沙、农业生产和城镇生活污染等因素,该流域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当地政府不仅厘清金溪(将乐段)生态受损的主要原因和责任,还通过拳拳到肉的“组合拳”积极解决主要矛盾,着力打造金溪流域生态示范带,有效提升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福州以内河步道及绿带串起风廊、水道、绿带相结合的立体绿色生态空间,2023年作为中国唯一上榜城市,荣获了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宁德以古田翠屏湖为试点,推动全域生态治水,霍童溪、穆阳溪成为全国画家、摄影家的创作打卡地。泉州突出打造“一县一溪一特色”及河湖长制主题公园,对美丽河湖建设提出了12条具体措施和十大行动。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全域11条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全部获评五星级幸福河湖,河湖幸福指数87.6。
生态修复 共护“母亲河”
在龙岩连城县庙前镇水北村的庙前溪,清澈见底。作为“客家人的母亲河”汀江源头之一,庙前溪曾因沿途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问题不堪重负,生态修复祛“旧疾”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多年来,当地政府从多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策划生成“庙前溪水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涉及湿地提升工程、河道水生态修复工程、河湖缓冲带修复工程、水环境监管工程、水质改善提升等多方面建设内容。
“项目已完成工程的90%,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汀江水系生态环境。”庙前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邓以兴说。通过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降解化、资源化,循环利用。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福建境内主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木兰溪、闽东诸河、汀江、沿海诸河等河流水系,是各地人民的“母亲河”,各地通过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筑牢“母亲河”绿色生态屏障。
闽江,干流全长575公里,流经福建省70%的设区市、45%的县(市、区),保障着全省40%经济总量的用水需求和1/3人口的饮水安全。崇阳溪是闽江上游支流建溪的一级支流,河长162公里。崇阳溪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涉及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新区和建阳区,估算总投资23.45亿元。建成后,该工程将全面提高该流域河湖水生态,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
木兰溪是福建省“五江一溪”重要河流之一,是莆田人民的“母亲河”,流域面积超1700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首条全流域系统治理河流,流域内关停取缔污染企业3000多家,拆除畜禽养殖场超过3500户,同时还在全流域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被列入国务院部署实施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修复与治理范围为425平方公里,2022年5月正式动工,预计2027年全部建成。
据了解,2023年福建省主要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99.2%;小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96.0%;县级以上和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百分之百。2024年,福建水利计划新开工重大项目200个以上,力争完成水利投资580亿元以上。
霍童溪(蕉城段)八都河段治理后。来源:生态环境部
霍童溪(蕉城段)八都河段治理前。来源:生态环境部
治水有“方” 有法可依
这几年,福州罗源白塔派出所副所长曾超多了一重身份:河道警长。他积极配合、协助河长开展河道治理相关工作,对辖区主要河流开展巡逻巡查等。“看着在有力度的保护下,江河湖海越来越清澈,内心很有成就感。”曾超说。
3月14日是福州市“河长日”,福州市领导带队开展“河长日”暨“护河爱水、清洁家园”活动。“河长日”是福州以上带下促进各级河长积极履职的重要制度创新。福州将“河长日”写入《福州市全域治水条例》,在水质全面提升目标完成之前,将每月14日都作为“河长日”。
在全国第一个实施河湖长制省级正向激励、第一个发布全域性幸福河湖省级评价报告、第一个制定“委员河长”省级地方标准、第一个成立省市县幸福河湖促进会……2023年,福建省河湖长制工作再创十项“全国第一”。今年2月,水利部2024年河湖管理工作会议选择在福建召开。
福建的河湖长制工作靠什么“出圈”?
多年来,福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全域治水发展新路。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总河湖长,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全部担任河湖长;河流湖泊分级分段设河湖长,设立村级河道专管员,让每段河流、每个湖泊都有人管。
11个部门入驻省河长办联合办公;法院、检察院驻河长办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每年联合团省委、省妇联等开展一系列爱河护河专项行动。福建共建立第三方河湖管养队伍251支,聘请8159名河道专管员,培育2853支共70331人的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水新格局。福建省持续迭代升级河湖长指挥系统,汇聚35类10亿条涉水信息,上线河湖幸福评价系统,实时发布河湖幸福码。
福建还创新成立幸福河湖促进会,出台《福建省河长制规定》等10多部法规规章;实现法院、检察院驻河长办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福建《河湖巡查与问题处置准则》也将于今年5月21日起正式实施,进一步促进河湖巡查与问题处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福建省水利厅厅长叶敏表示,建立健全包括信息公开制度、河长制公众参与制度、跨区域联动制度、河长联席会议制度等在内的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形成较为完整的河长制法律法规系统,真正实现“河长制,河长治”。
据了解,福建自2012年2月1日起,《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2021年7月29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福建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并于当年11月1日起施行,不仅扩大保护范围,还对水污染防治措施作了大量补充完善,在控制排污总量、建立联动机制、保护饮用水水源、治理源头污染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充实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