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正文
分享到:

代表委员畅谈“向海图强 逐梦深蓝”

2024-03-09 10:14: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作者:

左图:靠泊福建省厦门港的集装箱巨轮日益增多。郑伯坚 摄;右图:位于福建省平潭外海的三峡海上风电机组 林熙 摄

福建湄洲湾跨海大桥 林熙 摄

编者按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全国两会期间,福建日报与海南日报、大众日报、广西日报联动,邀请代表委员畅谈“向海图强”,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理工大学副校长韦建刚:

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激发澎湃蓝色动能

□福建日报记者 苏依婕

韦建刚

“闽在海之中,海为闽人田。福建有耕海牧渔的悠久传统,拥有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福建大有可为。”近日,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理工大学副校长韦建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长达3752公里的陆地海岸线、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渔、港、景、能”资源丰富,成为福建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近年来,福建一以贯之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创新实践,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实际和区位优势,制定《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深入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出台《福建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建”。

2023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2万亿元,海洋经济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海水养殖产量、海水养殖种业规模居全国首位,水产品出口额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等新兴产业正在崛起。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如何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韦建刚认为,海洋科技是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建设海洋强省需要进一步激发海洋科技创新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涉海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福建,我国首个海洋领域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在厦门启动……”作为高校科技工作者,韦建刚长期关注着福建海洋经济的发展,对福建海洋科技发展成果如数家珍。他表示,近年来,福建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建成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平潭)等百余个国家级、省部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海洋种业、海洋碳汇、海洋生物医药等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但在现代化海洋工程装备、海洋信息化技术、海洋测绘等领域仍存在短板,海洋科技的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亟需突破。

韦建刚建议,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在福建布局建设海洋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打造国家海洋创新实验室福建基地,支持福建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涉海公共服务平台和海洋科技创新项目,吸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信息化、海洋测绘等领域高层次人才来闽。同时,鼓励福建高校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开办学院和特色专业,建立多学科交叉培养体系,以科产教融合为驱动,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储备人才。

在韦建刚看来,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海洋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也尤为重要。建议发挥福船集团、省电子信息集团等国企优势,加大力度精准招商引资,培育壮大海洋产业链,推动海洋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为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全国人大代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作业公司资深工程师雷亚飞:

把气象研究“移”到海上助力海洋经济稳定发展

□海南日报记者 刘晓惠

雷亚飞

白浪追逐,金滩绵延,海南1900多公里的环岛海岸线犹如一条珍珠项链,光彩夺目。作为全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海洋经济是海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构建海南自贸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作业公司资深工程师雷亚飞和海打交道20余年,在蔚蓝海面、在海洋深处……宽广无垠的“工作台”,激发了他更多关于海洋的思考。

“从浅蓝到深蓝,海南的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起势良好!”雷亚飞说。近年来,海南坚持“陆海统筹”,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丰富海洋旅游新业态,构建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常年在海上工作,雷亚飞对海有着更为细腻的感知。他介绍,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对于气候的形成及其变化影响非常大。其中,台风是影响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做好台风预测,对于有效应对和利用台风十分关键。

今年两会上,雷亚飞提出了一个建议——推动海洋气象关键数据收集,提升台风和气候预测能力。他解释道,要想做好台风的精确预测就必须精确获取海水表层温度,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卫星遥感获取的海水表面温度数据作为海水表层温度数据。但海水表面温度并不是实际的海水表层温度,这就导致基础数据不够准确。

雷亚飞表示,中国海油主要负责海上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在东海和南海拥有几百座石油天然气生产平台和钻井平台。且钻井平台属于移动平台,根据作业需要到某一区域后会持续作业一段时间,对于海水表层温度测量有着很好的待命周期。

“如果能利用中国海油海上平台开展海水表层温度测量,不仅费用更低,而且数据收集传输的稳定性强、数据收集的广度和代表性强。”雷亚飞说,采用这种方式即等同于将陆上气象研究外移至海上,能够有效获取影响气象变化关键数据,提升台风精确预测能力和长短期的气候预判能力。

为此,雷亚飞建议,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在中国海油各作业区,选取一到两个条件好的海上生产平台,安装海水表层温度和海流测量装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中国气象局,帮助国家气象部门实时收取海上重要气象数据,特别是海水表层实际温度情况。这将为台风的精确预测和气候预判提供数据基础,大幅减少因台风等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损失,助力海洋经济的稳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室主任王鹤:

强化科技支撑守护“蓝色粮仓”

□大众日报记者 张文婷

王鹤

在烟台长岛南隍城海域,一个个庞然大物巍然矗立,犹如“海上城堡”立于海天之间——这就是首批亚洲最大量产型坐底式深海智能网箱。眼下,“经海006号”网箱中的100万尾鱼迎来收获,正陆续销往全国各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网箱中的鱼达到了类野生状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也比普通养殖的高一些。

在科技创新、智能装备的加持下,耕海牧渔正进入全新阶段。当前,山东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7处,占全国的39.6%。山东海珍品从近岸养殖走向深远海智能装备化的“类野生”“原生态”养殖,海洋渔业加速转型升级。

更为可喜的是,去年12月,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正式获批,这也是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长岛依托海洋牧场建设,逐步摸索出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洋牧场建设新模式。根据规划,预计到2035年,长岛的深远海养殖网箱将会增加到50座,在核心区实现水产品年产量16万吨、渔业经济年总产值60亿元,拓展区实现水产品年产量27万吨、渔业经济年总产值50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室主任王鹤在海洋科研一线已经辛勤耕耘了十余年。她带领团队创建了全省首个渔业行业创新工作室——王鹤创新工作室,立足大菱鲆病害防治、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构建,开展实用技术研究,成果应用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她帮助更多渔民掌握了科学养鱼技术,培训渔民与基层技术人员超过500人次,有效带动基层降低特定病害发生率,大幅减少了兽药使用量。

王鹤表示,当前,海洋经济领域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层出不穷,现有体制机制与新生事物不适应、不协调的矛盾也逐渐凸显。为此,本次参会,她对海洋牧场建设领域的议题最为关切。

如何实现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王鹤有着自己的思考,“立足山东实际,建议国家部委尽快研究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多功能海上平台、养殖网箱、休闲渔船等涉渔海上设施属性认定,补全有关规定中缺失的内容,打通装备设施审验堵点,推动平台尽快投入使用、规范运营”。

王鹤认为,为适应新兴业态的发展需求,需加快法律法规修订,从源头推动产业壮大发展。同时,“蓝色粮仓”建设离不开科技支撑,应整合、集中国家级科研院所力量,打造海洋牧场专家智囊团,聚焦北方深远海养殖适养品种开发、牧场建设与评估、装备研发等关键技术,在“卡脖子”问题上加大研发力度,充分挖掘、释放海洋牧场发展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李莉:

全力建设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

□广西日报记者 吴丽萍

李莉

北海是“向海经济”的首倡地。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北海视察,嘱托我们要“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北海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近日,记者就建设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北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李莉。

“我们坚持陆海统筹,推动向海产业加快集聚、向海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向海开放合作深化拓展,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基础稳、质量高、活力强、后劲足的良好态势。”李莉表示,北海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决策部署,高效落实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

李莉介绍,近年来,北海市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向海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注入强大动能。

向海工业集聚发展。把构建现代化向海产业体系作为打造向海经济的重要抓手,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绿色化工、电子信息、光伏材料、高端纸业、新材料、能源等产业持续壮大,大型海工装备制造、生态铝产业实现“零的突破”。

滨海文旅产业生机涌动。多措并举推动文旅产业振兴,去年接待国内游客5250万人次,增长97.9%,创历史新高。广旅冠岭港湾休闲游艇码头、北海邮轮母港等陆续投入运营,开启北部湾邮轮帆艇产业新篇章。

海洋渔业稳步发展。持续优化渔业结构,提升渔业质量,增强产业竞争力。大力开发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陆基水产养殖和小拱棚养虾,去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25.65万吨,总产值220.76亿元,均稳居广西第一。

开放合作持续扩大。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北海片区)等开放平台,打造“东盟等国资源+广西(北海)制造+国内国际市场”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去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96%。

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居广西第一,银海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金海湾红树林湿地新晋为国际重要湿地,银滩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美丽海湾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

“我们一定会加强统筹,有信心把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好。”李莉表示,北海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完善向海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贡献北海力量。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