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水仙花开来路香
2024-02-10 09:00:1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作者:
水仙花研究所直播间里,主播在介绍水仙花。杜正蓝 摄 东南网2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小英 杜正蓝 通讯员 曾晓婕)漳州人的年,是水仙花味的。 2月6日,漳州市水仙花海文化长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场水仙花科普展暨水仙花雕刻展正在这里举办。一盆盆“凌波仙子”清香馥郁,姿态可爱,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漳州市水仙花协会会长张文江现场为水仙花球塑形,展示水仙花的雕刻技艺。在水仙花科普展示区,游客们通过图片、文字、水仙花展品详细了解水仙花的历史、品种、生长习性等知识。展览将持续至2月24日,市民及游客将伴着花香欢度农历龙年新春佳节。 作为漳州市花,水仙花经历了市场价格波动、产业化程度低、品种及销售渠道单一等诸多问题,一度止步不前,实难香远益清。 今年,水仙花一上市,产销两端均有可喜的增长。那些像蒜头一样不起眼的花球,有了具体的保护和发展主体,从原产地嫁接产学研科技培育和营销,逐步提升小小花球的市场附加值,欲重振漳州水仙花品牌。 飘 香 新春来临,在漳州圆山脚下,水仙花星星点点撒满各个角落,空气中充满了甜甜的花香。许多市民闻香而来,在一大片花海中与水仙花近距离接触,不时掏出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 水仙花在漳州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蔡坂村《张氏家谱》记载,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在河南为官的族人张光惠告老回乡时,船过洞庭湖从水面拾得两颗水仙花头,带回家乡在圆山脚下的琵琶坂种植。没想到圆山周围的土壤、水质、气候十分适合水仙生长,此后水仙花日益繁衍,扩至邻村,到清代末叶,面积已达800余亩,并开始销往吴越等地。 重修于清乾隆年间的《蔡苑张氏家乘》记载道:“水仙之种,出自海山,沿海之滨。四五月间售之。土人以归蓺以经。每本各有大颗、小颗,附者二三,大花或者数朵。取乾笼之,以贩南粤,即广东也。归而市其所有以来,往返之利甚便。世荷光父子务营之,居者种,行者斋,竭其膂力,以图所欲。”这段描述,不仅记载了水仙花种植地在哪里、如何种植以及水仙花形状,还描述了世荷光父子负责销往广东一带。“蔡苑就是现在的蔡坂,也叫琵琶坂。说明当时水仙花种植在圆山琵琶坂一带村庄已经有一定规模,并形成了产销链条。”漳州文史专家江焕明说。 张建忠是土生土长的九湖镇蔡坂村人。张家祖祖辈辈都在圆山脚下种植水仙花,张建忠也继承家业,以种植水仙花为生。 张建忠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种植水仙花为当地农民带来不错的收入,一亩可盈利2000多元。2000年,整个漳州种植1.2万亩水仙花,仅九湖镇的七个村便有6000多户种植户,2.6万多人从事水仙花种植、销售产业。 水仙花不仅是“漳州三宝”之一,还是漳州的市花、福建的省花、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因为水仙花象征着吉祥如意,在很多地方,每到新年,人们都喜欢清供水仙,点缀作为年花。 “这些年的央视春晚,嘉宾席的桌子上都摆放着水仙花,而这些‘凌波仙子’都来自‘中国水仙花之乡’——漳州。”林海金在北京经营着一家水仙花专营店,2000年以来,他培育的漳州水仙花频繁亮相央视春晚。 困 顿 水仙花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尴尬境遇。 “近年来,水仙花的种植成本不断攀升,而水仙花的价格不尽如人意。”林丽容是水仙花的种植大户,她在圆山脚下种植864亩水仙花。今年的春节比往年来得晚些,她种植的水仙花在年前已经销售了80%,但她高兴不起来。 “春节临近,水仙花的价格有所上涨,但是利润依旧不可观。”她坦言,目前,水仙花主要以人工栽培为主,机械化生产水平低。每逢到了水仙花采收的季节,都要聘请工人来采挖水仙花球。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干这种脏活累活,很难找到合适的人,用工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一名工人的费用为180元/天,外地来的工人还要补贴往返车费。加上肥料、农药、机械、土地租金等成本,留给花农的利润寥寥无几,一亩水仙花的利润只有两三千元,因此,花农种植水仙花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在漳州水仙花研究所所长张益强看来,漳州水仙花当前的价格远远低于价值,原因之一是低价倾销带来的恶性循环。他认为,水仙花不是生活必需品,其销售量相对固定,即使再便宜,市场的需求量也不可能大幅增长。而部分花农以次充好,低价倾销,会让水仙花产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对水仙花的生产销售产生很大的危害。 品种单一、花期短也是困境之一。虽然水仙花自身具有极其优秀的潜质,但由于品种单一、花期短,减弱了人们对水仙花的喜爱和兴趣。并且,随着市面上花卉品种的增加,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使得水仙花的销售量有所降低。 数据显示,2000年后,漳州水仙花的种植面积陆续减少,平均每年减少几百亩至上千亩。目前,漳州水仙花全市种植规模仅剩5000亩,一些花农纷纷改种经济效益较高的花卉。 “原本,圆山脚下的土地资源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难以形成规模种植。一些散乱污小作坊和以三角梅为主的花卉苗木种植,造成环境破坏、土壤污染、水土流失、水沟黑臭等问题。”漳州圆山水仙花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黄继忠说,为了稳定水仙花基地面积,2019年,《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划定漳州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区范围约6000亩,分为核心区和控制区两个部分,确保3000亩核心区土地作为水仙花的永久种植基地。 同年,由漳州高新区财政局全资控股的国有企业——漳州圆山水仙花发展有限公司孕育而生。该公司作为实施水仙花保护和发展的主体,负责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区的种植、管理、经营。 2021年,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项目之一,漳州水仙花种植区农地生态提升与农田整治工程启动建设。由漳州圆山水仙花发展有限公司将项目区内已硬化的地块和部分耕种杂乱的土地恢复为可耕作良田,新增复垦土地面积近1200亩。 “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将土地统一收储后,再返租给花农。”黄继忠说,政府补贴后,花农承租土地每亩只需200元~600元,吸引了100多户花农参与水仙花种植。 得益于此,原本只种植2亩地的张建忠也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0多亩。“我们采用水旱轮种的传统种植法,每年6月到10月是水仙花休眠期,这段时间通过轮种水稻,能够增强土壤肥力。同时,水稻种植时,田里还需要定期灌溉水,也可以消杀田间的小虫、细菌,有利于提升水仙花的种植环境。” 金 瓣 事实上,除了极寒和极热的地方,其他地方都能种植水仙花。 在我国,种植水仙花主要有福建漳州、平潭以及浙江东山、上海崇明等四地,而漳州水仙花种植就占90%以上。 2012年起,漳州水仙花研究所陆续引进水仙花品种,最高峰时曾引进100多个水仙花品种。然而,短短三年,适者生存,诸多品种中仅剩不到10个品种引种成功,这其中包含玫瑰水仙、黄花复瓣等新品种。 1984年至今,只研究出这一个稀罕物。突破议价权的,当属今年大卖的新品种黄花水仙,也称“金水仙”。 “原先每粒白水仙花球的售价约5元,今年每粒‘金水仙’花球的售价约20元。”张益强介绍,这是由福建农林大学园艺遗传育种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最大特点是比白水仙的花期多半个多月。 拨弄水仙花的纤纤叶片,品种差异一目了然。“水仙花属于花叶同源,花芽和叶芽都从鳞茎生出。你看这新品种,叶子短就不抢花的养分,花一定开得好。”张益强坦言,水仙花传统品种的花叶长势如小葱一般,往往茂密修长,那么花朵一定开得少,花期短。 “水仙花的体细胞中含有30条染色体,属于三倍体,不生不育不繁殖,很难进行变异和杂交。只有二倍体和四倍体才有可能进行杂交。”张益强介绍,原先“金水仙”是用二倍体杂交,名为“黄花水仙一号”,之后基因突变,稳定后变成三倍体,再起名“黄花水仙二号”。 龙年到来,张益强给“金水仙”起了个响亮的名号——“龙袍水仙”。因叶子短,花瓣全金,清香宜人,每株可以分批次盛开10至20朵花,竖排叠开约20日,形似龙袍。 今年,无论在水仙花研究所内,还是在大大小小的花卉市场,或是在众多漳州农产品直播间里,都少不了“金水仙”的身影。 汤益平注册运营着漳州奇果时代传媒抖音号,正因为这一球水仙花,他从最初的娱乐直播改为做农产品带货。“2022年开启直播,尝试与研究所合作带货白水仙。从土培花球、雕刻花球、盆装花到鲜切花,有多个价格区间供消费者选择。”汤益平坦言,由于水仙花原产地的近水楼台,可以实现不拿货不压货。从直播间拍下的订单,由水仙花研究所直接发货,确保品质优良,物流可追溯,售后有保障。 笃定了“金水仙”的销量,汤益平今年再与张益强续约合作卖货。 像汤益平这样的直播带货团队,张益强已接洽了数十个,还包括快团团等多个生鲜小程序上门寻求合作。今年,水仙花研究所的传统水仙花球销量近30万粒,“金水仙”花球年产量约12万粒,近几个月已销售7万多粒,随着新品种的市场熟知度的打开,数据还在不断增长。 重 生 漳州水仙花的重生还离不开科技的力量。 2022年4月,漳州水仙花科技小院成立。由省科协、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科技人员组成专家团队,带领一群研究生驻扎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区开展产学研工作。 “‘三种三收’稻花轮作是漳州水仙花传统种植技艺。每年国庆节收割水稻,霜降播种水仙花球,次年芒种挖出花球晾晒、储存、休眠,土地轮种水稻,历经三年种植周期,第一年从‘芽子’长成‘钻子’,第二年从‘钻子’长成‘种子’,第三年种植周期满后产出鳞茎大、花苞多、花香浓的漳州水仙花花球。”学生覃柳彬等人在科技小院的工作日志中有着详细的记录,关于每日观测保护区水仙花的种养情况以及研究进程。 这便是水仙花小球变大球的成长日志。 “本试验在施用传统有机肥、过磷酸钙为底肥的基础上,使用菌肥发酵后多次浇灌,使菌肥松土、活氧、解毒、调酸碱、促进团粒结构形成,达到改良土壤、提质增产的效果。”漳州圆山水仙花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陈艺洁介绍,通过菌肥土壤改良试验,改变施肥方式,提升土壤质量,从而影响花球的大小。 此次试验的效果基本达到预期——3亩试验田中有70%以上为一级花球。在基地今年的总产量中,60%为一二级花球,40%为三四级花球,远超往年的花球平均质量。 眼下,科技小院继续在试验高质量商品球,在施用传统底肥的基础上,追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并结合种球筛选与传统方式的精细管养,以期培育出球茎大及品质佳的商品球。 在漳州,花球养得好不够,还要雕得好。 “消费者想要什么造型,我们就让它长出什么造型。”年关将至,漳州市水仙花协会会长张文江和一群雕刻水仙花爱好者共同塑形。挥舞的刻刀,在球茎一侧划出一条切口,再一刀从上而下削掉“鳞片”,接着伸进每个芽体缝隙里剥离、削刻,假以时日,水仙花将长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神龟献寿”等姿态,再添置些龙舟、荷叶、花篮等搭配饰品,满室馥郁的同时还增添了趣味和年味。 作为水仙花雕刻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张文江烂熟刀法,最知其中奥妙。“以往未经雕刻的水仙花售价约15元,雕刻完的水仙花售价可以达到几百元。”张文江代表了一代老手艺人,如今,年近七旬的他依然每年到省外展示水仙花雕刻技艺。 以文塑花,以花彰文。如今,在漳州的许多中小学,水仙雕刻成为一门乡土教育,被列入校本课程,张文江与其他传承人会定期走进校园,培育水仙花雕刻技艺传承人,助推水仙花文化活态传承。 据民进漳州市委专职副主委杨怡静介绍,民进漳州高新区支部充分发挥高新区水仙花文化资源优势,致力于促进漳州水仙花雕刻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先后深入漳州高新区第一中学、高新区九湖镇水仙花小学等开展水仙花雕刻非遗技艺进校园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成效。 黄继忠表示,接下来,他们将依托水仙花海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冬花夏稻”一年两季的美丽风光为着力点,开展特色采摘、农耕研学、乡村露营等特色休闲体验活动,不断挖掘文旅消费潜力,将水仙花海的自然风光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新场景,推进三产融合,做大、做实、做强漳州水仙花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