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全力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 推动民营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访南平市市长林建

2024-01-11 09:57:37 吴旭涛 姚雨欣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东南网1月1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姚雨欣)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早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多次深入南平民营企业调研,叮嘱南平要发挥比较优势,走出山区特色的发展路子,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山区民营经济如何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南平市市长林建。

记者:民营经济是支撑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请问,南平民营经济有什么样的特点?

林建:从南平的情况来看,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民营经济是南平发展的特点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贡献大。全市民营经济基本形成了“八七七八九”的贡献格局,即贡献了80%左右的税收、7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经营主体数,在税收、生产总值、科技创新成果、劳动就业的贡献力度上超过全省水平,民营经济已成为南平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二是活力足。全市民营经济以二产为主体驱动,占比46%左右,有效助力一产、带动三产。从投资拉动看,民间投资总量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1%,是南平投资增长的主力军。三是动力强。全市民营企业R&D经费支出占总量接近九成,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三年来增长45.8%,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圣农、武夷星、元力、龙竹科技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去年全市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24家。

记者: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召开后,南平在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方面,有什么工作举措和成效?

林建:市委先后召开六届五次全会、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深入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传承弘扬“晋江经验”,聚焦“三争”行动、“五增”目标,全力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再创优势。

一是抓优势转化强产业。近年来,南平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以绿色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大力发展茶、竹、水、肉鸡、旅游等“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主动走出去对接引进一批民营头部企业、配套企业,优势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比如,“一根竹”方面,我们抢抓“以竹代塑”发展机遇,在全省率先制定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竹产业千亿行动计划,高标准规划建设“两徐”国家级竹经济产业园,举办首届竹博会,加快推进竹博苑、福竹网建设,对接引进了大亚圣象、熊宝科技、美新科技和上睿机械等一批行业龙头和配套企业,去年全市竹全产业链产值近500亿元、增长8%。此外,其他优势特色产业也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如去年全市旅游产业产值超720亿元、增长48%,茶全产业链产值超440亿元、增长7%,白羽肉鸡全产业链产值近500亿元、增长10%,水、氟新材料、医卫材料等新兴产业蓄势待发。

二是抓政策引导稳主体。去年以来,我们出台了贯彻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巩固拓展经济向好50条、工业稳增长12条、进一步扩大消费7条等政策,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领跑全省,累计减免税费69.3亿元,惠及经营主体超10.4万户次,新培育“四上”企业超500家,新建投产规上工业企业39家、居全省第三。近期,围绕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我们还出台了2024年实现“开门红”和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若干措施,拓岗稳工稳就业十条措施等政策,建立“惠企政策直通车”工作机制,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更加有效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抓创新平台促融合。发挥南平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的优势,在全国设区市层面首创绿色产业创新平台,汇聚全国专利、企业、人才、政策等数据3亿条以上,更加精准梳理绘制竹、水、白羽肉鸡和氟新材料等产业创新链图谱,为强链补链提供“看产业”“找技术”“搜专家”“配资金”等服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目前,已完成8条重点产业创新链图谱绘制,梳理出本地企业2226家、行业关键技术103项、本地人才1090人,推动行业投融资8.13亿元。

四是抓营商环境激活力。坚持“面对面沟通、键对键服务、点对点解忧”,常态化开展“企业家下午茶、晚餐会”活动,帮助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创新推出便民利企的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套餐改革,在企业开办、招收员工等领域推出49个“一件事”集成服务套餐,新登记法人企业增长16.9%,经营主体满意度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创建“企呼我应”服务平台和机制,组建项目建设、金融、税务、法律、科技、商务、物流、人才用工等8个服务团,实行“企业开单—服务平台派单—服务团接单—企业评单”的闭环服务模式,有效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平台自去年9月运行以来,为民营企业解决用地、用工、物流、融资需求等问题230余个。

记者:新年伊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在我省组织召开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来说,迎来了新的契机。下一步,南平如何抢抓机遇,更好地为民营经济搭台赋能?

林建:一是提升绿色产业集聚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大力发展“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的精深加工及配套产业,推动机电制造、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积极发展“双碳”、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各县(市、区)打造1~2个重点主导产业链,集聚资源培育做大一批民营经济链主企业,支持共成长企业发展壮大,做好延链扩链补链强链文章,构建富有南平特色的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

二是提升园区平台承载力。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专业化、绿色化建设,持续完善园区安全环保、工业互联网、5G基站、物流、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破解企业交通物流、用气等堵点难点问题,助力民营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新建一批工业标准厂房,积极盘活闲置用地,有序引导“工业上楼”,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三是提升科技人才支撑力。建立健全“平台+人才+项目”协同创新机制,完善提升绿色产业创新平台,加快推进8条重点产业创新链市场化运用,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民营经济集聚和高效利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联动的创新体系,加快大武夷绿色食品研发中心、竹木产业设计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持续实施“才聚武夷”行动计划,引进培育更多人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四是提升服务保障吸引力。始终对民营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围绕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周到服务”的软环境,深化“企业家下午茶、晚餐会”机制,完善“企呼我应”平台,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专业、精准的增值服务,构建更加亲清的政商关系,让民营企业在南平放心创业、专心经营、安心发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