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申之路,从零的突破到千亿之园
2022-12-19 07:49:4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2月1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青 游笑春 王永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作为支柱产业,石化产业关联度高、产品覆盖面广,对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从曾经不产一滴油到跻身全国石化大省,福建省石化化工产业正呈现后起之秀的蓬勃朝气,产业营收从2012年的363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772亿元,10年增长2.4倍。 石化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龙头企业如何扎根实业,自主创新推进产业集群联动?近日,记者深入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一线蹲点采访。 从福州市中心往东北方向驱车向海,只需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罗源湾南岸、可门港以西、连江县坑园镇红下村,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就坐落于此。 高耸的钢塔,遍布的管廊,在这座新崛起的化工重镇里,有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 己内酰胺,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聚酰胺(尼龙),生产锦纶、工程塑料、薄膜等。而聚酰胺(尼龙)、锦纶则是织布的重要材料。 曾经,己内酰胺依赖国际化工巨头供给;如今,在恒申集团的推动下,己内酰胺已完全实现自主生产。到明年,可扩产至年产100万吨。 9年,360亿元投资,从一个项目到一条产业链,再到一个产业集群,一家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实现零的突破,一个千亿化工之园呼之欲出。 突破己内酰胺“卡脖子之手” 在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乘坐安装了特殊防爆装置的车辆漫行园区,几乎见不到工人,但巨大罐体周围蒸腾的气体告诉我们,这里的生产正24小时运转。园区内,多处可见挖掘机、大型运输卡车来回穿梭的项目建设场景。 省重点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的申远一、二期聚酰胺一体化项目已建成投产。 这个项目,见证了己内酰胺产业突破垄断,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转变。 回忆起项目的落地,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龙记忆犹新。 彼时,在全国最大的锦纶民用纤维生产基地长乐,陈建龙感受到了心头之痛:锦纶原料己内酰胺供应受制于人,价格昂贵。“我们不是拿着钱去买,而是去求,求他们卖给我。” 2013年,恒申成立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瞄准了一个目标:从化纤跨越到化工领域,自主生产己内酰胺,打破制约中国锦纶业发展的瓶颈。 “申远成立的那年,我们与荷兰皇家帝斯曼谈判成功,向他们购买40万吨己内酰胺的技术许可。”陈建龙说。 几份文件,5年的使用许可,就花了10亿元。原因就是己内酰胺生产技术及管理体系帝斯曼做到了全球领先。 4年后的2017年,申远一期年产40万吨己内酰胺及聚酰胺一体化项目投产。这让长乐纺织企业不用跨越700公里从江苏采购己内酰胺,只要70公里,一个小时便可送达。 这样的便利,吸引了上下游企业紧随而来。世界500强企业法国液化空气集团投资4.2亿美元,在可门建设生产线,生产己内酰胺上游原料氢气、合成氨和氮气。 “气头”虽然来了,但如果不能自己掌握生产节奏,还是受制于人。陈建龙介绍,为了自主生产氢气,恒申大手笔直接收购了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在可门投产的工业气体工厂,更名为合盛气体,实现氢气、合成氨等重要原料的自主生产。 苯酚,是己内酰胺上游环己酮的原料,也曾需要进口且价格昂贵。在国内己内酰胺产量攀升之后,不少企业借机涨价。原料再次受制于人。 “必须把生产自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2018年,恒申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成立福建申马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采用先进的水合法技术生产环己酮,苯取代了苯酚,实现了材料和成本的自主可控。目前,申马新材料一期、二期年产20万吨环己酮项目已先后投产。 同一年,申远完成收购Fibrant(福邦特)己内酰胺及相关业务,交易完成后,恒申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供应商。 如今,从“气头”,到上游化工原材料环己酮、己内酰胺、聚酰胺,再到纺丝,加弹,整经,织造,染整……由己内酰胺延伸的“绵纶6”八条产业链,已在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内建成。 不仅全球规模最大,而且产业链最完整,恒申从己内酰胺一个项目延伸到了完整的产业链。 “创业30多年,我们执着干一件事——搞实业,做纺织化纤,打造百年企业。这么多年,我们始终在坚守奋斗。”陈建龙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为推动实体经济行业发展增添了底气和信心。 促进两大万亿级产业联动 一家原来仅生产锦纶的企业,串起上下游八条产业链,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石化化工与纺织服装,都是福建万亿级支柱产业。双龙共舞,两大产业相互协同、集群联动,其产业发展的想象空间巨大。 今年3月,省级层面设立了石化-化纤-纺织-鞋服产业专项协调小组,全力推动全省石化化工产业链上下游联动。 7月,省发改委等5部门印发《关于促进石化化工高质量发展 加快打造万亿支柱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石化化工产业与电子信息、纺织鞋服、新能源电池等下游产业融合,通过“手拉手”活动,实现石化化工产业与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之间的集群式联动和全产业链发展。 在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里,这种“联动”有了活生生的例子。 2021年,在二期20万吨/年己内酰胺及聚酰胺一体化项目投产后,恒申即投资53亿元动建“园中园”——连江智能制造绿色纺织产业园,短短几个月就吸引11家纺织企业入驻。 来自长乐的“纺二代”、福建东禾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杰,是“手拉手”的典型。 见到林杰时,他正在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察看加弹织造生产线试运行情况。“目前正处于试机状态,为明年的顺利投产做准备。”林杰说。 去年9月,林杰在连江智能制造绿色纺织产业园打下第一根桩,成为园区最早动工,也是建设进度最快的纺织企业之一。 总投资约8亿元的东禾晟智能化高档纺织面料生产项目,建设年产DTY涤纶加弹丝1.5万吨、高档纺织面料3万吨、多功能性加工面料3万吨生产线。明年上半年,三条生产线将陆续投产,预计年产值超8亿元。 上大项目,是东禾晟扩产延链,满足面料采购商需求的需要。但选择申远产业园,则是看中了园区的公共配套服务。 “纺织企业如果自己上锅炉供汽,自己建设施排污,投入太大。”林杰介绍,园区集中排污、集中供汽,可以节约大量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更好地把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锦纶运输费用,曾经是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之一。八条产业链建成后,锦纶在园区内就能购买。“包装费和运输费每吨可节省500元,成本比别人低,企业竞争优势就很明显了。”林杰说。 两大万亿级产业在这里联动,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福建申远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曦是见证者。 陈曦告诉记者,化纤面料圆机针织、经编机织造以及相应的印染、整理,是化纤纺织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2020年,我们与当地政府规划布局纺织产业板块时,就是为了最大限度优化园区资源配置,由分散到集中、由中端到高端,带动区域纺织业上下游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纺织重镇长乐,每年对己内酰胺的需求量达60万吨以上。在省内建成完整的高端己内酰胺产业链,彻底改变了之前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我省纺织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如今,从可门港化工码头运抵的苯、液硫、甲醇等原料,在园区产出了用于生产服装的布料。 产业联动,正让产业自主之路越走越宽。 驶向精细化学品产业蓝海 恒申离千亿化工园区还有多远? 按照现有的数据,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有已投产项目17个,在建、拟建项目34个,年产值达430亿元。按照计划,产业园总产值将在2023年达800亿元,在2025年突破千亿元大关。 从430亿元到800亿元,再到千亿元,增长点在哪?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福建将推进石油化工一体化、精细化发展,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提升基础原料供应能力,完善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等领域高附加值产品,到2025年,力争石化化工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超万亿元。 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成为福建石化化工产业瞄准的开拓方向。 纵观全球化工巨头经验,跨产业联动态势明显。国际化工巨头杜邦、巴斯夫等,正加强横向跨领域的应用研究,如汽车、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等,向材料应用、新材料开发等方向努力。 “省里对石化化工产业提出的战略方向,更加坚定了恒申抢占石化产业新风口的追求。”陈曦表示,目前,产业园综合利用现有的水、电、蒸汽、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强大的双回路配套,吸引国际一流项目落地,打造千亿新型材料产业集群。 翻开申远己内酰胺产业链图谱,从原料到产品再到副产品,涉及30余种化学品。想要将园区内的原料和产品“吃干榨净”,大有文章可做。 “我们提出‘双主业’战略布局,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和跨区域横向拓展,在己内酰胺主业之外,引进电子化学品、电子特气、改性工程新材料、再生纤维等拥有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的项目,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陈曦说。 祺添新材,就是产业园引进的精细化工项目之一。这家总部位于江苏、致力于锂离子电解液添加剂生产的企业,将技术做到了国内领先,2021年与申远产业园“一拍即合”,随即开始建设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生产基地。 一年前,福州祺添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晓文从江苏来到福州,一头就扎进了建设现场。对这个新项目,林晓文信心满满:“一期项目将于2023年第二季度建成投产,待一期和二期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为园区贡献400亿元产值。依托园区完善的设施配套,项目毛利将超过30%。” 记者了解到,宁德时代已经在宁德、福清、泉州、三明等地聚集一批电解液配套企业,但唯独缺少电解液添加剂生产企业。引进祺添新材,不仅为园区增添新的增长点,还将填补我省产业空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市场,高端电子材料却高度依赖进口。“我们计划引进先进高端电子特种气体和电子化学品项目,利用园区丰富的原材料和化学气体产品,生产高附加值电子级超纯气体和高纯超净试剂,寻求国内芯片产业‘卡脖子’领域新突破。”陈曦说。 快马须加鞭。以产业集群为基础挺进高端,恒申集团年产值已突破700亿元,正朝着产值破千亿、市值破千亿、营销破千亿的“三个千亿”目标挺进。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眼下,福建正围绕电子信息、锂离子电池、纺织鞋服等万亿级产业需求,重点发展工程塑料、聚氨酯材料、高端聚烯烃、高性能橡胶等十条化工产业链,向材料应用、新材料开发等方向努力。崛起中的化工强省,正以实业为基,谱写福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