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喜迎二十大 | 福建:文旅经济 利民为民

2022-10-11 07:21:15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0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指明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福建素有“山海画廊、人间福地”美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旅经济发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文旅经济列为“四大经济”之一,作为福建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未来增长点所在,提出“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加快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让文旅经济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新活力。文化强省和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的文化和旅游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10月初的八闽大地,气温依旧炎热。比天气更热的,是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和出游的热情。300余场文艺演出活动、263项旅游主题活动、257场群众文化活动、128项优惠措施……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我省统筹抓好文旅活动、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全省文旅市场供需两旺,共接待游客近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逾212亿元。

国庆期间,全省各地通过举办网络消费季、发放消费券、景区门票优惠等方式,激发消费活力,让文旅发展成就惠及更多寻常百姓。

数据显示,福厦漳泉四市国庆期间的酒店住宿预订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0%。在携程发布的2022年国庆假期全国十大“本地游新锐目的地”榜单上,泉州、莆田、南平包揽前三,周边游订单量增幅分别高达463%、415%和228%。

山海魅力,

文旅经济发展突破升级

7月31日9时许,平潭澳前码头,天空澄碧,海水丰盈。蔚蓝的海面上,蓝白相间的宽体游轮“海坛1号”满载290余位游客缓缓驶离码头。

当天,我省首条跨城跨岛海上旅游线路——“福往福来”海上游在平潭首航。

一张船票,一头牵着平潭岛的海坛天神,一头连着湄洲岛的妈祖天后,拉开了我省海上旅游新格局的序幕。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旅游和生活的场景。”参加首航的游客在甲板上争相拍照发朋友圈。以“清新福建”、“福”文化为引领,我省通过整合多元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不断拓展滨海旅游产业链条,七大滨海休闲示范区、五条滨海旅游精品线路,构建出福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依托G228滨海风景道、福厦高铁和厦门邮轮母港,我省基本形成观光、休闲、度假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滨海旅游产业体系。滨海旅游成为助力城市发展新窗口、文化创新新舞台、休闲消费新空间、产业升级新高地的重要抓手,共同绘就福建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文旅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我们以全线1160公里的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为串联,将沿线的15个县(市、区)的山川美景、古驿道、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迹串点成线,展现‘山’的魅力;我们还要以G228国道福建境内段为依托,整合包括沿海各地市文旅资源,打造一条1250公里长的滨海风景道,展现‘海’的风情,充分发挥福建特有的山海魅力。”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福建省文旅经济,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福建省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围绕文化强省和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目标,实施十大行动33项措施,通过建设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培育一批文旅龙头企业,助力文旅经济发展突破升级。

为民利民,

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

莆仙戏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南戏遗响”之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9月15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颁奖仪式上,由省文旅厅指导、省莆仙戏剧院演出的莆仙戏《踏伞行》摘得“文华大奖”,为千年“遗响”再添里程碑式的厚重一笔,成为我省在文化艺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项辉煌成就。

近年来,高甲戏《大稻埕》、闽剧《生命》相继获得第十四届、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福建戏剧实现六届蝉联该奖项。闽剧《双蝶扇》、芗剧《谷文昌》等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年度重点扶持剧目,入选次数和剧目数为全国最多。多位演员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

在努力推出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的同时,全省文旅系统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让艺术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浸入式戏剧,对大多数福州人来说是个新鲜词。在浸入式戏剧中,观众既是旁观者,同时也是剧中人。国庆期间,福建人民艺术剧院携手北京无用无间文化制作团队,在福州烟台山一座民国古宅创新打造的浸入式戏剧《雀起无声》,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在这里,戏剧艺术被赋予全新解读,作品与观众之间没有隔墙,我们都是戏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获得比舞台剧更强烈的临场感和交互性,太有意思了。”走出剧场,观众李峰谈起观后感,依旧难掩兴奋。

围绕“喜迎二十大”主题,今年国庆期间,全省文艺院团组织开展主题性文艺演出超百场、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38场,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奉上精彩的文化大餐。

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品演出成为网红打卡点“标配”。世遗之城泉州梨园戏、木偶戏、打城戏、南音轮番上演;“传承路上又十年——梨园戏国庆演出季”推出14场经典和新编戏演出;“南音零距离接触——学校美育研学体验专场”、木偶戏走进“党建+”邻里中心等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在家门口就能体验优秀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十年来,我省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目前,全省已建成公共图书馆96家、文化馆97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113家,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000多家,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省文旅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全省有超过80%的县级及以上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191家公共文化场馆实现错时延时开放。厦门、三明、福州、泉州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此外,我省打造“百姓大舞台”“乡村音乐会”“经典诵读”“音乐舞蹈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万场,参与群众7000万人次以上。

以文塑旅

世遗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

2021年7月25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顺利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省世界遗产数量达5个,位列全国第二。一年多来,“世遗效应”日渐显现。仅今年7月,泉州古城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就超过75万人次。

“我们以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为主要抓手,在产业升级赋能强链补链上持续发力,抓好重点项目落地服务和攻坚,确保在城市品质提升中发挥文旅主力军作用。”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李伯群表示。

据了解,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今年策划古城提升项目39个,总投资达35亿元,在保护传承中共建共享,让近者悦、远者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省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福建非遗”折射出非凡的“闽人智慧”,焕发出更加旺盛的时代生命力。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我省不遗余力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创建非遗体验基地,开展非遗“进景区、进街区、进公园”活动,掀起非遗保护传承热潮。目前,我省共有南音、妈祖信俗、中国剪纸等8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是迄今在国际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上获得“大满贯”的唯一省份。

我省是全国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省份,拥有丰富的“福”文化资源。近年来,“福”文化不断出圈,成为我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喜迎我国第73个国庆节之际,永泰县首个以“福”文化为主题的展示基地在该县塘前乡芋坑村“聚福园”揭牌。“福佑中华”“福与天齐”“福满乾坤”……多位著名书法家在现场挥毫泼墨,一幅幅书法作品精美呈现。

塘前乡党委书记李祯勇告诉记者,他们要将这些“福”字书法镌刻在“聚福园”数百块形态各异的天然花岗岩上,形成百“福”汇聚、“福”气满园的效果,进一步增强当地汉族与畲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让各族人民共同画好民族团结的同心圆,以乡村文化振兴带动文旅产业和农福融合的产业振兴。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近年来,我省持续打造福建文化标识体系,广泛开展系列“福”文化宣传推广创作活动,深挖“福”文化内涵,讲好“福”文化故事,全省上下形成了关注“福”文化、参与“福”文化、乐享“福”文化、发展“福”文化的浓厚氛围。“逛福山、游福水、听福戏、拍福照、购福礼、开福运、玩福潮”,让广大市民游客无须远行就能收获满满的“福”气与幸福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