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株草,情接万里长
2022-09-11 08:30:0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
东南网9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去年11月19日,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山海情》里的林占熺”,指的正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 20世纪80年代,林占熺发明了菌草技术,让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成为现实,解决了困扰已久的“菌林矛盾”,为摆脱贫困提供了绿色方案。如今,菌草技术已被推广到全世界106个国家,给各地创造了很多绿色就业机会,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演绎了“小小一株草,情接万里长”的动人故事。 “没有理由不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布莱恩·瓦义,给儿子起了个中国味十足的名字——菌草·瓦义。故事,得从27年前讲起。 20世纪80年代,菌草技术成功发明后,随即在全国推广,成为扶贫战场上的生力军。林占熺也因此成为“中国十大扶贫状元”。很快,这株“扶贫草”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菌草技术不仅在日内瓦、巴黎等国际发明展摘得发明类奖项,还被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列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 1995年,菌草技术培训班在福建首开。作为第一期学员,布莱恩·瓦义在福州第一次领略到了菌草的魅力。回国之后,他激动地向东高地省省长讲起“点草成金”的故事。 1997年,应当地政府邀请,林占熺领衔的6人专家组,赴巴新东高地省鲁法区开展技术示范。当刀耕火种、草裙草房的场景真实地出现在中国专家眼前时,林占熺这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穷的地方。 “我既然来了,就没有理由不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林占熺说,在异国他乡,专家组成员们克服缺水没电,甚至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困境,手把手教,将技术简化再简化,“缺乏培养基灭菌条件,就用三个汽油桶制成造价低廉的灭菌设备;没有现代化出菇房,就利用水、土和塑料薄膜控温保湿”。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朵蘑菇终于在巴新的技术示范基地长成。 1998年1月14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在示范基地举行盛大庆典活动,6000多名民众参与。“中国,菌草!”“中国,菌草!”喜获丰收的农民捧着菌草菇,欢呼雀跃。东高地省的土地上升起中国的五星红旗,奏响中国国歌。 2000年,巴新东高地省政府代表团访问福建。福建、东高地结成友好省,双方签署友好省协议和《福建省援助东高地省发展菌草、旱稻生产技术项目协议书》。以林占熺为代表的中国专家,二十年如一日,让小小的一株草,在遥远的南太平洋岛国扎根生长。 如今,菌草、旱稻技术已推广到巴布亚新几内亚8个省16个地区,3万多名民众受益,还创造了巨菌草产量每公顷853吨的世界纪录。当地百姓把这株带来希望的菌草,称为“中国草”“林草”。“菌草迷”们有的自己改名叫“菌草”,有的用“菌草”给儿女命名。“巴新菌草第一人”布莱恩·瓦义的儿子,便有了那个饱含深情的名字。 2018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前夕,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深情回忆了福建省援助东高地省菌草和旱稻项目,将其称为“中国同巴新关系发展的一段佳话”。 “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 林占熺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地球仪,上面密集地标着红五星。 “有红五星的地方,就是菌草技术推广到的国家和地区。”林占熺说,巴新样本只是菌草援外的一个缩影。以巴布亚新几内亚为起点,他的团队已经推动菌草技术在106个国家落地生根,培训国际学员上万人,在13个国家建立菌草技术示范中心。 以菌草为媒介,中国与世界共享摆脱贫困的经验与智慧。 在斐济,菌草技术被誉为“岛国农业的新希望”。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项目自2014年实施以来,林占熺等中国专家帮助斐济种植菌草500余公顷,培训学员1704名,推广农户1700余户。如今,当地菌菇已形成品牌并开始出口,旱季青饲料匮乏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在南非,菌草技术培训中心将技术指导与生产实践相融合,为农村地区失业人员提供工作岗位,1万多个家庭从中受益。当地蘑菇种植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为消除贫困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南合作成功典范”。 在莱索托,菌草技术项目推广农户约1000户,建设菌草技术旗舰点16个。种草养畜促进了当地畜牧业发展,缓解了因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 在卢旺达,中国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当地菌草产业发展建立起核心技术骨干队伍,培养了一批带头脱贫致富的青年菌草企业家。菌草已成为当地的新兴产业,受益者超过2万人。 …… 这株小小的菌草,从中国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帮助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减少饥饿、促进就业、保护生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卓越贡献。2017年,菌草技术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点推进项目向全球推广。 在20多年的菌草技术国际合作实践中,中国创新了菌草援外项目实施模式,以减贫为目标,把技术本土化、简便化、标准化,让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使当地最穷苦的民众也能参与。 去年9月举办的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纷纷赞叹中国菌草技术为世界带来的改变:“菌草项目是中国脱贫攻坚伟大成就的缩影,也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菌草技术不仅成为中国同世界各国建立崭新友谊和兄弟情谊的纽带,而且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带来希望。” “我愿做一株小小的菌草” 从福建走出的菌草,仍在续写传奇。 在尼罗河源头卢旺达,种植巨菌草土壤流失率比种植玉米减少97.05%至98.9%,水流失量减少80%至91.9%;加纳、尼日利亚等地的专家学者,纷纷来到中国学习菌草矿山恢复、荒漠崩岗治理技术…… 菌草技术为国际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如今又在生态治理领域发光发热。目前,菌草生态治理技术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推广。作为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一直致力于菌草技术的研究,不断拓展菌草技术应用的想象力。 “菌草技术是一项着重扶贫、保护生态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技术,将助力有关国家落实消除贫困饥饿、促进粮食安全、保护生态安全等多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林占熺认为,菌草事业已开启了新的篇章,其高标准应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到发展畜牧业,再到生态治理、食用菌加工、保健食品、造纸工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领域,菌草产业将在国际合作中释放更大潜力”。 家人是他最得力的援军。2003年,大女儿林冬梅从新加坡回国助力;小女婿从公司辞职,到黄河旁的沙地种草,一种就是8年;胞弟林占森是菌草技术团队的援外先头兵,巴新、卢旺达、斐济等援外之旅,都有他的身影。 一直以来全力支持林占熺团队的福建农林大学,正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菌草科学、技术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福建农林大学正聚焦菌草基础研究、理论创新、种业工程、综合利用、产业绿色发展、生产装备智能化等方面,举全校之力联合攻关,以建立菌与草交叉的新兴学科——菌草学,完善菌草科学与技术体系,促进菌草新兴产业发展,加强菌草研发和推广条件建设。 “与祖国同行,与世界联动,让菌草事业有更大发展。”即将步入耄耋之年的林占熺依然坚持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他说:“我愿做一株小小的菌草,持续推动菌草技术的国际合作与推广,让菌草项目在更多国家落地生根,促进共同发展,让合作之花结出更多硕果,造福更多民众!”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