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系列报道一】林露露:青春之光闪耀千年古镇

2022-05-04 22:19:42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编者按:百年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个崭新的组织在中国光荣成立。由此往后的100年来,这个朝气蓬勃的组织紧密联系青年群体,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任务,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榜样。值此建团百年的特别日子,东南网记者带您走近福建的新时代青年骄子,与您一同分享他们的有光青春。

微信图片_20220504221147.jpg

龙湘老旧筑修复。受访者供图

全新改造的嵩口供销新社 受访者供图

永泰县嵩口镇龙湘村支部书记林露露参与直播带货。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5月4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五一”假期,福州永泰县嵩口镇龙湘村支部书记林露露忙着村里的工作。她是一名90后青年,投身乡村建设已有七个年头,她从一个创业者到村干部,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五四”青年节,她获得了第十九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嵩口古镇位于福州市永泰县,因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是闽中重要商埠、水陆交通枢纽。1992年出生于嵩口镇的林露露,曾就读福建师范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大三时她有机会参与了台湾古镇规划团队的一个乡村振兴项目,回到了家乡嵩口。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林露露对自己成长的故乡有了新认识,便萌发出投身乡村振兴的想法。

“我协助团队收集和整理嵩口的资料,参与了项目规划和改造的全过程,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感觉很有意义和价值。”2015年6月大学毕业后,林露露毅然返乡加入台湾规划设计团队,参与古镇建设、业态规划、民宿运营。当年,嵩口镇第一个由旧村居改造的文创概念店兼民宿“打开嵩口”落成,林露露成为客栈的初期运营人,国庆期间正式营业,每天客人爆满,日收入8000元以上,还成了网红“打卡”地。

参与民宿运营两年后,林露露担任起福建省嵩口古镇新农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运营嵩口供销新社。这个由旧供销社改造而成的嵩口供销新社,是嵩口精准扶贫产业联盟的平台,最初场景按照原供销社的模样布置,陈列架上摆满了嵩口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小吃、文创商品,同时也是一个扶贫的窗口既为贫困人员提供岗位,也为农特产品提供销路。

“我们希望将供销社打造成嵩口对外的窗口和平台,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嵩口,发现嵩口的人文风景,同时助力嵩口资源整合、产业升级、乡村振兴。” 今年1月,融入全新设计理念的嵩口供销新社试营业,打造出一个文化空间综合体,林露露还不断探索更多产业的可能性,希望把当地好的物产通过文创手法传递出去,她将当地特色农产品李梅,运用到冰淇淋和糕点中,目前还着手开发当地的青红酒和李梅元素的酒,正在装修改造厂房,未来还将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

林露露不仅是乡村创业者,还是一名村支部书记。2018年,林露露回到龙湘村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但时任村支部书记的父亲并不希望她回家乡发展,而在林露露看来,乡村振兴青年人不能缺席,需要把学到的知识带来乡村,助力振兴。

“过去是创业者主要做运营项目,成为村干部,才能更好有服务农村,改变乡村面貌。”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林露露的父亲成为直接“竞争”对手,通过竞选,最终她如愿以偿地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县“最年轻、文凭最高的村支书”。

当选后,林露露带领着村“两委”班子盘点龙湘村的物产和人文底蕴,并制定了村庄发展三年计划:第一年多与村民互动沟通,带好干部队伍的作风;第二年在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项目带动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第三年利用资源特色打造产业品牌。

龙湘村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林露露上任后要解决的第一件事就是久未解决的村卫生所改建问题。在林露露的推动下,龙湘村的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底,龙湘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20年龙湘村作为美丽乡村提升村,引入团队开展乡村体验活动,如稻田野餐等,持续推动产业发展;联合中国移动,全村安装移动看家监控系统,将智慧科技与乡村治理相结合,获评福建首个“平安乡村示范村”。2021年,龙湘村成功列入永泰县乡村振兴示范村,村民们也对这位大学生村支书刮目相看。去年,龙湘村“两委”换届中,林露露连任“一肩挑”干部。

过去,龙湘村以农业为主,林露露表示,要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带动乡村振兴,她聘请台湾打开联合团队进行全村策划设计顾问团队,将村部旁边的旧小学改造成龙湘学堂,以农田为课堂,策划农学农展等活动,让现代人体验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突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

此次获得“福建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林露露认为是政府对乡村振兴的重视,她说道,“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能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乡村发展的信心,把资源融入乡村发展中。”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