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全力服务和促进一季度经济建设“开门红”
2022-02-15 20:02:58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蔡秀明 |
东南网2月15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今年以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积极开展服务一季度经济建设“开门红”活动,出台政策措施、厅级领导带队下沉基层企业现场帮扶,以精准服务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 今年1月,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服务和促进一季度经济建设“开门红”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七个方面14条措施,要求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强组织落实,注重协调联动,确保服务“开门红”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 《通知》中主要政策措施包括—— 提速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四级四同”,深化项目环评“简、并、优、联”,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继续豁免城市道路等75类项目环评;开辟疫情防控建设项目“绿色通道”,对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建设项目,免于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中转站、旅游等民生工程领域项目,实行“打包”审批。 完善国家、地方、利用外资“三个层面”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三本台账”,加强工作专班服务,主动靠前、快审快批、提高服务质量;对上报国家审批项目,积极跟踪、争取支持,力求尽快获批。 加强生态环境要素保障 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现行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前提下,主动靠前指导地方政府和企业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政策符合性审查、排污口设置论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等前期工作,协同自然资源部门做好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服务。 开设排污权指标交易线上超市,推行平价出让、随买随办等措施,以2021年市场加权平均价为基准,按照指标价格不高于90%的标准,指导各地投放排污权政府储备量,充分保障一季度新上项目所需指标。 完善生态环境亲清服务 整合各类涉企环保业务系统,优化政企互动的生态环境亲清服务平台,构建全链条式贴心服务。建立数字化企业档案和问题台账,强化预警和研判,点对点预警提示企业落实排污许可、危废管理、在线监控、环境风险等环保管理要求,鼓励企业自查自纠。 组织行业专家、业务骨干入园区、进企业,围绕企业关注的治污减排、节能降碳、提质增效等方面,提供针对性技术指导和治理方案,线上线下相结合帮扶整改环境问题,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发挥绿色金融联动效应 完善福建省碳市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排放单位管理碳资产、实现碳履约、促进碳减排、参与碳交易、寻求碳帮助提供在线“一站式”服务。指导企业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鼓励企业开展碳配额质押贷款等碳金融活动,拓展绿色融资渠道。 落实企业环境信用动态评价和应约评价,建立健全企业环境失信信息自动修复机制,及时解除信用惩戒措施。强化环境信用评价的正向激励,推动金融机构加大环保守信企业信贷资金等支持力度。 增强环境治理项目带动 支持和指导各地谋划实施一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积极申报中央储备库,带动地方财政、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本投入,扩大生态环境领域有效投资。 推动加快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拨付,对具备开工条件的,督促其在保证安全基础上,及时开工建设;对暂时不能开工的,要求其抓紧夯实前期工作基础,一旦具备条件立即启动建设。 围绕项目 全面对接地方和企业需求 组织相关业务处室集中会商,以基层部门、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困难问题为重点,全面摸排梳理,建立包括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环境治理项目策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第一批“开门红”重点服务事项清单,逐一研究,提出针对性帮扶举措。 注重实效 深入一线开展现场帮扶 成立5个工作组,均由厅级干部带队分赴九市一区,下沉基层一线、直奔项目现场,宣传解读和指导推动落实服务“开门红”各项政策措施;面对面交流,现场指导解决难点堵点问题,服务项目加快进度。国能(福州)热电有限公司排污权出让、三明市气候投融资项目申报国家试点等一批企业和地方需求得到当场协调解决。 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加快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清单制度,规范适用行政自由裁量权。依法实施首违不罚、减轻和从轻处罚、免予强制等清单化管理。 完善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名单,优先吸纳治污水平高、环境管理规范的企业,减免现场执法检查,落实以自动在线监控、用电用能监控、走航车、无人机等智能智慧非现场检查方式为主的差异化监管。 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主动服务和指导重点企业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深入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提高环境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以环境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组织专家团队“上门服务”为医疗废物处置(含应急处置点)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支持,密切跟进漳州、三明、南平、平潭医疗废物处置补短板、补缺口项目落地实施,确保涉疫废物100%无害化处置。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