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菌草技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上):菌草济四海 造福全人类

2021-11-22 07:41:19 作者:郑璜 张辉 陈旻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1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张辉 陈旻)11月19日,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八年来,无数生动故事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上演,推动“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从理念到共识,从立柱架梁到全面深入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那次会见之后, “小小一株草,情接万里长”的佳话由此书写,并沿着“一带一路”持续至今。

《山海情》里那株“幸福草”

菌草技术源自福建农林大学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林占熺的发明,最初是为了解决“菌林矛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段木栽培食用菌,是当时备受福建农户欢迎的“短平快”项目,但以消耗大量木材为代价。为此,林占熺提出了“以草代木”的设想。

1986年,第一朵利用芒萁培养出来的香菇终于长成。此后,林占熺又相继从野草和人工栽培的草本植物中筛选、培育出40多种菌草品种,攻克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

菌草之名由此而来。

对于这项原创技术,福建历来重视,持续推进菌草技术推广与产业发展。不起眼的菌草,很快成为福建的“扶贫草”。

承载着福建扶贫经验与深情的菌草,还跨越山海,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今年热播的扶贫大剧《山海情》中的农技专家凌一农,原型正是林占熺。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东部较发达的13个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省区的战略部署,指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1997年4月在银川召开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菌草技术被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

1997年,54岁的林占熺扛着6箱菌种,踏上了前往西海固的列车。

在福建,室外建菇棚见效快、效果好。可宁夏气候干燥、日夜温差大,福建经验用不上。为此,整整一年时间,他都泡在土窑里,终于成功将福建菌草养菇模式移植到了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此后,闽宁两省区决定扩大示范,在闽宁村等地建设菌草技术扶贫基地。与此同时,援宁科技人员带着菌菇样品,北上包头、南下兰州,天南海北地跑起了市场。一年后,戈壁滩上的蘑菇被销往国内各地。

很快,菌草技术在宁夏全面开花。高峰时,全区发展菇农1.7万户,兴建菇棚1.7万个,种植菌草60多万亩,创产值近亿元。因菌草脱贫致富的宁夏农户有感而发:“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

截至2020年,福建累计举办菌草技术扶贫骨干培训班12期,培训全国学员近7000名。在外地培训的技术人员、扶贫干部和示范生产户9万多名。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中心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和贫困县联合攻坚菌草技术扶贫示范点71个。

菌草技术在扶贫领域大显身手,与福建的重视与推动密不可分。2002年,福建农林大学获批创建菌草科学实验室。自此,福建有了全国第一个菌草科学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又创建了国家菌草工程技术中心、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菌草生态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菌草技术创新平台。

因陋就简,大爱播撒“中国草”

早在1992年,菌草先后在日内瓦、巴黎获得国际发明类奖项,菌草技术由此走向世界。

从菌草技术国际培训班起步,1995年起,林占熺及其团队开始向发展中国家的学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菌草技术也被列入中国对外援助项目。

1996年,在首届菌草技术国际研讨会上,林占熺坚持以“Juncao”为译名。有人担心外国人不明白为何物,林占熺却说:“看不懂没关系,那他就来学吧。我就是想让世界知道,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发明。”

菌草技术援外第一站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开启的。1997年5月,他派人率团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并与东高地省签署了菌草技术重演示范合作协议。同年7月,林占熺带领团队来到东高地省鲁法区,建立菌草技术示范点。

“到了那儿,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么穷的地方。”林占熺回忆,刀耕火种、草裙草房真实地出现在他们一行人眼中。

原打算传授完技术便回国的一行人,最终改了主意。“地球上还有这么穷的一批人,当地野生草也很多,我们觉得有这个责任,可以用当地的草来种菇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林占熺介绍。回国后,他们第二年又组队带了些种子再入巴新,尝试推广菌草和旱稻种植。

2000年5月,巴新东高地省省长因国家菌草技术援助项目前来福建考察,习近平同志亲自会见了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后来林占熺才知道,会见的前一天晚上,对方兴奋得一夜睡不着觉,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一个有3400万人口的省长会亲自会见他们,并签了友好省的协议。

2001年,习近平同志对援巴新菌草技术项目作出重要批示,由此开启了菌草援外由技术培训进入项目落地持续性推进新元年。

为了让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专家们不断从本土化、简便化、标准化方向摸索技术。

资金设备有限,给培养基灭菌,专家们就用三个汽油桶制成造价低廉的灭菌设备;没有现代化出菇房,他们就搭木棚、挖种植沟,利用水、土和塑料薄膜控温保湿,还在树荫下种菇。

实现食用菌栽培零的突破时,东高地省特地举办盛大庆祝活动,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中国国歌。

2001年至2019年,林占熺先后22次前往巴新组织实施菌草技术项目。

如今,菌草、旱稻技术已推广到巴布亚新几内亚8个省16个地区,累计8600多农户3万多民众因此受益,还创造了巨菌草产量每公顷853吨的世界纪录。中国专家们成为当地政府和民众盛赞的“极乐鸟”(巴新国鸟)、“巴中人民友好使者”。

被称为“巴新菌草第一人”的布莱恩·瓦义说,“菌草迷”们有的自己改名叫菌草,有的用菌草给儿女命名,以寄托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他儿子的全名就叫“菌草·瓦义”。

2018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前夕,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深情回忆了福建省援东高地省菌草和旱稻项目,将其称为“中国同巴新关系发展的一段佳话”。访问期间,在他和时任巴新总理奥尼尔共同见证下,两国政府签署了菌草、旱稻技术援助协议,开启了菌草技术援巴新征程。

在福建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巴新的友好省菌草项目至今已持续21年。巴新样本只是“中国草”对外援助扶贫的缩影。如今,“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菌草技术已在106个国家落地生根,给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带去了希望。

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今年8月,作为菌草技术团队援外先头兵的林占熺胞弟林占森结束了从1998年持续至今的援外之旅,启程回国。一手创办了巴新、卢旺达、斐济等三个海外示范基地的他,20多年间,只有三个春节是在国内过的,因为春节总赶上当地种草最忙碌的时候。

但现在,林占森并不担心自己离开后菌草项目会终止,“当地的菌草技术已经成熟,完全本土化、市场化,是真正受到当地百姓欢迎的项目,只会越做越大”。

9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中国愿同有关各方一道,继续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使菌草技术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草”!

20年来,中国先后举办了270期菌草技术国际培训班,为106个国家培训1万多名学员,在亚非拉13个国家建立了菌草技术试验示范中心或基地。

“菌草项目是中国脱贫攻坚伟大成就的缩影,也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

“菌草技术不仅成为中国同世界各国建立崭新友谊和兄弟情谊的纽带,而且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带来希望。”

“先进的菌草技术不仅助力扶贫和可持续发展事业,而且十分契合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

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纷纷赞叹中国菌草技术为世界带来的改变,还有许多外国嘉宾希望中国继续分享发展红利和最新的菌草技术,共同努力拥抱可持续发展的更美好未来。

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表示,菌草技术在农耕创新、扶贫和粮食安全等方面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菌草就是我们的脱贫致富草”。

在南非,菌草技术培训中心将技术指导与生产实践相融合,为农村地区失业人员提供工作岗位,1万多个家庭从中受益,当地蘑菇种植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为消除贫困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南合作成功典范”;在莱索托,菌草技术项目推广菌草菇农户约1000户,建设菌草技术旗舰点16个,种草养畜促进了当地畜牧业发展,缓解了因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

菌草技术拥有科技与文化的鲜明特色,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造福人民、惠及民生”的典型项目。正如菌草技术发源地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前的石碑上刻着的原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项南题赠林占熺的勉励之词“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是梦想,更照进现实。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