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红色基因赋能革命老区新发展
2021-07-13 16:50: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走进福建红色苏区”系列报道(六) 宁化:红色基因赋能革命老区新发展 东南网7月13日讯(本网记者 陈艳艳 陈楠 刘惠萍)走进宁化县革命纪念园,东南网记者一眼就看到“苏区乌克兰 长征出发地”10个鲜红的大字,10个大字道出了宁化在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地位。 据了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化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央红军长征四个主要出发地之一,是中央苏区8个红旗不倒、坚持革命最久的“红色堡垒”,是中央苏区“扩红支前”重点县,被誉为“中央苏区乌克兰”。 宁化县革命纪念园里位于山顶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宁化融媒体中心供图 《军号嘹亮》背后的故事 继续往纪念园内走十余米,广场上静立着两座雕塑,一侧是毛泽东《如梦令·元旦》铜雕,另一侧为《军号嘹亮》石雕,与这两座雕塑相呼应的是广场后面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地屹立在革命纪念园的山顶上。“三者呈‘品’字排列,寓意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永相传,成为革命纪念园内的必打卡点之一。”纪念园工作人员介绍道。 6月29日下午,杨先生正带着家人来到园内散步。他告诉记者,毛泽东创作《如梦令·元旦》已是口口相传的故事。近几年来,随着红色故事的宣传,《军号嘹亮》石雕也成为园内必打卡的“景点”了,“《军号嘹亮》的故事,不仅是我们给孩子讲述的红色故事,更是我们宁化人民的骄傲,应该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军号嘹亮》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为何一座雕塑会越来越吸引市民的关注呢? 罗广茂珍藏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和使用的号嘴。东南网记者 刘惠萍 摄 武警官兵走进宁化县革命纪念馆(长征馆)聆听罗广茂与《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的故事。东南网记者 刘惠萍 摄 在宁化革命纪念馆(长征馆)内,珍藏着一件当年中央红军使用过的珍贵革命文物:一本1932年印制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本最完整、正规出版、印刷的红军军号谱。捐献这本号谱的是福建宁化老红军罗广茂。 这本珍贵的号谱是如何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完整地保存至今? 1930年,年仅15岁的罗广茂,跟随红军走上革命道路。他虽然个头不高,中气却很足,被安排在红三军团第四中队任司号员,之后又送到中央军事学校陆地作战司号大队学习。结业时,学校郑重发给每个学员一本军号谱,结业之后,罗广茂来到朱德军长身边当了一名司号员。 1934年,他在(福建)连城作战时不幸腿部中弹负伤,被送入了长汀四都红军医院治疗。由于当时形势越来越紧张,他害怕这本号谱落入敌人的手里,便交给他的母亲保管,并一再叮嘱他的母亲要妥善保管这本军号谱,像守护自己儿子的生命一样守护它。半年以后,长汀四都红军医院被国民党军冲散,为了躲避国民党追捕,他带着母亲背井离乡,移居到宁化泉上。 新中国成立后,罗广茂曾多次向母亲询问这本军号谱的下落,但年事已高的母亲总是想不起来,所以军号谱也一直没被找到。直到1974年,年至花甲的罗广茂在家中拆建谷仓时,才发现这本被油纸布包层层包裹的军号谱,被铁钉钉在谷仓底板上。这本被他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号谱在失踪了40年后终于回到了他的身边。第二年,他便将这本号谱连同他的号嘴一起,捐献给了宁化县革命纪念馆(长征馆),了却了他的一桩心愿。 宁化县革命纪念馆(长征馆) 宁化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红色资源“串珠成链” 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实物……在宁化县革命纪念馆(长征馆),记者边看边聆听着革命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令人难忘的艰苦岁月。 来到纪念馆(长征馆)大厅,骑着马的中国三位伟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雕塑屹立在一座巨幅浮雕前。浮雕上刻着宁化的青山绿水以及客家的土楼围屋,寓意着人民子弟兵在伟人的带领下,从群山深处走出,参加长征、参加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宁化,万里长征第一步。1.4万的中央红军从这里出发,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长征文化,是革命遗留给宁化丰富博大的红色文化遗产,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进入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宁化长征学院的组建成立是重要的体现。 宁化通过建立融入中共党史、苏区精神、谷文昌精神、客家精神和生态文明为体系的培训课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开展教学工作,努力将长征学院打造成为全省重要、全国知名的党政企干部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成为全省、全市学习中共党史的重要基地。 据介绍,长征学院自2021年初组建成立至今,已对接有意向来宁设立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省市部门和单位系统95个,其中已挂牌61个(国家级1个、省级35个、市级25个),已举办培训班230期培训学员2.18万人次。目前,共带动4家酒店增加营业额350余万元、10余家餐饮店增加营业额50余万元、闽运公司增加营业额30余万元,增加就业80余人。 近年来,宁化县还以红色基因为“引擎”,通过不断挖掘红色资源和当地文化,将这些红色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成一条条红色旅游线路,方便游客一路“打卡”。6月29日下午,记者在宁化革命纪念馆(长征馆)外广场上就偶遇了几位来自莆田的游客。询问得知,七一前夕,宁化革命纪念馆(长征馆)举办的几场红色活动在朋友圈“刷屏”了,他们为此特地过来“打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