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信用合作社:共和国金融的“源头活水”
2021-07-12 08:07:5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王永珍永定县太平区信用合作社裕安堂旧址。192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永定县太平区、丰田区和上杭县北四区先后发起创建信用合作社,成为全国最早成立的红色信用合作社。(资料图片) 红色金融发展脉络图 1930年,由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发行的壹毫纸币,是全国最早的苏维埃政府特许发行的信用合作社纸币。图为壹毫纸币背面。(资料图片) 1930年4月30日,永定县第一区信用合作社发行了股票。这是全国最早由信用合作社发行的股票。(资料图片) 东南网7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通讯员 项明华)1929年到1934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苏区最早建立红色信用合作社,形成了最早的经营理念、业务制度和管理规章,并独立发行了股票、纸币,为打破敌人经济封锁、融通苏区经济、巩固人民政权、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后来闽西工农银行、苏维埃国家银行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共和国金融的“源头活水”。 90多年来,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红色农信基因代代传承。 红色金融 闽西诞生 裕安堂位于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溪边组12-1号,乍看并不起眼,却是全国最早红色信用合作社——“永定太平区信用合作社”的营业旧址。这个两进的院落占地面积490平方米,正楼为三层碉楼式建筑,设有账房、司库、存款柜等。 20世纪20年代,土地革命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榨,贫苦农民深陷高利贷、劣币杂币、生产剪刀差等三重大山的压迫剥削。 红四军入闽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后,1929年7月,毛泽东在蛟洋文昌阁指导召开中共闽西“一大”。大会通过的《苏维埃政权决议案》指出,“苏维埃政府既为工农兵的政权,它的工作自然就为工农贫民兵士谋利益的”,并提出了“开办合作社”“统一度量衡及币制”等主张。 1929年9月,中共闽西特委发通告要求,“由县区政府经济委员会有计划地向群众宣传,并帮助奖励群众创造合作社,如信用合作社等,使农民卖米买货不为商人所剥削,而农村储藏资本得以收集,使金融流通”。 1929年10月,中共太平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响应号召,组织群众募股集资,创办永定太平区信用合作社,上杭北四区、永定丰田区等地也创办了多家信用社,成为全国最早一批红色信用合作社。其中:永定县成立9家,基金共有10528元。永定太平区、丰田区及上杭北四区的信用社还发行过纸币。 1930年3月24日,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案》,制定“经济政策决议案”“借贷条例”等法条规章,规定“商人不得操纵金融”“发行纸币机关,要信用合作社才有资格”等保障条例,堪称红色金融法制史上的“最早实践”。 1933年8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吸收闽西经验,号召“必须以最大的力量和速度,使每一区有一个信用合作社”。至1934年,闽西共发展超过20家县、区级信用合作社。此后,红色金融如“星星之火”,在中央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推广。至1948年,仅冀南银行在太行区创办的信用合作社数量就超过了880个。 便利工农 发展经济 成立之初,信用合作社明确“以便利工农群众经济的周转与帮助发展生产,实行低利借贷,抵制高利贷剥削的宗旨”。是“为群众所组织的经济团体,以增进社员共同的经济幸福为目的”。 集资参股是创建初期募集资金的主要手段。为维持币值稳定,闽西信用合作社发行了股票,向百姓和商户募集银元等作为发行纸币的股金,并承诺1元银元和10毫纸币等价兑换,百姓踊跃购买。 为了支持信用合作社的发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从300万元公债中,拨出20万元用于发展信用合作社,得到了苏区军民的热烈拥护。 信用合作社以农业贷款为主,既支持了群众生产的发展,保护红军家属利益,又有效地打破了高利贷剥削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 1930年春,永定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曾对上洋乡苏维埃政府发放耕牛贷款,对许家乡苏维埃发放土纸贷款数百元,分批送到农民手中。 在1930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第78期刊登的《闽西工农兵政府下的群众生活》写道:“多数区政府开办了信用社,苏维埃下的群众,有正当需要(用在农业或工业上),可向政府借贷,至多只取一分的利息,打破了高利贷的剥削。” 1932年2月,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发布训令,要求“各地须创办信用合作社……无牛的农民可向信用合作社借资买耕牛共同使用”。 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发布的《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阐明了民主管理、人民至上的办社理念,并对红利分配作出明确规定,即“40%股息分配,40%社员与合作社之利益比例分配、公积金10%、办事人花红10%”,同时,“合作社有向工农银行借贷优先权”“合作社有向苏维埃工厂及商店购货之优先权”。 经验积累 创办国行 闽西红色信用合作社的诞生,不仅奠定和充实了苏区经济基础,有力支持了苏维埃红色政权的巩固扩大,还为闽西工农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创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1930年6月,中共红四军前委、闽西特委召开联席会议,作出了成立闽西工农银行的决定。具备丰富创办信用合作社经验的永定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阮山、永定丰田区信用合作社主任赖祖烈调到龙岩,并于1930年11月7日在龙岩城下井巷正式成立中央苏区第一个股份制商业银行——闽西工农银行,阮山为行长。颁布的《闽西工农银行章程》,成为红色金融史上首部“银行法”,推动了中国革命金融法制的进程。 1931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次反“围剿”取得了全面胜利。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闽西革命根据地很快连成一片,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民专程到闽西工农银行等红色金融机构考察,并抽调曹菊如、赖祖烈参与国家银行筹备工作。毛泽民说:“闽西的成功经验,一定会在全中央苏区推广,一定能对苏维埃国家制定经济政策,设立苏维埃国家银行起到很大借鉴作用。” 同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宣布统一根据地的货币制度,组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开业,毛泽民担任首任行长。 1932年3月18日至21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汀州试院召开,决定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和国家银行福建分行。同年4月,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大会通过决议,允许“国家银行在闽西成立分行时,闽西工农银行的群众股金,或退还,或鼓励群众自办信用合作社”。国家银行福建分行在长汀水东街黄宅正式开业,李六如、赖祖烈先后任行长。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苏区失守。国家银行的14名干部跟随着大部队踏上两万五千里征途,被称为“扁担上的国家银行”,有6人牺牲在长征途中。 【红色传承】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省农信联社组织党员到红色农信诞生地展览馆唱响同一首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方泽玲 摄 东南网7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去年以来,福建以创建宁德市、龙岩市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大力推进金融服务向老区苏区、边远地区延伸覆盖,在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有特色、可持续、易推广的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精心打造普惠金融“福建品牌”。 2020年,我省小微企业(含个体经营户)贷款同比增长17.32%。其中,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7625.6亿元,同比增长32.4%;贷款户数达136万户,较年初增加22.8万户;平均利率5.75%,比上年度下降0.71个百分点。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4847.9亿元,较年初增加1622.91亿元。其中,农村企业贷款余额7828.78亿元,占52.7%,具有直接支农属性的农村企业贷款余额1597.84亿元,同比增长7.36%。 数字普惠平台创新发展。我省积极推进福建省金融服务云平台建设和应用,依托“金服云”平台设立“快服贷”功能专区,推动金融机构主力产品上平台、政银企风险共担产品上平台以及财政金融相关政策上平台。截至目前,“金服云”平台已注册中小微企业12.6万余户,解决需求超660亿元。 宁德和龙岩两地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结合新时代普惠金融发展理念与“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闽东扶贫精神和闽西原中央苏区红色金融文化,创新突破,形成了一系列在全国、全省叫得响、铺得开,有品牌、有实效的工作模式和特色亮点,切实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2020年,两个试验区的小微和“三农”信贷支持力度、保险覆盖率以及直接融资规模增长率等指标,较上年都有显著增长。 目前,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抵押物自评估系统、“担保云”线上平台、“渔排养殖贷”、信用村镇创建、普惠金融惠林卡、“三农”综合保险及其升级版、供销助农风险补偿机制、“福海贷”、普惠金融纠纷调处中心、金融支持乡村振兴“986工程”、林业金融服务体系等12项普惠金融改革创新成果,正在全省复制推广。 【讲述】 洋铁箱里的秘密 讲述人:苏顺金 福建日报通讯员 项明华 记者 王永珍 整理 近年来,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红色农信的历史片段日渐清晰,红色农信的点滴故事正广为传颂。 2016年6月的一天,永定合溪信用社主任刘全城偶然听说,在合溪乡藕丝村桐子科,有人收藏了一张上世纪30年代信用社的股金收据,他将信将疑地上门寻访。 当时我是永定区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看到收据照片,我异常兴奋,第二天就赶到收藏者张洪伟家中,亲眼见到了那张珍藏在洋铁箱里、发黄了的永定石板土纸。 这张“股金收据”上方正中印有一个五角星,五角星内框为一把镰刀和铁锤相互交叉,中间为黑底镂空留白的“收”和“据”两字,下方文字从左到右、竖行书写“兹收到张初求缴来信用合作社股金大洋壹圆正此据”,落款为“永定第六区信用合作社经收人‘章予’的圆形私章 一九三〇年四月十五日给”,并盖有“永定第六区信用合作社”的竖条形公章。 在农信社工作数十年的我异常激动。原本,我们一直以为党领导下的农信社是建国初期才开始广泛建立的。但这张股金收据证明了,早在土地革命时期,闽西党组织在建立红色政权后就创办了信用合作社。 原来,1929年9月,中共闽西特委发布通告,鼓励各县区苏维埃政府普遍发展信用合作社,解决农民受高利贷的剥削和生产生活资金难题。1929年10月,桐子科所在地的区委、区苏维埃政府集资创办信用社,由当地农民自愿入股,再以平利或低利的方式贷给需要资金的群众。尽管家境贫寒,张洪伟当红军的爷爷张钟有还是拿出仅有的“壹圆大洋”入股信用社。 为防国民党反动派迫害家人,张钟有不敢以真名入股,于是用其父张初畴名字的客家话谐音“张初求”登记入股。在攻打连城坑子堡的战斗中,红军遭遇埋伏,来自桐子科的16名战士中只有张钟有一人“死里逃生”,原路返回老家。 红军长征后,桐子科又落入国民党反动派手中。被通缉的张钟有隐姓埋名,他把股金收据小心谨慎地藏在阁楼夹层的洋铁箱里,民团多次清缴“赤匪”物品都没发现。临终前,他把洋铁箱里的秘密告诉张洪伟的奶奶,叮嘱她以后让子孙将这张股金收据拿到相关部门,证明自己虽然与队伍失散,但心中并未放弃对革命事业的追求。 记者手记 传承红色基因 发展普惠金融 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走进位于上杭古田的红色农信诞生地纪念馆,“共和国农信摇篮”七个大字格外醒目,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段段翔实的文字、一件件经历风雨的物件,生动展示了农村信用社艰苦探索、破土萌芽、逆境生存,在新中国成立后重获新生、巩固壮大、蓬勃发展的壮阔历程。 红色农信星火燎原,正是因为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便利工农群众经济周转与帮助发展生产,实行低利借贷,抵制高利贷剥削。它与新时代普惠金融的理念高度契合。 发展普惠金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我省以创建宁德、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发力小微、“三农”、扶贫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改革发展,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持续提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普惠金融真正落地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作为红色农信诞生地,我省更应坚守初心使命,传承红色金融基因血脉,汇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等各方力量,科技赋能、信用赋能,努力将普惠金融改革试验推向深入,让更多金融活水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和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