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福建频道>文教> 正文
分享到:

王玉清:走好一生的“长征路”

2021-07-07 08:44: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郑雨萱
“一枚鱼钩,置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一隅。它能入驻这荣耀之地,不是因为战功卓著,而是,长满锈蚀的鱼钩,至今仍可以钩沉到一缕奇异的光芒。”

image.png

王玉清与夫人陈潮芳 (图片由其家人提供)

东南网7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郑雨萱 通讯员 叶冰斌“一枚鱼钩,置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一隅。它能入驻这荣耀之地,不是因为战功卓著,而是,长满锈蚀的鱼钩,至今仍可以钩沉到一缕奇异的光芒。”

家喻户晓的文章《金色的鱼钩》,讲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时,一名炊事班班长为照顾3名生病战士,用缝衣针做成鱼钩钓鱼,煮野菜汤为他们充饥养病,最终自己因饥饿与寒冷壮烈牺牲的故事。这枚“鱼钩”感动了一代代人。

在福建,有这样一位老红军,他也曾翻雪山、过草地,啃野菜树皮,用缝衣针钓鱼,以顽强的意志力和战斗力,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便是王玉清。

“红军是为穷人翻身求解放的”

生于1921年的王玉清,已度过了自己的百岁生日。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他,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诸多生死考验,始终无怨无悔地跟随革命队伍,为党和人民奉献青春。

如今,革命的炮火远去,战争的硝烟弥散,王玉清仍清楚地记得80多年前与红军的初次相遇。

王玉清出身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迫于生计,1934年举家逃荒到黔西县。

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省桑植县出发,突围湘黔边,进军黔西,很快解放了黔西县城。

当时,年幼的王玉清正巧和父亲进城采买物品,一路见到不少国民党残兵和地主豪绅模样的人仓皇逃出城外。“是什么人能把地主和土豪打跑?”长期忍饥挨饿、受尽欺负的王玉清既兴奋又好奇。

王玉清通过观察发现,红军对穷苦百姓很和气,又听说红军是为穷人翻身求解放的,官兵平等,是穷人的队伍,参加红军可以打土豪、分田地、过好日子。

“我家也很苦,跟着红军,可以解放更多人。”王玉清说,在征得父亲同意后,他毅然加入红军队伍,从此阔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跟随共产党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在红二军团,王玉清成为军团部无线电台的一名战士。聪敏好学的他利用行军间隙,向老战士请教通信技术,很快就学会了电台的操作方法。1936年3月,在贵州盘县,王玉清接收到了来自上级的电令。电报上要求红二、红六军团北渡金沙江,西进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蒋介石很快察觉到我们要过金沙江,调重兵和飞机围堵我们。”王玉清说,石鼓渡口是渡江要害之地,江上没有桥,船又少又小,面对湍急汹涌的江水,红军战士们没有丝毫畏难情绪。在贺龙的动员下,大家砍树条扎木排,重武器放上面,骡马赶下河,四天三夜一刻不停,红二、红六军团1.8万人全部渡过金沙江,将敌人远远甩在了身后。

“峥嵘岁月打江山”

“长征太艰苦了,又要赶路,又要和敌人作战。”回忆起长征途中的事,王玉清感慨,如果没有贺龙和战友们的鼓励,他不知道能否走出绝境。

翻过雪山,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顺利会师后,1936年7月11日,红二、红四方面军由甘孜地区出发,各级领导干部再三动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一定要走出草地,到陕甘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

由于甘孜少数民族地区处在穷乡僻壤,没有任何工厂,农业方面只产豆类和少量的麦子,王玉清和战友们每人带着几斤炒面,便毅然进入草地。由于草地情况复杂多变,一开始大部队还能做到按建制行进,几天后就由于各人体力不同而分散开了。

进入草地没几天,王玉清就断粮了。

“没有吃的,就吃野菜、树皮。”王玉清说,电台炊事班湖南籍的班长看到几个“红小鬼”饿得奄奄一息,把自己装粮食的口袋翻过来,用水淘了一下,煮成米汤给大家喝。“我问班长,你把粮食给了我,你怎么走出去?班长说,走一步算一步吧。”王玉清难以忘怀老班长的恩情,待他走出草地后却再也打听不到老班长的下落。

野外作战,缺衣少食,加上草地气候变幻莫测,时而刮风下雪,不少战士走着走着就倒下了。

几天没有进食的王玉清浑身无力,坐在水沟旁休息。“水沟里好像有鱼,但我又没有力气下去捉。即使有力气,也不敢下去,好多战友陷入这样的水沟里,再也没有出来。”就在王玉清陷入绝望时,他想起了军帽上别着的两根缝衣针,灵机一动,将针烧红后弯成钩,拴上线,果真将鱼钓上来了。

后来,这个草地上的“小发明”被许多战友借鉴。在茫茫原野上,红军战士们凭借着智慧与毅力,最终胜利会师延安,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以生命书写了忠诚和担当。

“长征路上历艰险,遵义会议转危安;红军将士是好汉,跋山涉水奔陕甘。行程二万五千里,三军欢呼大团圆;中华儿女洒热血,峥嵘岁月打江山。”王玉清曾回望长征这段特殊的经历,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道路的艰辛、战友的温情、革命的勇毅,都在少年王玉清心中扎根,为日后忠于革命、忠于党和人民的一生奠定了主旋律。

1940年,王玉清在百团大战中火线入党,随后被选拔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成为一名炮兵,参与数十场重大战役,亲历了新中国的诞生与强盛。

1957年,王玉清调任到福建,戍守东南沿海前沿阵地。数十年来,不论是参加重大军事演习,担负台海护航护渔任务或是落实战备训练军民联防工作,不管任务多艰巨,只要党组织一声令下,他都迅速响应,迎难而上。“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军人的空间应该在前线、边疆和战场。”王玉清心系部队和战士,每年有三分之二时间在基层和一线,展现出一名久经考验的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1983年,他从领导岗位上离职休养。

戎马一生,王玉清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初心: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在他的影响之下,他的5名子女也先后参军,报效祖国。“我们的父母把一生奉献给了党和国家,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参军入伍义不容辞。”王玉清的小儿子王宁说,父亲总说,过去我们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如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感谢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为此,王玉清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孙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国家、社会、百姓多作贡献。”建党百年之际,王玉清以最朴实的语言,深情叮嘱新时代青年坚定对党的信念,永远热爱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新中国,永远对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满怀期待。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