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闽中地区的革命火种
2021-06-29 07:58: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俞靓【解码历史】1926年2月26日,在今天的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仓后路7号哲理钟楼内,莆田籍共产党员陈国柱组织成立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这是闽中第一个党组织,也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三个中共地方组织之一 党员来到陈国柱故居重温入党誓词。 马莉 摄 陈国柱故居一隅,墙上悬挂着他与胞兄、陈国桢烈士的合影。 俞靓 摄 福建日报记者 俞靓 哲理钟楼成立闽中首个党组织 1898年,陈国柱出生在今天的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作为闽中第一个党组织的创始人,他为出生地烙上了特殊的红色印记。2000年,陈国柱故居被列为莆田县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成为莆田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9月,又被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为第二批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七一”来临,记者踏访陈国柱故居,一段勇立潮头、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徐徐展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莆仙地区一批胸怀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学生,开始在大学里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陈国柱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员。他们经常把进步书刊寄回或带回莆田,供家乡的知识青年传阅,从而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学说在莆仙青年中的传播。 莆田能成为我省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县区之一,是有其历史条件的。莆田自古重教兴学,教育文化发达,为五四运动前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提供条件。 彼时,陈国柱刚考入新创办的厦门大学,在中共党员、同学施乃铸的引导下,开始阅读《中国工人》《中国青年》《湘江评论》等革命刊物。1923年,厦大开设社会学专业课,在社会学课程中,有一章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这门课的选修生,陈国柱自此开始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教育。 1924年,陈国柱与部分厦大师生一起赴上海大夏大学。第二年,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25年底,陈国柱从大夏大学毕业,他接受党的派遣,“回莆进行建立地下党的工作,直接和中央(上海)发生联系”。他应聘在母校哲理中学任教,利用该校具有革命斗争传统的有利环境,积极物色发展对象,宣传革命道理,培养进步学生。同时组织读书研究会,介绍进步书籍,在各班级中吸收同学参加阅读、讨论传播马克思主义。 一个多月的宣传教育后,1926年2月26日,陈国柱在哲理中学钟楼二楼宿舍内召集学生开会,组织学生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时主持成立闽中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陈国柱任支部书记。 当时,莆田是闽中地区除福州、泉州两市外唯一有高级中学的县城。因此,仙游、永春、德化等一批来莆求学的外县学生先后在莆田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闽中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和革命运动的兴起培育骨干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1926年10月,《中央局报告》指出:“福建有组织的三县,福州地委和莆田支部是属中央管,厦门是属粤区管。”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的成立,点燃了莆田乃至整个闽中地区的革命火种。 建立农村党支部延燃革命烽火 1926年3月,陈国柱赴广州参加大革命工作,之后又返回哲理中学,继续以教员身份为掩护领导莆田的革命斗争。在此期间,他布置莆田籍的党员利用星期日下乡,向农民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革命思想,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在开展斗争的基础上特色发展对象,建立农村党支部。这一举措效果显著,至1926年12月,莆田农村建立党支部的地区已有澳柄、夹漈、山门、丰尾等地。 革命形势发展迅猛,直接冲击了地主豪绅和帝国主义势力。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莆田也很快陷于白色恐怖之中。 陈国柱等人因在大革命中暴露了共产党员身份,彼时已难以在城镇立足。于是他们转向深入仙游、兴太地区组织农民运动,还在仙游上宫建立了仙游境内的第一个党支部。 由于转移及时,莆田党组织的力量未遭太大损失。相反,党领导的农民协会还在部分乡镇继续发动大规模的反对土豪劣绅和抗捐税的斗争。在此过程中,农民进一步认清了反动派的面目,提高了阶级斗争意识,为下一阶段的土地革命战争作了思想和组织的准备。 1927年12月,陈国柱与共产党员黄经芳等共同研究认为,莆田和仙游两县党组织经过整顿、发展和提高,已经具备成立县委组织的条件,遂同时组建莆、仙两县委。陈国柱任仙游县委书记。 莆田党组织建立后,在长达24年的革命斗争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从莆田逐渐发展到北起福州、南到厦门近20个市县的广大区域,党组织也由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发展为闽中特(地)委,成为整个闽中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以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领导闽中人民坚持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讲述】 把革命先辈的故事一直讲下去 讲述人:林金聪(陈国柱故居讲解员) 福建日报记者 俞靓 刚下过雨,76岁的林金聪又跨上他的摩托车,往山上去了。山路路况不好,但林金聪说,这不碍事,前来参观故居的人在等着,讲解要紧。 退休后,他生活的重心,就是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驱车到下垞村的陈国柱故居为参观者讲解。 1993年,林金聪曾受邀参加一场关于陈天章烈士的研讨会。他在会上提出,陈国柱是陈天章的革命领路人,还可以挖掘陈国柱的革命史实,让更多人更系统地了解闽中革命的历史。 之后,他开始多方搜集相关资料,这一坚持就是二十余载。“在这个过程中,我为陈国柱百折不挠、投身报国的革命精神所折服。” “陈国柱接触马克思主义后,又积极投身党的革命事业。他信仰坚定、心无旁骛,始终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直到新中国成立,他已年过半百才组建家庭。这种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钦佩。”林金聪说。 值得一提的是,对林金聪而言,陈国柱的形象并非只存在在史料中。 1964年,当时林金聪还是莆田一中一名高二学生。他接受组织的任务,负责陪同从北京返乡的陈国柱。“陈国柱回乡的目的很明确,一是看看家乡在解放后的变化,二是探望早期并肩作战的革命同志的后代。”林金聪说。 从西天尾镇到下垞村,山路要走两个多小时。“陈国柱腿脚快得很,遇到沟,一脚就能跳过去,虽然年事已高,但他那样灵动的共产党人的形象,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林金聪说。 2003年,林金聪萌生了在陈国柱故居办展览的念头,以弘扬伟大革命精神,再现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也为莆田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在莆田当地党委、政府等的支持下,2013年,陈国柱故居完成修缮,正式对外开放,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慕名而来。“这么多人不远千里、万里而来,我理当全面、客观、真诚地讲解红色往事。”林金聪说,只要腿脚迈得开,他愿意把陈国柱的故事一直讲述下去。 【记者手记】 赓续共产党人精神 福建日报记者 俞靓 重逢、倾听、感悟。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党史学习教育正逢其时。“七一”前夕,人们驱车前往高山密林深处,去瞻仰陈国柱这位革命先辈的故居,透过行行文字、件件遗物,解密他何以成为时代的先行者、优秀的共产党人。 历史的长卷曾这样作答:陈国柱作为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创始人,为莆田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使莆田成为福建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他为了党的革命事业转战南北,用生命捍卫信仰,以其一生的奋斗展现了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高尚的革命情操。 下垞村村民林金铸有段往事常向外人提起。有一年,他受邀到访陈国柱的单位,在食堂吃了便餐。简单的三菜一汤,是一碟青菜、一碟豆腐,以及仅有的荤菜——一条现在看来只够喂猫的小鱼。用餐时间短暂,陈国柱鼓励他要努力学习,学成之后多多关心家乡建设。朴素的寄托,给了青年时期的林金铸以莫大的鼓舞。 先驱遗风今犹在。我们颂扬英雄,是为了铭记,为了激励我们在奋斗之途汲取前行力量;学习党史,是为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了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等着我们,让我们以先辈的崇高道德滋养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在新征程创造新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