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朱:红旗不倒 火种不灭
2021-06-25 10:25: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黄琼芬
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 林弘梫 摄 学生们到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图片) 东南网6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林弘梫 黄泽聪)三朱,是红旗不倒的革命基点村。三朱人民历经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各个时期,始终坚持革命,战斗不息。大革命时期,三朱农民运动蓬勃开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朱地下交通站建立,是中共三朱支部、惠北武装抗捐指挥部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三朱地下交通站是中共惠安特支的工作据点及闽南(闽中)特委(地委)与泉州临时工委联系的交通站,为党组织的隐蔽与活动提供了便利。解放战争时期,三朱地下交通站是惠安县工委机关和闽浙赣边区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惠安人民游击大队驻地,为惠安县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从闽中地区的一个红色革命据点,到成为中共惠安县委领导中心和革命中心,再到最终实现惠安人民的翻身解放,三朱始终是闽中地区一座坚强的革命堡垒,也是闽中地区一面鲜艳的革命红旗,赢得了闽中革命“红旗不倒、火种不灭”的赞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闽中革命篇章。 武装斗争的活动中心 在泉港区前黄镇三朱村后山上,耸立着一座大型纪念碑,碑身正面刻着“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九个大字。“‘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是1990年为了纪念三朱革命斗争建立的。建立以来,纪念碑先后被列为泉港区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福建省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参观点。”泉港区前黄镇副镇长左青鹭介绍说,纪念碑所在的三朱革命基点村,是中共惠安县委(工委)指挥武装斗争的活动中心。革命战争年代,在三朱,党组织始终依靠群众战斗不息,保持了红旗不倒。 20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苛捐杂税众多,军阀土匪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灾难深重的惠北农村深受兵匪蹂躏,其中三朱是匪患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抗击兵匪军阀,惠北十八乡(村)的房长、族长联合起来,自发组织“十八乡”帮会,建立农民武装,三朱村朱成吉担任“十八乡”帮会会长。1930年,在中共泉属特委领导下,由时任特委组织部长的蓝飞鹤介绍,朱成吉加入农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随后,朱成吉在三朱积极发展会员,开展农运活动。同年7月,三朱后宅村村民朱汉膺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三朱支部在朱汉膺家中成立,惠北的革命活动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1932年2月,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巡视员蔡协民带着市委指示信,到惠安指导惠北武装抗捐斗争。在蔡协民的指导下,中共惠安县委确定以三朱为抗捐运动指挥活动中心,先后在三朱、普安、曾炉寺、山腰等地召开了八次党内会议,研究决定惠北采取“硬抗”的办法,即武装抗捐,惠南采取“软抗”的办法,即拖缓不交。同月,根据惠安县委扩大会议的决定,惠北抗捐大同盟在三朱昆山寺成立。 1932年3月4日至6日,国民党惠安驻军陈国辉部共200多人,借“认捐”为名,进驻三朱党组织活动中心地带,大肆掠夺。为避免兵灾,乡民推举开明乡绅与之洽谈,并于6日夜设宴招待。陈国辉的爪牙在酒宴中诬说三朱人“有意毒害”官兵,将前往洽谈的朱丁元等4人作为人质扣留关押,要挟三朱村民认捐1200亩的税款,是为“三朱事件”。 1932年3月14日,在惠安县委的直接领导指挥下,福建工农红军惠安游击支队、武装农民上千人在三朱都巡村圆通寺召开抗捐誓师大会。会后,分兵3路围攻驻守坝头馆仔和朝林两地的反动军队,激战3个多小时,毙敌3人,俘敌2人,缴获枪械20多支,并捣毁丈量处,攻占敌“田亩捐办事处”等,救出朱丁元等4人。此后,声势浩大的惠北武装抗捐斗争持续了近三个月,基本上打掉了陈国辉部妄图向惠安人民苛征150万银圆的“鸦片捐”,取得了抗捐斗争的胜利,在福建省农民武装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屹立不倒的革命堡垒 要了解三朱革命斗争的历史,朱汉膺故居是必须要探访的革命遗址之一。位于三朱村的朱汉膺故居门前,立着两块石碑,其中一块石碑刻有“中共三朱支部、三朱地下交通站、惠北武装抗捐指挥部、中共惠安县工委机关旧址”等字,足见三朱地下交通站在闽中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作出的历史贡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惠北地区特别是三朱村,长期以来一直是惠安县农民运动中心,是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革命根据地。为适应惠安暴动革命斗争形势的迫切需要,做好惠安暴动期间的交通联络工作,中共泉属特委和惠安县委决定,打通惠北三朱与辋川五柳之间的地下交通线,即开辟惠东至惠北地下交通线“辋川走廊”。为此,1930年7月,中共三朱地下交通站在朱汉膺家中建立。 1936年8月,中共惠安特支与中共闽中工委失去联系,惠安特支书记曾炉转入惠北三朱、土坑等地活动,后来通过三朱地下交通站朱汉膺的多方联系,惠安特支与闽中党组织取得联系;1937年4月,中共闽中工委与中共中央南方临时工委联系中断,朱汉膺穿针引线打通了中共晋南县委与中共厦门工委的联系,接上了中共闽中工委与中共中央南方临时工委中断了的隶属关系……从创建之日起,三朱地下交通站作为闽中地区革命斗争的重要地下交通站,迎来送往无数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同志,转接过无数的情报和信件。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三朱地下交通站在确保晋江、南安、惠安、莆仙等地下党组织与中共闽南(闽中)特委(地委)、福建省委地下交通线的畅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0年5月初,中共惠安特支领导人转移到三朱开展革命活动,中共惠安特支机关的工作据点,由辋川乡五柳南庄村转移到惠北三朱地下交通站。到1942年秋,闽中三朱地下交通站成为联系晋江、南安、惠安、莆仙的一个重要交通站,也是惠安党组织活动的据点。1946年6月,中共闽中特委(地委)决定,成立中共惠安县工委,县工委机关设在三朱地下交通站。此后,中共闽中三朱地下交通站成为中共惠安县委和惠安游击大队的基地。 1949年8月21日,中共惠安县工委在三朱都巡村三宝寺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武装解放惠安县城。8月23日,时任中共惠安县工委书记朱汉膺和林平凡、张海天等同志带领闽中支队惠安游击大队四个中队500多人,从三朱都巡村三宝寺前兵分三路出发,进军惠安县城,接管了县政府和县警察局,收缴了敌人的武器弹药,解放了惠安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