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色交通线入闽首站:护卫红色血脉的伯公凹
2021-05-17 09:47: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张杰
鸟瞰伯公凹 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刘永良 摄
伯公凹交通小站 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刘永良 摄 东南网5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刘永良 文/图)初夏时节,闽粤交界,林深苔滑,烟雨苍茫。 沿着狭窄崎岖的山道爬上山坳,一座高、宽均不过米许的小庙静立道旁。赭红色、香火味,一灯如豆……这是闽西客家地区常见的伯公庙。 伯公,是客家人对土地公的尊称,有伯公信俗的地方就有伯公庙,这里也不例外。庙里,点着一盏油灯,照亮了无数个暗夜。 “当年,交通员护送风尘仆仆前往苏区的党政军领导干部来到凹口,看到庙里亮着的油灯,他们知道,安全到家了。”站在伯公庙前,伯公凹交通小站讲解员邹广敦的脚下一边是龙岩市永定区城郊镇桃坑村,一边是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党坪村。90年前,中央红色交通线就是从这里,自粤入闽由白区进入中央苏区。 绵延三千里 五年未中断 在离伯公庙仅三四百米的福建一侧伯公凹自然村,邹广敦的祖宅仍巍然矗立,诉说着当年中央红色交通线入闽第一站的惊心动魄和邹氏家族“一门七烈士”的壮烈与荣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加强党中央与各苏区的沟通联系,打破敌人的反革命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中共中央交通局开辟了长江线、北方线、南方线三条最主要的秘密交通线。 这其中,长江线、北方线和一些交通副线由于敌人破坏很快就停止使用了,只有南方线——从上海出发,经香港、汕头、大埔进入闽西永定、上杭、长汀,最后到达“红色首都”江西瑞金的秘密交通线持续畅通,长达5年之久,被史学界称为中央红色交通线。 据史料记载,1930年春,受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和福建省委的委派,中共闽西特委委员、军委书记卢肇西抵达上海,同时广东省委的重要交通员李沛群也到达上海,与党中央交通部门商定分别在香港、闽西建立交通大站问题。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周恩来亲自接见卢肇西,指示其制定建立“工农通讯社”作为武装交通机构开辟秘密红色交通线的具体方案。 1930年秋,卢肇西从上海回来,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在永定金砂古木督正式成立“闽西工农通讯社”,并在各县设立分支机构。闽西交通大站与香港交通大站并列为两大站,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在内地设立的唯一大站,管辖着周边沿线众多的中站、小站,站址先后设在虎岗镇虎西村晏田公祠和金砂乡上金村永昌楼。 从1930年冬一直到红军长征,这条生生不息的“苏维埃血脉”未曾中断过,护送了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张闻天、聂荣臻、叶剑英、邓小平、杨尚昆、王首道、萧劲光、张爱萍、左权、项英、任弼时、邓发、徐特立、董必武、李富春、陆定一、伍修权、刘伯承、蔡畅、林伯渠、陈云、博古、邓颖超、瞿秋白等党政军领导人及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等200多人安全进入中央苏区,创造了从未有护送的干部被俘或牺牲的奇迹,此外还运送了6000多担军火、药品等紧缺物资以及重要文件、信件和情报资料。毛泽东赞誉道:“红色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 在这条绵延曲折3000多里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上,伯公凹小站地理位置特殊,不仅是由广东进入福建的第一站,也是白区进入苏区的第一站,更是三千里红色交通线水路进入陆路的第一站,成为能否平安进入中央苏区的关键站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