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柏柱洋闽东苏维埃政府在这里成立
2021-05-13 12:27: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朱子微 范陈春
闽东苏区纪念馆航拍图 福建日报记者 朱子微 范陈春 通讯员 吴庆堂 摄 东南网5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朱子微 范陈春 通讯员 吴庆堂 文/图)从福安市区出发,经104国道,驱车30多公里,穿过一个狭窄的山谷后,便可见一片开阔的谷地——溪柄镇柏柱洋。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中间一马平川,良田万顷。 80多年前,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选举产生了闽东苏维埃政府,后来闽东苏区发展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前全国八大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支点,为当时的中国革命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历史的烽烟渐渐散去,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记者近日来到位于柏柱洋的闽东苏区纪念馆采访,追忆历史,一幅波澜壮阔的闽东革命斗争画卷徐徐展开。 革命星火 燎原闽东 在柏柱洋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柏柱像熨斗,棕龙随溪走,田是别人的,主人没一斗。可见当时的穷苦百姓在地主豪绅的残酷剥削下过着凄惨的生活。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随着闽东党组织的建立,一场革命武装斗争开始在闽东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 1931年4月至11月,为了帮助闽东党组织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巡视员邓子恢多次到闽东指导农民运动,并深入农村,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发展农会,领导农民进行抗麦债斗争。 1932年1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改组,由陶铸任书记,并将工作重点转向闽东。同年6月,陶铸在马立峰陪同下,指导福安开展农村武装斗争。 1932年9月14日,在陶铸的直接领导下,中共福安中心县委指挥福安秘密游击队,发动兰田暴动,向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同时也揭开了闽东工农武装暴动的序幕。 在闽东党组织领导下,闽东各地游击武装力量纷纷建立,至1934年8月,全区建立了7支主力游击队,形成闽东工农革命武装的一个完整的战斗序列。闽东工农游击武装的相继建立,标志着闽东革命斗争正式进入武装斗争的新阶段。 1932年10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在福州举行第二次扩大会议,会议决议案首次明确提出“创造出闽东新苏区”的战略方针。 为创造闽东新苏区,中共福州中心市委调派叶飞、江平、赖金彪、任铁锋等人陆续到闽东,充实和加强党的领导力量。 1934年2月,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福安柏柱洋举行,选举产生了闽东苏维埃政府,先后辖有10个县、42个区、80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红色政权辐射到周边县市乃至浙南边界,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 1934年,闽东苏维埃政府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组织工农业生产,促进商业贸易,繁荣经济。同时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创办列宁小学、工农剧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闽东苏区内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在闽东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田运动”,苏区到处是一派“分田分地忙”的景象。 当地工农游击武装也迅速发展壮大,还组建了全国苏区唯一的海上游击武装,并逐渐走上正规化轨道,成为苏区革命斗争的重要力量。这支海上游击武装活跃于闽东千里海域,在控制海上交通、搜集情报、筹集经费、配合陆上红军游击队作战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海上武装力量。 1934年10月,因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兵“围剿”,导致苏区沦陷。1935年1月,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果断作出决定:转变斗争方式,变苏区为游击区,保存实力,坚持长期游击战争的战略决策。自此,闽东革命进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在三年游击战争中,闽东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对内恢复老区,对外开辟新区,最终赢得了“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 红色引领 绿色崛起 今年“五一”假期,许多人前往位于溪柄镇柏柱洋斗面村的闽东苏区纪念馆,聆听革命故事、体验红色文化。在纪念馆后方的山上,竖立着一块闽东苏区纪念碑,上刻“闽东苏区精神永放光芒”几个大字。 为了传承和弘扬闽东苏区精神,闽东人民在这个闽东苏区“心脏”设立了闽东苏区纪念馆。58岁的林惠全是斗面村村民,负责这个纪念馆的讲解工作已有13年时间。“讲好柏柱洋的红色故事,是我们的分内之事。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发生在这片红土地上的光辉事迹。”他说。 除了闽东苏区纪念馆外,在福安市区还设立了闽东革命纪念馆、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以及闽东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由此构成了闽东苏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如今,走进柏柱洋,昔日的革命摇篮已经焕然一新:葡萄园风光无限、茶园飘香、村落民居、花卉基地、库区风光……积淀了80多年的红色人文景观与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交相辉映。 溪柄镇党委书记周焱告诉记者,近几年,溪柄镇发展形成以茶叶、葡萄、绿竹为主导产业的精品农业,培育新兴水果产业,重点发展贡柑、百香果、晚熟沃柑、红美人等特色果类,大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富一方百姓。 “我们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建成‘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的‘大公园’为目标,依托省级农民创业园和柏柱洋千亩高优农业园区,引进了多个休闲农业项目。”周焱说,楼下村“休闲农业+文化旅游”、横坑村“大棚红美人柑橘+高山生态有机茶叶”、龙潭面村“大棚沃柑+茶叶”、采花桥村“大棚葡萄+茶叶”、坑口村“大棚葡萄+茶叶”……一个个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项目正在蓬勃发展。 同时,当地以中国传统村落楼下村、省级美丽乡村斗面村、省级文化名村榕头村等为引领,深挖资源优势,形成特色品牌,并辐射带动立峰、溪南、茜洋、东坪等周边村庄,以点带面,推动“闽东延安”景观带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