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福建频道>民生> 正文

新工业革命论坛在厦举行 为厦门火炬大学成立后承办的首个品牌活动

2021-05-11 07:39:23作者:廖丽萍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林雯晶我来说两句

聚全球智力 为创新赋能

新工业革命论坛在厦举行 为厦门火炬大学成立后承办的首个品牌活动

东南网5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通讯员 管轩 雷飏 李幼君)10日,新工业革命论坛在厦门举行。作为我国第一所高新区平台型产业大学——厦门火炬大学成立后承办的首个品牌活动,论坛以“数字化转型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大趋势与新抉择”为主题,邀请来自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为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推动厦门火炬大学的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交流分享、献计献策。

打造“最强大脑”,形成引才磁力

作为本次新工业革命论坛的一项重要议程,论坛上,厦门火炬大学举行顾问礼聘和合作伙伴签约仪式。

厦门火炬大学通过邀请海内外近30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建立了战略顾问委员会、产业顾问委员会和学术顾问委员会,以期对学校发展方向和运营管理提供咨询意见。同时,火炬大学与厦门大学、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和君集团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高校、机构和企业举行现场签约。

“我们充分挖掘顾问团队和合作伙伴潜力,已初步搭建了具备一定规模和较强影响力的‘双师型’师资库,形成了产学研界的‘最强大脑’,并与30余家世界500强、著名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厦门市副市长、厦门火炬大学校长张志红介绍。

厦门火炬大学是我国第一所高新区平台型产业大学,于9日正式成立。厦门火炬高新区将创办厦门火炬大学作为一次创新实践,一方面搭建人才培育、产业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为站在30周年新起点的厦门火炬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活力和韧性。

厦门火炬大学将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主线,以推进创新创业创造为主题,以赋能实体经济为主业,努力实现建成企业领军人才及隐形冠军成长摇篮、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产业变革新型智库、创新创业发展论坛和国际产业交流平台等五大目标。

“新工业革命归根结底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张志红说,厦门正全面铺开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其三大核心任务之一就是人才培养,火炬大学的建设是对金砖创新基地人才培养路径的积极探索。

深化产教融合,助推创新发展

“由企业、园区、政府共同携手办大学,服务于产业和企业,并用创新来驱动发展、带来效益,厦门火炬大学的这种全新模式十分值得期待。”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齐晔说,香港科技大学也将把多年来在服务产业、服务社会方面的经验与火炬大学一同分享探讨,争取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当天下午的圆桌会议上,厦门火炬大学的战略合作伙伴们围绕“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各抒己见,为火炬大学的建设提供思路。

在科大讯飞高教人才培养业务总经理崔小蕾看来,平台型大学掌握了巨大的资源,但是如何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真正让企业的创新经验和实际需求与大学的课程深度融合,实现学以致用,或许是厦门火炬大学需要考虑的重要方向。

北京微上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刘付强认为,厦门火炬大学应该服务于产业升级,因此,在人才培养上应着力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未来产业。

“火炬大学抓住了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国的产业发展处于战略转型期,另一方面产业人才十分短缺。”火炬高新区产业联合会秘书长钟健升说,成立火炬大学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推进产业企业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密切对接。

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激发创新动能为目标,厦门火炬大学在一开始就朝着建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小而美”的平台型数字化大学努力,着力打造扁平而高效的学习型和服务型组织,力争在组织模式和知识产品生产流程上创出新路。

张志红表示,下一步,厦门火炬大学将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大胆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治理机制的“顶层设计”。注重整个产教研用的协同,服务实体需要和产业升级。同时,推动产业交流合作逐步深化,增强平台交流合作的功能,通过研讨会等形式对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