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21-04-24 07:29:36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李雅兰我来说两句 |
我省科特派走在支农、助农第一线,发展绿色农业,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生物防治,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东南网4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策源地,我省科技系统和广大科技特派员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促进地方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及农民增收致富。我省全年在一线开展服务的各级科技特派员超过1万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省级科技特派员、福建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张艳璇博士就是其中之一。 张艳璇长期致力于农业害虫、害螨的天敌——捕食螨的研究与产业化应用,运用“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走在支农、助农第一线,为发展绿色农业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而奋斗。 “小虫子”为茶农守护茶树 “它们在茶园爬动,取食红蜘蛛、茶黄螨的时候,身上携带的白僵菌也能感染茶园里的茶毛虫、蚜虫。”日前,在武夷山星村镇一处生态茶园,张艳璇向茶农、茶企负责人讲解释放害虫天敌——捕食螨的技术要领。近一个月来,她忙着在武夷山茶园推广“以螨带菌治虫”多靶标生物防治技术。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病、虫、螨害较多,种植者为此头痛不已。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徐斌向记者介绍:“引入张艳璇老师的以螨带菌治螨、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技术后,建立了天敌与茶叶害虫之间的生态平衡系统。” 早在5年前,张艳璇就开始在武夷山茶叶上释放由其团队研究成功的天敌捕食螨,实施“以螨治螨”绿色防控,受到茶农信任。今年3月26日,在武夷山星村镇大坪洲生态茶园,“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启动,一场“茶园生物防治技术模式推广现场会”举行,技术人员通过植保无人机向茶园里释放捕食螨。用无人机在山区陡峭茶园大面积撒播捕食螨在国内尚属首例。 这一项目去年被列入国家首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并在武夷山市、建瓯市等地实施,张艳璇的“以螨治螨、以虫治虫、以螨带菌治虫”国家级成果,是该项目的五大支撑技术之一。 “我深感责任重大,国家这么重视我们科特派,我定要把这项工作搞好。”张艳璇说,今年,这项技术将在武夷山15家茶业和专业合作社的1万多亩生态茶园推广,打造以螨带菌多靶标控制茶园害虫示范基地,以实现茶园不使用、少使用化肥农药,建设绿色优质高效生态茶园。 将科研搬进田间建“天敌工厂” 1975年,年少的张艳璇被派到福州农村插队。“农民辛苦种出来的庄稼被害虫毁掉,十分揪心。”张艳璇回忆,目睹农民在病虫害面前束手无策,她立志做一名为农民做实事的农业专家。恢复高考后,一心想改变农民困境的张艳璇考入福州农业大专农学系,毕业后进入省农科院植保所工作。2002年,她获得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博士学位。 害螨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种农林作物中的关键性害虫,导致杀虫剂使用泛滥。1996年,张艳璇从国外引入胡瓜钝绥螨驯化培育,几年后成功地在田野和温室释放捕食螨消灭害螨。 2005年,张艳璇自筹资金,率先在中国创办了生产捕食螨的企业,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第一个将捕食螨商品化的中国科研人员。同时,她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建起年产8000亿只的全国第一个规范化、产业化捕食螨生产基地。 捕食螨应用于柑橘、苹果、棉花、蔬菜等20多种作物,成为我国第一个广大农民用得起的天敌商品。“2008年以来,我们还出口捕食螨到荷兰、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张艳璇说。 工厂化大规模培育的捕食螨经多年田间释放,证明对付红蜘蛛和锈壁虱等害螨卓有成效。但对其他害虫,尤其是昆虫成虫无能为力,这就使得农民不得不再次使用农药,削弱了生防效果。 为突破这一瓶颈,2012年,张艳璇提出了“一箭双雕”的解决方案:让人工生产的捕食螨携带虫生真菌,它们在四处游走捕食害螨时,也能感染并杀死其他害虫。相关研究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开辟了一条天敌携菌多靶标控制害虫、害螨新途径。 让更多农民兄弟用上生防产品 张艳璇的行程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仅2020年,她就走了20多个省,推广“以螨带菌生物防治技术”,让更多农民兄弟用上生防产品。“去年,我们还花400多万元建成3000平方米新的多种天敌工厂化生产基地,生产线重新研发,独一无二。”张艳璇说。 历经20载春秋,张艳璇走遍了我国20多个省500个县市,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调研和实验,不仅成功驯养出能生长在农田、果园,并可捕食害螨的胡瓜钝绥螨,还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敌捕食螨工厂化生产流程,解决了困扰我国50年之久的捕食螨工厂化产品包装、贮存、长途运输等五大难题。 仅1998年至2018年,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就在我国32个省的柑橘、棉花、板栗、茶、蔬菜、苹果等产区推广4007万亩次,田间应用天敌费用仅为化学防治的30%,提高售价5%~15%,年减少农药使用量40%~60%、培训农民8.43万人次。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吃上无农残食品,张艳璇无比欣慰:“作为一名生物防治科技工作者,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利用‘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努力让成千上万的人吃上绿色无农残食品,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力量。”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