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脱贫攻坚的福建答卷】“搬”出幸福新生活

2021-02-26 09:25: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郑璜
如今的“造福工程”,早已超越“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范畴,惠及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因遭受自然灾害房屋倒塌和损毁农户、居住在江河源头和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区需搬迁农户等。除了解决住房问题,易地搬迁也与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相结合,内涵不断延伸。

南安市官桥镇竹口村村民王澄清在南安市农村困难户安居工程的帮助下,拆除老屋,在原址建起新房。乔迁新居时,他在大门口挂起了红灯笼。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东南网2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碧绿的九鲤溪傍着山脚蜿蜒流淌。平静的水面上,五六只竹筏排成一行鱼贯而行。一根根竹竿拨开如镜的水面,水波悠悠地向四周荡去,惊起岸边一群白鹭……这些年,宁德福鼎磻溪镇赤溪村的脱贫故事火了,当地乡村旅游火了,村民们的日子也火了。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与赤溪村村民远程连线时表示:“赤溪村脱贫致富的历程就是全国扶贫工作的历程,要很好地总结。”

搬迁扶贫,造福山民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让贫苦的赤溪村走进公众视野。

帮扶工作很快启动。钱来了,树苗来了,羊羔来了……可是赤溪的土地过于贫瘠,交通实在闭塞,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此后数年,单纯依靠外界支援的“输血”,收效甚微。

只能换个思路:整村搬迁。1994年8月至1995年4月,下山溪自然村22户村民搬进了长安新街。随后的20年间,共有12个自然村350多户村民,从数百米高山整村搬迁到了新村。

经历了换血式搬迁扶贫,赤溪开始了造血式“旅游+产业”扶贫的探索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吸引游客的最大资本。近几年,赤溪村以乡村旅游为龙头,主动对接社会资本,带动了休闲农业、农旅结合型项目的发展,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园、山泉水、白茶生态产业园等项目,村民通过参与经营分红和务工增收。

赤溪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介绍,现在村里劳动力一半以上从事旅游经营和相关务工活动。2019年,村里共接待游客27万人次,旅游相关产业收入超过2160万元,占全村产业收入总额的一半;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2000多元。

赤溪村所在的闽东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因为面对“山高坡陡石头多、居住分散村庄多、基础薄弱灾害多”的恶劣环境,群众几乎找不到脱贫的办法,尝试对一些偏远地方的受灾户实施“救灾搬迁”工程,迁出的群众较快脱了贫。

1994年,福建决定在全省推广闽东的做法。从这年起,“造福工程”被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大规模推广。

1997年,在习近平同志的建议下,茅草房户和连家船民的住房问题,被纳入“造福工程”,并最终得到解决。福建这最特殊最困难的两个群体,因为“造福工程”,从此踏上了坚实的路,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搬出来的新生活,还带来了美丽乡村的发展前景。这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城里的高薪工作,成为返乡创业、再造乡土的一员。

现在,赤溪村创业者中,90后占35%,80后占55%,曾经荒废的土地上纷纷建起了养殖场、种植基地和产品加工厂。有了直播带货,农民们不再像以前那么忧心农产品卖不出去。古老的村落有了年轻人的身影,乡村又活起来了。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新型职业青年农民在带动家乡发展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赤溪村,正朝着打造闽东特色乡村振兴样板村继续前进。

作为连续27年的省委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造福工程”全省累计搬迁172万多人,整体搬迁7300多个自然村。

庞大数字背后,是不断拓展的搬迁对象和更加丰富的内涵。

如今的“造福工程”,早已超越“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范畴,惠及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因遭受自然灾害房屋倒塌和损毁农户、居住在江河源头和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区需搬迁农户等。除了解决住房问题,易地搬迁也与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相结合,内涵不断延伸。

“尽管已走过二十多年历程,但‘造福工程’力度不减,常抓常新。”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标志性工程,它既是“消除绝对贫困”的有效做法,也是“滴水穿石”精神的有力实践。

用情用心,精准施策

一边是整村搬迁,一边要精准到户。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脱贫攻坚战“两不愁三保障”考核的“硬指标”之一。为确保一户不漏,全省组织市、县(区)开展多轮调查摸底,组织住房安全有保障全覆盖检查,落实“一户一鉴定、一村一汇总、一镇一台账”,将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房及时纳入危房改造范围。

惠安县辋川镇社坑村村民陈一鹏的新家有两室一厅,房子整洁明亮,各种家电一应俱全。

陈一鹏患有小儿麻痹症,妻子常年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家中仅靠陈一鹏的父亲打零工及兄弟扶持维持生计。他家原来一间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石结构房屋,裂缝严重,透风漏雨。

由于存在安全隐患,政府动员他对房子进行改造,并为他申请了危房改造补助。2019年12月,改造开始,2020年3月一家人入住新居。

陈一鹏心中有一笔明白账:翻建新房共花费14万元,中央、省、市、县四级共补助近9万元,另外还为他争取了约4万元的同心安居工程专项补助款。“感谢政府支持和帮助。”他的笑容,发自内心。

搬家,不仅让自己成功脱贫,还带动了几十位贫困户增收,这是长汀县原贫困户、如今的全国“励志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刘春生颇为自豪的事情。

2016年底,刘春生一家搬到了位于长汀县策武镇的火车南站幸福小区。这个福建省最大的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已安置贫困户394户1598人,距离老城区6公里,邻长汀南站,能够解决搬迁户出行、就医、就业、就学等问题。

2018年,在从事小区保洁员工作过程中,刘春生发现小区贫困户中还有不少妇女因照顾家庭、小孩不能上班就业。在他的建议下,小区内先后开办了棒垒球和鞋业两个扶贫车间,让几十户居民多了家门口增收的新渠道。

“易地扶贫搬迁给贫困户带来的不仅是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摘掉了‘穷帽子’,真正实现‘搬得进,稳得住,过得好’。”小区管委会主任赖进礼说。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