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频道 > 时政
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12-31 07:29:28 来源:福建日报
    

(2020年12月21日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福建实际,就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开启福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1.“十三五”时期新福建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省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创新理念、重大实践和优良作风,矢志不移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福建擘画的“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持续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颜值生态上发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跃上三万亿元、四万亿元台阶,经济总量实现赶超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十万元,分别位居全国第八位和第五位;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比重持续上升,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稳步推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一年实现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二千二百零一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二十三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第一;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梁八柱”基本确立,营商环境建设、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生态文明、医药卫生、农村集体产权、科技特派员等方面改革措施在全国复制推广;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一批全国首创创新成果,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成效显著;闽台各领域融合不断深化,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有效落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教育、医疗、养老、城乡基础设施等民生社会事业领域短板加快补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增速保持高于经济增速,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覆盖,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社会安定有序、团结和谐、充满活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全面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省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具有扎实发展基础,拥有难得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亲自擘画的新福建建设宏伟蓝图,是福建发展的科学指引,必将继续引领我们攻坚克难、奋勇前行;党中央明确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持续显现,进一步凸显福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我省处于工业化提升期、数字化融合期、城市化转型期、市场化深化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质期,内生动力强,潜力空间大;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速汇聚,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在新发展阶段取得更大突破。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科技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发展水平不高、重大项目接续不足、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仍需突破、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居民收入水平有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任务较重、生态环保和社会治理亟待加强等。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发扬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集中精力办好福建的事。

3.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的远景目标。到二○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省基本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展现更加崭新的面貌。展望二○三五年,我省经济实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全面建成创新型省份;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实现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建成法治福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体育强省、健康福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福建基本建成;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全国前列;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平安福建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有新的更大进展,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取得更大突破,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上迈出重要步伐。

——经济实力更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量超越优势进一步扩大,创新型省份格局基本形成,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更加牢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数字福建建设和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新高地,民营经济、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更深入。厦门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州新区等建设再上新水平,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展现新作为,多区叠加优势更加彰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建设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对台先行示范作用进一步凸显。

——社会文明程度更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根深叶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民主法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红色文化、海丝文化、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八闽文化交相辉映,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环境更优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省域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绿色发展导向全面树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第一,高颜值的美丽福建成为亮丽名片。

——人民生活更幸福。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收入分配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康福建基本建成,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安居乐业,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治理体系更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平安福建、法治福建建设取得新进展,依法依规“马上就办”成为常态化,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国家安全东南屏障更加牢固。

三、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源,全面建设创新型省份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6.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瞄准新技术领域,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凝练和推进一批科技重大专项、重大平台、重大工程。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科技创新走廊、沿海科技创新产业带。实施高水平科创平台建设行动,高标准建设省创新研究院,全力支持光电信息、能源材料、化学工程、能源器件等省创新实验室建设,打造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争创国家实验室。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源头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强化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规划建设若干重大科学研究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大院名校,谋划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支持优势企业设立创新飞地,支持各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能级科创平台。

7.不断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完善高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成长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一批掌握产业“专精特新”技术的隐形冠军企业,发展一批活跃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体。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完善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坚持以用为导向,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发挥大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8.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好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组合拳”,构建更具竞争力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省引才“百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雏鹰计划”和“八闽英才”培育工程。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精准对接,深化校地人才交流合作,强化重大人才工程与重大科技计划相衔接、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协同。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贡献的大小作为重要衡量标准,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弘扬工匠精神,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队伍,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鼓励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

9.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革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健全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攻关等制度。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构建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保护体系,推动“知创福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程,完善各类创新平台技术转移功能,培育发展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财政扶持资金优先支持研发投入强度大的企业,完善对高校、科研院所和科学家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推动科技金融紧密融合,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四、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质量强省、数字福建建设,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现代物流、旅游六大主导产业,提挡升级特色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冶金、建材、文化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五大新兴产业,打造“六四五”产业新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10.大力加快数字福建建设。把数字福建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持续放大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平台效应,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推进数字产业化,提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应用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