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宁德(十四):“跟着习书记干工作有动力有干劲”
2020-12-15 07:29:27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
过去大家有一种观念,闽东穷又缺干部,必须把干部留下来。但习书记却主张把干部输送出去,通过多岗位历练,培养和锤炼干部,他们不仅能为闽东未来的发展助力,更能在更多领域发挥才智。而且这样一来,本地的干部也能一批接着一批地脱颖而出,成长成才。现在看来,他这种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是极有远见的。 采访对象: 杨有志,1942年10月生,福建漳浦人。1984年任宁德地区霞浦县委书记。1993年后任行署副专员,福建省海洋渔业厅副厅长、厅长。2009年退休。 采访组:杨厅长您好!习近平同志在宁德任职期间,您曾在福鼎县担任主要领导。请您谈谈在他领导下工作的感受。 杨有志: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对福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我敬佩的有两位。一位是时任省委书记项南同志,他拉开了福建改革开放的序幕,对福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位是习书记,他以亲善、和谐、真诚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当时刚刚30多岁,却沉稳成熟,扛起闽东摆脱贫困的重任,脚踏实地搞调研,深入基层接触群众,表现出赤诚的为民情怀。他在宁德主政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给宁德的干部群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习书记具有极强的科学决策能力。我们福鼎这个地方,地处宁德最北端,与浙江的温州市接壤,是福建省3个重要的省边界窗口之一,另外两个是南平市浦城县,靠近浙江西部;漳州市诏安县,靠近广东汕头。虽说是接壤,但经济发展水平却和温州相差很大。那时候,温州改革开放势头很猛,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到处生机勃勃。习书记到福鼎调研后对我们讲,福鼎要主动靠向温州,搞活边贸,通过边贸脱贫致富。他让我们主动去温州学习取经,认真研究如何“引进来”“走出去”。 根据习书记的指示,我们主动对接温州,用温州经济发展的动力来带动福鼎的发展。“引进来”,主要是引进企业和物资;“走出去”,主要是把我们福建生产的物资销往浙江。同时,我们还发挥福鼎“不夜城”的优势,积极发展餐饮业、太姥山旅游、旅馆业,吸引浙江温州、苍南人来这里游玩消费。到1990年左右,边贸发展拓展了将近1个亿,两三年就翻到5个亿,福鼎的经济迈上新台阶。这充分证明了习书记的英明决策给福鼎带来了发展的春天。 除了搞活边贸,他还要求我们振兴福鼎的工业。福鼎以前二轻工业基础不错,但后来逐渐走了下坡。习书记经过调研,认为福鼎应该把轻工业振兴起来。县里根据他的指示抓紧研究,专门成立了振兴领导小组,提出重振二轻工业雄风,对各个厂、各个系统进行分析,向省、地两级汇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拓展销路的方案。我们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采取工业农业两轮并转的方式,发展了啤酒厂、农机厂、味精厂、液化气厂、农药厂、汽车配件厂等。现在福鼎的工业发展势头很好,在整个宁德也是重要的工业区之一。 众所周知,宁德交通很不发达,当时浙江在修杭州到温州的铁路。习书记就想,应该把宁德到温州的铁路也修起来,这样宁德就“活”起来了。他交代我去邀请温州市委书记刘锡荣到宁德来,他们两人专门在福鼎开了会,商讨怎样把这条铁路打通。商谈结果是,温州负责把铁路修到温宁边界,宁德负责修建自己境内的这一段。虽然这条线路还没开工,习书记就调到福州去了,但后任领导接过了习书记手中的接力棒,一任接着一任地沿着他的计划实施。2005年温福铁路动工,2009年6月30日通车,宁德地区不仅有高速公路还有高铁,连接了福鼎、霞浦、福安、蕉城,最终给宁德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兴旺和福祉。 第二个方面,习书记有很强的魄力和领导能力。1989年,全国各地掀起学潮风波,宁德地区也未幸免。当时,有一批温州的中学生搞“串联”,准备从福鼎入境福建,汽车上都刷着刺眼的标语,情势特别紧张。我当时感受到压力很大束手无策,就请示习书记,怎么办?习书记态度鲜明地跟我讲了两条:第一,要认定中央,跟定中央,一切听从党中央的指挥;第二,要阻止学生进行串联,汽车车身上的标语更不能进入福建、宁德传播。我们根据习书记的指示,在汾水关设立检查站,一是劝说学生回各自学校继续上课,二是把汽车的标语通通洗掉。从后面中央对此事的处理来看,习书记当时的决定既果断又正确,稳定了大局,稳定了人心。 他的这种胆识和魄力还体现在反腐工作上。当时宁德地区干部违规违纪建房现象非常严重,我们福鼎甚至出现了“干部街”,就是一条街都是干部利用特权盖的新房。对此,老百姓意见很大,甚至写信向中央纪委反映情况。他来了以后不久,就下决心开始清房,而且从领导干部下手,房屋该拆除的依规拆除,干部该惩处的依法惩处。当时福鼎的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均受处分,在整个宁德产生了很大影响,老百姓反响很好,干部队伍作风也得到整饬。 还有一次,习书记刚到福鼎,就想去海岛调研。调研当天,赶上风浪大作,船在浪里不断起伏摇曳,非常危险。我们劝说习书记:“这么大的风浪,就不要登岛了,太危险了。”可他却很坚持,说既然决定要上去,就一定要见到群众才可以。就这样,我们在风浪中又搏斗了几个小时,最终还是登不了岛,他当时还批评我对海域气象了解不够,太扫兴了。大家都被习书记的勇气和心系偏远群众的情怀深深折服。 第三个方面,习书记很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并与他们交朋友。他到宁德之初,一直在基层开展调研,把注意力放在抓经济、抓政治等方面,对宣传报道这方面注意力相对就少了一点。在一次干部会上,宁德地区通联站站长翁德云同志站起来“开炮”,公开向习书记提出批评,指出地委对新闻工作缺乏重视。翁德云胆子很大,大家听了替翁德云担惊,不知道习书记会作何反应。没想到习书记听完之后,欣然接受他的批评,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而且后来还和他成为好朋友,经常就新闻宣传的问题和他交流。习书记的胸怀宽广,坦诚待人,在整个闽东都传为佳话。 采访组:从您个人经历看,习近平同志还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杨有志:习书记对我个人可以说有再造之恩。1984年,我在霞浦县当县委书记。当时闽东地区只有霞浦一个小口岸开展对台贸易,受中央精神的鼓励,在地委要求之下,我们开始把对台贸易扩大,大胆试大胆闯,但没想到一下子“冒”了。当时规定,大陆和台湾做生意单笔不能超过3万元,也就是小额贸易,但是我们做了一笔500万元的蘑菇罐头交易,也就是闻名一时的“杜国桢案”。杜案当时影响很大,处理结果是把我由县委书记降为福鼎县委副书记,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客观地讲,这个案子对闽东干部的改革开放热情打击很大,大家都背上了思想包袱,不敢往下闯了。习书记到宁德以后知道这个情况,对我非常关心,一直鼓励我:“不要紧,你是一条汉子。只要你大胆工作,干出成绩,组织还会关心和重用你。”当时,大多数人对于我们这种犯了错误、受过处分的人都既同情又敬而远之。习书记非但没有如此,反而对我体恤备至,愿意给我这样犯过错误的同志重新投身事业的机会。跟着这样的领导干工作,哪还能没有动力、没有干劲呢?1988年《福建法制报》刊登了一篇我的访谈文章《放胆书记话放胆》,我讲了这个看法。后来我老婆得了白血病,习书记还专门来看望慰问。在当时那样的情势下,习书记的宽容与信任犹如春风化雨,感动和激励着我们再次出发。 习书记对干部的关心爱护,不仅体现在对像我这样犯过错误的同志身上,更体现在他对干部的使用上。过去大家有一种观念,闽东穷又缺干部,必须把干部留下来。但习书记却主张把干部输送出去,通过多岗位历练,培养和锤炼干部,他们不仅能为闽东未来的发展助力,更能在更多领域发挥才智。而且这样一来,本地的干部也能一批接着一批地脱颖而出,成长成才。现在看来,他这种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是极有远见的。 虽然习书记在宁德时间不长,但宁德人民都把他放在心里,他和宁德的感情是很深的。习书记调任浙江省长之前,到福州机场去送他的人当中,三分之二是闽东干部。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提出了“滴水穿石”和“弱鸟先飞”的理念,您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杨有志:宁德各方面条件非常艰苦,但习书记当时满怀信心,要带领闽东干部群众改变命运,所以他结合实际提出了“滴水穿石”和“弱鸟先飞”两个理念。 当时,宁德干部的精神状态不好,因为经济一直是“老九”,干部提拔没有机会,待遇最低,所以觉得发展无望,提不起干劲。习书记提出做到“弱鸟先飞”“滴水穿石”,首先就是为了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两个理念,就是强调不要跟别人攀比,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要接受落后的现实,但决不能自甘平庸、无所作为,而要鼓起干劲,要有“先飞”的劲头,有“穿石”的韧劲,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习书记这样一点拨,大家都受到启发,精神状态就很不一样了,干劲儿就起来了,而且也有了久久为功的韧劲。习书记走了以后,陈增光同志接任地委书记,提出“人一我十”,人家付一分力量,我们要付十分力量,拿出这样的精气神来发展闽东经济,这就把习书记“滴水穿石”的精神传递了下来。习书记在闽东虽然时间很短,但他的精神财富得到了发扬和传承,这个是实打实的。在闽东人民的心里,习书记的影响是扎下了根的。 采访组:您后来到省直部门工作,习近平同志是省委领导,您和他还有工作接触吗? 杨有志:我1994年到省海洋渔业厅工作,习书记那时已经是省委副书记,分管农村工作,海洋渔业属于农口,所以我们接触还是比较多的。在他当省委副书记和省长期间,我感到他有三件事对福建贡献很大。一是着眼未来,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开启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序幕。二是治理餐桌污染,狠抓食品安全,特别是农副产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三是大力提倡保护自然资源,这与我们海洋渔业厅工作密切相关。海洋污染、超强捕捞能力导致的海产品资源破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自然恢复很难。习书记当时就意识到这个问题,高度重视,还亲自参加在闽江放流中华鲟。 还有一点,当时我们福建的海产品生产量已经上来了,但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还没有大的突破,产值一直不高。习书记在全省提出,生产环节上来之后,很关键的就是流通与加工,要在这些方面花大气力,这样农民才能够增收。实践证明,海产品深加工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老百姓得到了增产增收,形成了良性循环。 采访组:那么,习近平同志留给您怎样的印象? 杨有志:习书记为人很朴实,从不为个人的事提特殊要求。在宁德时他的办公条件很简陋,很小的一间办公室,连卫生间都没有。可就在那里,他读书、工作,擘画了闽东振兴的蓝图。我先后在习书记领导下工作了十几年,从没有见他发过脾气,是一个性情非常温和的人。 2010年,习书记回到福建,和我们这些老下属叙旧。当时我们都已经退休,他就像朋友一样和我们拉家常,热络地聊天。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闽东9个县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名字,有的我们都叫不出来了,但他记得牢。这虽然是一个小细节,但折射出他对我们这些基层干部的深情关心。 习书记对老同志一向敬重,老同志和他的关系都很融洽。有一件小事。习书记在福建任省委副书记时,有一个老革命离休以后赋闲在家,养了几只鸡。老同志拿了两只鸡,专程给习书记送去。其实老同志不可能再有求于习书记干什么,更不涉及什么送礼问题,就是想表达一份很朴素的心情:他敬重习书记、喜欢习书记,想让他吃点家养的鸡补补身体。老同志也曾送给另一位同志,但这位同志断然拒收,可习书记见了,立马向老同志表示感谢并欣然收下,还说这就把鸡宰了吃。这个老同志见习书记这么痛快,感到自己的一番心意得到了理解和接受,也非常感动。这是习书记很家常的一面,是很有人情味的一幕。 习书记对老百姓很亲切很关心,能够帮助的他就尽力帮助。当时曾有一段佳话,就是宁德三任地委书记,也就是吕居永、习近平、陈增光同志联袂回闽东视察经济发展情况,这一方面反映了三任书记的团结和谐,另一方面也看出他们对闽东的共同深情。那次,他们详细视察了宁德海产品、茶叶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情况,并提出了发展意见。当时他们都已经在福州市,有的早已退休,有的是省领导,但他们对宁德这个贫困地区仍然如此牵挂,对闽东百姓念念不忘,让宁德的干部群众很受感动、很受鼓舞。 习书记还在平潭专门资助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他每次到平潭调研,都会专门去看望这个孩子。这件事没有多少人知道,因为他从来不声张,只是把事做在实处。他总是让人感到既敬佩,又亲近。我深信,在习书记这样领袖人物的带领下,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人民一定会更加幸福。 (转载自2019年6月17日《学习时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