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泉州北管:古乐情缘两岸传

2020-01-13 16:22: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流传于泉州市泉港区的北管糅合了闽南、莆仙等地丝竹音乐风格,是两岸民间共同的文化遗产,受到两岸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近年来,得益于两岸北管艺人的创新传承,泉州北管这一门民族艺术在现代文化交流的浪潮中,逐渐焕发生机。

同根双花 两岸共传承

黄嘉辉收集整理的部份手抄版泉州北管工尺谱。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据悉,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是北管最流行的时期,声名远播至东南亚等地。但此后由于历史原因,北管乐器和传抄的谱册流失较多,北管在泉港濒临失传。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短暂沉寂期的北管再度迸发出生机,收获了更多人的关注与保护,其中就包括现任泉港文化馆馆长黄嘉辉。

黄嘉辉于20世纪90年代毕业于师范学校音乐专业,那时正逢泉港区组织人员对北管进行抢救、整理与保护时期。在校学习期间认识北管的黄嘉辉意识到其音乐价值,在返乡任教的业余时间开始了对北管20多年的采集和研究工作。

闽台”三同文化“暨2015年海峡两岸北管音乐文化交流演出现场进行的北管表演。东南网通讯员 刘泽阳 摄

“北管在明清时期传入泉州后,经过人员迁徙、移居等,将这项艺术传入台湾等地,这些地方的北管音乐与泉州北管应该也有所联系。”1991年,黄嘉辉向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原所长、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第一届董事长许常惠寄去一封信,里面包括泉州北管的详细材料,并希望其回寄部分台湾北管材料,以共同交流探讨。

不久后,黄嘉辉就收到了许常惠寄回来的“惊喜“——包括一本王振义著的《台湾北管》在内的台湾北管珍贵资料。有了这些资料,黄嘉辉废寝忘食地展开研究,“现在台湾民间仍流行北管戏曲和唱腔,台湾的北管有4大类,包括北管戏、曲仔、弦谱、牌子等,其中就有不少和泉州北管相似或相同的地方,而由于两地民间民俗民风的差异,两地北管的风格也展示出了不同的魅力。比如泉州北管受莆仙戏影响比较重,而台湾北管受到歌仔戏影响比较重,可以说二者是同一棵树上开出的两朵‘姐妹花’。”黄嘉辉说。

和泉州北管一样,当时乃至现在的台湾北管也面临着如何更好传播、是否后继有人等相同的难题。此后十余年间,黄嘉辉又陆续与台湾世新大学教授曾永义等人就泉州与台湾的北管音乐文化进行交流,2009年,海峡传统文化•北管交流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举办,包括黄嘉辉在内的一批参与保护、发扬北管的音乐工作者参与其中,两岸学者从北管的源流、艺术形式和音乐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探讨,两岸北管音乐的历史渊源与艺术价值在会上得到了深入挖掘。

2017年,由两岸北管专家学者共同创作完成的北管乐舞《过台湾》在泉港首演。东南网通讯员 刘泽阳 摄

2012年10月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泉州北管首次与台湾北管乐团同台演出;2014年,第二届海峡传统文化北管学术研讨会在泉港召开;2017年,由两岸北管专家学者共同创作的北管乐舞《过台湾》在泉港文化中心温馨上演……两岸在传承北管文化上携手并进。

1   2   3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