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泉州北管:古乐情缘两岸传

2020-01-13 16:22: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流传于泉州市泉港区的北管糅合了闽南、莆仙等地丝竹音乐风格,是两岸民间共同的文化遗产,受到两岸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近年来,得益于两岸北管艺人的创新传承,泉州北管这一门民族艺术在现代文化交流的浪潮中,逐渐焕发生机。

东南网1月13日讯(本网记者 傅心玫 陈培源 林杰 通讯员 刘泽阳)临近寒假,位于泉州市泉港文化中心的北管传承保护中心,这里的工作人员又开始忙碌起来,联络当地北管专家艺人、准备新的北管曲目、登记报名的学员……据介绍,每年寒暑假,传承中心都会组织开展公益培训班,吸引数百名学生参加北管音乐课程的学习。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流传于泉州市泉港区的北管糅合了闽南、莆仙等地丝竹音乐风格,是两岸民间共同的文化遗产,受到两岸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近年来,得益于两岸北管艺人的创新传承,泉州北管这一门民族艺术在现代文化交流的浪潮中,逐渐焕发生机。

“天子传音” 传唱海峡两岸

在泉港区黄素石楼古建筑内,新成立的民间乐社为游客进行北管展演。东南网通讯员 刘泽阳 摄

广泛流传于闽南地区尤其是泉港的北管,又名小曲、小调、曲仔、北曲,与“古音乐活化石”南音并称“姐妹花”,素有“天子传音”的美誉。17世纪时,北管随着泉州人迁徙的脚步,传到宝岛台湾。

“北管音乐源自北方明清江淮小调及江南丝竹乐,在明清时期通过海运与难民迁移等方式传入泉州地区,后面在泉港融入了闽南元素与莆仙音乐等,渐渐成了一种独特的乐种。”提起泉州北管,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宗训如数家珍,自少时接触北管以来,这段“不解之缘”持续了60余年。

泉州北管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宗训(左二)和林朱法(左一)参演北管微电影《拾相思》。东南网记者 林杰 供图

据刘宗训回忆,10岁的时候在镇上理发店听到理发师傅用京胡演奏北管音乐,就被那悠扬婉转的阵阵弦音迷住,萌发了学习北管的念头。“当时称北管为‘弦箫管”,第一次这么近看北管演奏,我十分兴奋。”与北管的初次邂逅令少年刘宗训激动不已,征求家人同意后,他下定决心向理发店里的北管艺人学习北管,开启自己的艺术之旅。

北管分为曲和谱两大类,曲即声乐曲,谱即器乐曲。演奏乐器有十余种,主奏乐器是京胡与笛子,其中还有伬胡、双清等本土的乐器,表演乐队人数少则7、8人,多则10余人,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往往边唱边击打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刚开始学习北管,刘宗训接触的便是打击乐器的教学,随后开始学习工尺谱。

“很多人说从北管音乐中既听出了江淮小调的元素,还有闽南与莆仙音乐的风格,传统名曲谱《三板、将军令、太平歌》及人们常唱的《采桑》等名曲,既分别带有京剧西皮、二黄的韵味,又有越剧和广东音乐等的声律,‘南腔北调’优化组合,这恰恰就是北管音乐的特点与优势。”刘宗训说,在他年轻的时候,北管在泉港较为盛行,纪念庆典、婚喜、寿喜、祭祀等活动,北管都能助兴、烘托气氛,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同样地,与福建一水之隔的台湾,北管对当地音乐和民间风俗影响很深,那时也是常见于迎神赛会、阵头,以及歌仔戏、布袋戏表演。

“台湾北管是闽南这里的先辈带传过去的,目前台湾北管还保存着当时的原汁原味,业界称为狭义的北管。泉港这边的北管已逐渐融入现代的元素,被称为广义的北管,不管如何,两岸北管算是同根同源。”台湾彰化县北管专家李文政说。

1 2 3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