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晋江:激活“三块地”,群众享红利

2019-07-08 07:19:46 刘益清 王敏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紧紧围绕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战略目标,既抓改革的整体推进,持续实施重点改革任务和重大改革试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又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积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推进改革创新,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县域改革典型。本报今起在“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栏目中推出《县域改革进行时》系列报道,旨在通过报道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的县域改革先进典型,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坚定不移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在列入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后,晋江市统筹推进改革,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激活“三块地”,群众享红利

东南网7月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王敏霞 通讯员 陈文经)连续25年领跑全省县域经济、连续18年位列全国县域十强的晋江,承担着32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

“三块地”改革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3月,晋江被确定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2016年9月,又被赋予土地征收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两项改革试点任务(以上统称“三块地”改革)。

“我们紧紧围绕‘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突出问题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着眼城乡统筹推进改革,着眼全面发展深化改革,提高群众对改革的认同感和支持度,不断增强群众的改革获得感。”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说。

试点实施以来,农村“三块地”被激活了,农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全市盘活闲置农村用地1.2万多亩;村组两级集体资产增长9.25亿元,达64.88亿元;村集体年收入平均85.56万元,增长16.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7%,达23781元;建成23个镇级公园、295个村级绿化景观点和42个“最美乡村”。

宅基地:盘活赋能 集约利用

宅基地,农民安居乐业之处,安身立命之本。

“三块地”改革,由此开始。首先是摸清家底,理清群众关切。改革之初,进村入户、现场勘查,前期调研。

问题摸清了:布局无序,规划管控不到位;权能不清,只有生活属性,没有经营属性;流转不畅,全市有1.7万多宗宅基地农房闲置……

群众呼声明晰了:审批时间长、手续繁;想做经营,以农房抵押贷款;城里的房子可以卖,农村的宅基地为何不能入市;以前手续不全,想补办……

问题所在,就是改革所在;群众所呼,就是改革所向。

破题,从顶层设计开始。晋江市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召开22次深改组会议研究。市自然资源局抽调11名业务骨干成立改革专班。针对问题,各个攻破,从制度到落地到实操,环环相扣。

改革中,晋江在全省率先将宅基地审批权限下放到镇一级,并开发出全国唯一的县市级宅基地审批系统,审批过程实现扁平化、智能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方便到不可思议。”只要两天,永和镇内厝村林良友宅基地的乡村规划许可证就获得审批通过。

以前宅基地办证,要经过村、镇、县市三级审批,流程多,时限长。如今只需要在乡镇服务中心窗口交件,部门在网上联批,镇政府批准,上级部门监管。去年下放以来,已完成700多宗宅基地的镇级审批。

晋江人多地少,城镇建设、乡村发展,都有着强烈的用地需求。激活土地资源,唤醒“沉睡”空间,成为改革重中之重。

“我们探索了组团片区改造、旧村整体改造、生态景观提升、空心村盘活、产业带动和借地退出等6种宅基地综合利用模式,通过指标置换、资产置换、货币补偿、借地退出等4种退出方式,实现宅基地的节约集约和多元开发利用。”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陈英俊说。

走在晋江城乡,可以感受到土地空间激活带来的变化——

梅岭组团,对近7000亩的“城中村”进行整体改造,形成集居住、商业、旅游、公共配套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中心;

永和镇利用闲置农房发展电商产业和物流产业,示范带动全市培育4个“淘宝镇”、48个“淘宝村”,带动近3万农户增收;

深沪镇运伙村,东石镇潘山村、塔头村等多个镇村1300多户通过“借地退出”的方式,退出旧宅基地340亩,建设村级公园、道路、绿化地等,既消除危房安全隐患,又美化了村庄环境;

……

据介绍,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以来,晋江市累计腾退宅基地6345亩,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15343宗、5638亩,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用地空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在“三块地”改革过程中,针对“流转不畅”这一难题,晋江在严格坚守“四个底线”基础上,大胆探索宅基地入市。在确定农村集体成员资格基础上,在“一户一宅”前提下,稳妥推进宅基地跨村流转,目前办理跨村转让57宗。接下来,将从乡村范围扩展至城乡,进一步显化宅基地和农民住房财产属性。

激活农民宅基地财产权益。晋江将原来的单独抵押授信,拓展为“批量授信、逐宗放款”,变资产为资本。创新宅基地权益实现方式,把宅基地价值和房产价值一并放在评估范围,贷款额度也从40%提升至60%。截至目前,全市已办理宅基地和农房抵押3751笔,发放贷款23.49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晋江农商银行对磁灶镇东山村、安海镇前蔡村整村批量各授信1亿元,开创全省先河。

集建地:推动入市 壮实村力

美丽的金沙湾畔,金井镇围头村群众关注的高端商务酒店即将动工。从洽谈到动工,只有一年多。

“项目能这么快动工,得益于晋江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围头村支书洪水平说。这块5.24亩的土地,涉及3宗宅基地、若干集体用地,权属关系复杂。按照以往,国土部门要先收储,再报批,再招拍挂,程序复杂,时限长。此次围头村采用的是鼓励宅基地有偿退出,收归集体,再将整块“熟地”以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最终,晋江市恒禾海景酒店有限公司以260万元拿地,围头村集体获得182万元的收入。

不仅有真金白银的收益,商务酒店还将有力带动围头旅游业的发展和提质,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晋江民营经济活跃,经商氛围浓厚。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地需求,加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提速,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上市流转的呼声日益高涨。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地不同权”,农村土地不能流转。晋江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明确入市范围、入市主体、入市途径、入市程序以及批后监管,形成入市全流程的闭环管理。对于收益分配,明确商服用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按成交价30%缴纳,工矿仓储用地和其他类型用地按15%缴纳,其余部分归村集体所有,纳入农村资产统一管理。截至目前,已完成20多宗交易,成交额4081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3276万元,极大调动了村集体、企业、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的入市,还有效解决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陈英俊告诉记者,早期不少中小企业用地手续不完善,导致厂房等大量资产闲置。试点以来,晋江通过入市方式完善一批企业用地手续,解决了部分中小微企业项目用地难问题,进而也解决了融资难题。

此外,晋江还鼓励村集体利用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入市办理用地手续,采取村集体自主开发、村企联建、村民入股等模式,开发电商、物流、标准厂房、农贸市场、乡村旅游等项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

土地征迁:创新补偿 多方保障

157万平方米征迁房屋,28天完成全部签约——去年福厦高铁项目征迁中的“晋江速度”,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和谐征迁速度再刷新,是因晋江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机制保障。

“我们所有的安置房都建在地段好、景观美、生活配套方便的地方。”永和镇梨星村的征迁户李先生说,住在这里,出行方便、医教无忧。这个政府规划中的高铁新区,将配套建设两所实验小学、三所公立幼儿园,乡镇卫生院纳入晋江市医院“医共体”……

“要快速、和谐、高效地开展土地征收,我们就必须为群众算好每一笔‘征迁账’,最大限度让利于民。”永和镇党委书记吴超鹏深有感触地说。

在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过程中,晋江着力构建“五个保障”体系。一是住房保障,居住困难户可按优惠价照顾购买至人均35平方米,居住、经济双困户可免费照顾至人均20平方米。二是社会养老保障,推行被征地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缴纳标准的50%补贴至达龄,养老金每月可获得900元。三是教育保障,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为征迁安置地区配套优质的教育资源。四是医疗保障,就近享受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级医院建立“医共体”的优质诊疗服务。五是就业保障,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见证报销”,促进就业。

群众的配合支持,来自得力的保障和权益的实现。在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晋江实行就地安置、就近安置。安置房和商品房一样可进入市场交易。实行留地安置货币化,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或购买物业,成为集体长远收益保障。注重文化传承,在征收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古建筑、代表性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的保护。创新征地补偿“七个换”:农民可以拿宅基地和房屋,换安置房、办公楼、店面、商场、公寓、现金和股权,最大程度确保农民住房财产权益。

“晋江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从问题系统解决、改革系统推进、政策系统创新三个层面入手,大力破除体制障碍,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验田、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力争为全省乃至全国县域发展提供更多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刘文儒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