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社区融合 平潭“上楼”更上层楼
2019-06-13 07:50:5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培欣 我来说两句 |
平潭上楼村自2016年底试点两岸社区融合以来,逐渐成为岚台基层交流的窗口。伴随一系列可喜变化,两岸民众的美好愿景在这个“网红村”徐徐铺展—— 两岸社区融合 “上楼”更上层楼 东南网6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娟 吴洪 王凤山 林霞)平潭是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区,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平潭开放开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对台工作既要着眼大局大势,又要注重落实落细。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有着近380年历史的平潭上楼村,自2016年底试点两岸社区融合以来,逐渐成为岚台基层交流的窗口。伴随一系列可喜变化,两岸民众的美好愿景在这个“网红村”徐徐铺展。 “平潭致力于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上楼村则是‘两岸一家’的缩影。”上楼村党支部书记陈振国说,下一步,上楼村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聚焦村容村貌改善,做好融合交流文章。 环境变了,旧村焕发新活力 平潭上楼村84岁的林小尾爱上了跳广场舞,越活越有劲,孙辈们夸她“逆生长”。 不只是林小尾,有着近380年历史的上楼村生机勃发。 拐进城关翠园北路,一眼就能看到立在村口的“上楼村”新潮logo,沿整洁的村道往前走,各种时尚元素扑面而来。 当地常见的石头、贝壳、榕树须、丝瓜藤等被点缀在村里各处,56米长的文化墙上一帧帧新旧对比照片特别醒目:脏乱的屋边铺上绿草坪成了可休憩的“微光公园”;一段段灰败的老墙绘上各种图画后充满艺术感;石头老厝加上现代符号变身为创意空间…… 新村风貌吸引不少年轻人回村,参观学习者纷至沓来,上楼村渐成众人点赞称羡的“网红村”。“这一切得益于2016年平潭被定为两岸融合社区试点村。”陈振国说。 2016年底,上楼作为平潭首个两岸融合社区试点村,聘请台北文山区忠顺社区里长曾宁旖前来交流社区营造经验。 时至今日,曾宁旖依然记得初到上楼村时是一个冬夜,“有些脏乱的环境里生活着淳朴友善的村民”,那是她对上楼村的第一印象。对上楼村整体情况摸底后,她打定主意:要改变上楼,就得从改变环境入手,进行社区营造。 被指派充当曾宁旖助手的村妇委会主任丁美娇说:“起初,我不知道社区营造要做什么?里长让我召集人,先上课。” 丁美娇找来村两委家属,8个人跟着曾宁旖入户宣传“垃圾不落地”理念,对上楼村的logo、绿化带、院落围墙、休闲娱乐场地等进行设计改造。 “一开始,有些村民对在自家白墙上进行彩绘涂鸦不能接受,但看到有那么多两岸艺术家来到村里认真投入地搞创作,村子越变越美,就慢慢认同了。”曾宁旖说,环境卫生条件改善直观且实在,村民们从中受益后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和维护,向心力增强了。 此外,村里还投入资金,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理,仅去年就完成450座标准三格化粪池建设任务,覆盖率达90%以上,还建立生活垃圾转运处理机制,做到垃圾不落地。同时,实施厕所革命,聘专人对公厕卫生进行管理;投入80多万元实施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工程。 观念变了,村民争当志愿者 在改变村容村貌的同时,曾宁旖着手另一件改变村民观念的“造血”工作——组建上楼村志愿者队伍。 “台湾社区营造背后有一群充满爱心的志工,他们关心社区、关爱邻里。”曾宁旖告诉丁美娇,必须让村民都参与进来,在公共服务中获得成就感,才能达到可持续的营造效果。 “志愿者都是义务劳动,没有一分收入,会有人愿意来?”带着疑问,丁美娇开始“招兵买马”。 根据曾宁旖的提议,她在淘宝上订制一批志愿者穿的红马甲,四处分发传单进行招募。让丁美娇意外的是,传单一发出就陆续有村民前来咨询,不到半年,志愿者人数已达68人,上楼村志愿者队如期成立,这是平潭首支社区志愿者队伍。曾宁旖与丁美娇按志愿者的特长,将他们分为环境卫生、治安巡守、医疗照护、文化娱乐等4个小组。 擅长舞蹈的村民许燕是首批志愿者之一,她成了文化娱乐组骨干,带领村民跳广场舞,组织村民逢年过节举办表演活动。她告诉记者:“过去前厝后厝的关系不过点头问好,有了志愿者做纽带,上楼村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77岁的失明老人陈德芳感触颇深。她丈夫早逝,生活不便。上楼村志愿服务队成立后,她被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医疗照护组长许玉珍成为其紧急联络人。每周五,志愿者们都会到她家帮忙打扫卫生。“她们就跟我家里人一样,生活上的事情我再也不用担心了。”陈德芳说。 红马甲一套上身,责任感就变强了。上楼村志愿者队伍已从最初的8名成员发展到如今的138名。“如今,村民们都将成为志愿者当作一种荣耀,把奉献当作一种收获。”丁美娇说。在志愿者的努力下,上楼村脏乱差问题解决了,村居环境变美了,人与人的心更近了。 为了提高志愿者素质,上楼村还经常组织志愿者“走出去”学习交流,并将好的经验和人才“引进来”。据陈振国介绍,两年来,该村先后派出4批优秀志愿者代表共计70余人,到台湾深入学习社区治理机制、基层文化、产业发展、社团和志工组织运作等方面的经验。同时,6批台湾社区志愿者、创业青年等前来上楼村参加体验式交流,在上楼村举办社区参访观摩、亮点创造等活动,大大增进了两岸基层群众之间的情谊。 氛围变了,两岸青年“楼台会” 在上楼村,有一座石头古厝被村民们津津乐道,那就是由陈信豪为首的台湾设计团队打造的“楼台会”。 “‘楼台会’的寓意就是上楼跟台湾的相会,欢迎台湾青年、台湾文化融入。我们希望上楼成为两岸同胞聚集的社区平台,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在这里交流、创作、生活。”陈振国说。 “楼台会”的石厝外面是座别致的庭院,门口挂着“志工驿站”牌匾,古厝里有充满台湾特色的彩绘画作以及文创产品,我省对台优惠政策措施的手册也在其中。二楼的艺廊里,有一面用老木窗拼成的照片墙,墙上的照片记录着上楼村改造的点点滴滴。“我们用黑白影像来显示历史感,当村民们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身影时会很亲切。”陈信豪说。 自上楼村试点两岸社区融合建设后,陈信豪就跟随曾宁旖定期来上楼村参与社区改造。“石头厝本身就是平潭地域文化的代表,我们根据石头厝的空间特点,设计时融入台湾理念,实施过程中激荡出更多创意,希望打造出一张平潭的新名片。”陈信豪说。 如今,“楼台会”已成为上楼村的地标性建筑,陈信豪每月都会在上楼村住上一段。“每每从台湾回到村里,村民们都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说,‘回来啦!’‘有空来我家吃饭。’……感觉好亲切。”去年12月20日,他在“楼台会”组织一场新年派对,在平潭的台胞和上楼村居民相聚一堂,大家把酒言欢,交换礼物,好不热闹。“村民们对台胞非常友善,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陈信豪说。 陈振国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不久前,上楼村获评“省级文明村”,这是平潭综合实验区首个获此殊荣的村庄。继上楼村之后,平潭的两岸社区融合试点村(居)已扩大至11个,随着台胞参与基层治理的探索不断深入,两岸民间交流的动人故事在继续。 |
相关阅读:
- [12-26] 改革开放40年|人气不断聚集 平潭上楼村里洋溢“幸福味”
- [01-22] 延续“上楼经验” 平潭一社区嫁接台湾社区经营模式
- [12-09] 平潭上楼村里说变化,让“两岸一家亲”更进一步
- [01-05] 平潭4村入选省星级农村幸福社区 上楼村被评为五星级社区
- [05-24] 平潭上楼村“法官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