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区苏区脱贫攻坚的忠实记录者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报日前开辟《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栏目,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蹲点调研采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翔实的事例、生动的语言、饱满的热情,讴歌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展现人民群众的奋斗激情,书写新时代的美丽画卷。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寻根探源,追溯初心,本报记者纷纷把老区苏区作为采访的第一站,忠实记录老区苏区脱贫攻坚的步伐。今日,本报刊登一组记者深入老区苏区蹲点采访的故事,以飨读者。 福建日报记者黄筱菁(右一)、刘必然(右二)在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采访。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摄 东南网5月21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刘必然 黄筱菁 李向娟 赵锦飞 刘益清 全幸雅 杨凌怡 通讯员 吴通华 吴苏梅) 感受老区新变 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刘必然 黄筱菁 发自龙岩 龙岩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中央苏区核心区和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区域之一,脱贫攻坚成为龙岩记者站新闻宣传的最主要题材。 90年前,红四军自长汀入闽,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90年后,老区群众日子过得怎么样?带着关切,3月中旬,我们在报社领导的带领下,来到“红军入闽第一站”长汀县四都镇楼子坝村姜畲坑自然村蹲点采访。 在地处闽赣交界、离长汀县城近两个小时车程的姜畲坑,我们连续几天走家串户进行详细采访。当地群众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老区苏区精神,发展林下经济,老区全面脱贫致富的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我们深深为之感动。 在此基础上,我们写出《听,胜利的号角》一文,作为福建日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的开篇之作,于4月1日头版刊登,并得到广泛好评。 随后,在成功由“一煤独大”向生态等多种经济转型的永定区龙潭镇枫林村、“全国林改第一村”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当年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村名的上杭县才溪镇发坑自然村……老区群众脱贫攻坚的不懈奋斗和坚定步伐,逐一变为记者笔下汩汩流淌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