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福建建设交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新答卷
2019-03-03 08:13:3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赵舒文 |
着力乡村振兴—— 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实践】全国首个深海鲍鱼机械化养殖平台——振鲍1号,去年在连江县苔菉镇东洛岛海域下水投用,此举被认为或将重构连江养殖生态,为推进渔业现代化带来重大变革。 “连江渔业根基深厚,从业人员近20万,鲍鱼产量占据全国三成份额。”连江县鲍鱼行业协会会长吴永寿说,但无序、落后、粗放的近海养殖模式,也为海域生态渔业发展埋下隐患。 “振鲍1号”让鲍鱼养殖的范围从离岸200米的近岸区域开始向3公里外的外海区域发展,平均30米以上的水深,清澈、高含氧量的海水将大幅度提升鲍鱼的品质和生长速度。除此之外,该设备充分考虑海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入风力发电系统,为鲍鱼养殖提供绿色动力,节能又环保。 不仅如此,“它还可实现饵料投放、输送,网箱上下吊装全部机械化,并通过健康养殖监控体系,实时监控鲍鱼生产情况”。上海振华海洋工程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区域代表程庆述介绍,未来三年,将有超过1万组这样的机械化、智能化养殖设备在连江投用。 正处于转型十字路口的连江渔民,将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参与到全新的养殖体系中。“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为传统养殖户提供技术辅导、种苗供应、统一收购、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支持,未来还将导入休闲渔业等多元业态,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吴永寿说,目前已有近2000户渔民与其达成合作意向。 【概览】我省有1.4万个建制村,资源禀赋、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短板也能变“潜力板”。 乡村振兴元年,福建的各项举措实在而有力:成立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统筹推进新时期“三农”发展;编制《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年底,再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条具体举措,建设美丽、文明、善治乡村再发力。 福建山多地少,但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海岸线漫长,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必由之路。抓住特色现代农业这一“牛鼻子”,是立足本土资源禀赋、扬长避短的科学决策。去年,全省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5万亿元。 【点评】省林科院竹子研究所副所长郑蓉建议,要全面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受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日益短缺的双重挤压,推进农业机械化已迫在眉睫,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中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路径。”她建议,积极探索“公司+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机械耕作专业化服务组织,解决好家庭式零散种植机械化耕作问题。 着力改革开放——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实践】一声汽笛划过雨幕。2018年12月24日,“中远泗水”集装箱轮满载着中国制造的产品缓缓离泊厦门港,“丝路海运”正式启动运营,这被视为在海丝核心区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经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福建交通运输集团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等发起倡议,俄罗斯远东海运、以色列以星航运等60余家航运、港口、货运、供应链企业共同响应,福建将加快建设“丝路海运”联盟,从海运行业切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平表示,“丝路海运”联盟将整合航运物流链条上的数十个要素,是关键首创。“我们希望打造一个生态圈,到2025年,将力争实现经停我国沿海港口的国际集装箱海运企业基本加入联盟,航线覆盖我国沿海和海丝沿线主要港口。” 从长远看,“丝路海运”将织密集装箱航运网,搭建带动沿海、辐射内陆、拓展台港澳、联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航运服务新平台,构建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相得益彰的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新通道,为丝路贸易与合作交流打造新引擎、拓展新动能、培育新业态,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开行不到两个月,截至2月20日,首批纳入“丝路海运”的16条航线完成127个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2万标箱,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 【概览】 2018年收官之际,省委十届七次全会部署了8个方面93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措施,郑重宣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 坚持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必由之路,福建用好用足各项先行先试政策,营造好环境,用好大平台,扩大“朋友圈”,吸引“投资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同比增长11%以上,海丝核心区建设走深走实;自贸试验区新推出54项创新举措,其中首创15项、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岛两窗三区”建设取得新成绩新进展,对台先行先试取得新突破,福州新区加快全域开发,滨海新城建设提速…… 改革开放再出发,源源不断激发出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点评】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工商管理教研部博士彭冬冬认为,当今,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福建要充分发挥多区叠加优势,在巩固与发达国家良好经贸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联系,扎实地建设好海丝核心区;不断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为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同时要借助“五缘”优势,持续扩大对台开放。 着力生态建设—— 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实践】 全国首家“森林资源生态银行”在顺昌诞生。 去年底,作为首位客户,林农夏六华将自家9亩杉木幼林“存入”其中,并拿到标号为“0001”的存折。根据托管协议,今后20年内,她每月都能领到310元的预期收益,将来林木处置后还可按约定分红。 因为丈夫残疾,女儿远嫁,夏六华家的林子之前无人打理。如今,林子的价值被激活,提前实现了收益。如果想再增加点收入,她还可以选择成为产业工人,获得劳务收入。 “顺昌林业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近80%。让丰富的林业资源变为资本,是我们探索实验的重点。”顺昌县县长余向红表示。 两年多前,顺昌就在全省率先试点林业碳汇。如今,借鉴银行运营模式开展的“森林资源生态银行”试点工作,由顺昌县依托国有林场,以托管、赎买、租赁、合作经营、抵押担保等方式集聚碎片化的森林资源,并通过专业队伍,对林子科学管护,以进一步提升森林生态承载能力和林业资源价值。 “我们做过专业测算,国有林场集约经营的林子,仅出材量上就会比林农分散经营高出25%左右。加上林下套种珍贵树种等手段,林分结构更科学,不仅提高森林生态承载能力,预估的山林单产价值也将达到普通山林的4倍以上。” 让资源成为生产力,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路子越走越宽。 全省首款碳汇扶贫产品也即将在顺昌上线。“我们为贫困户家的每株树编号,通过碳汇方法学测算其固碳量,并依据行情评估定价。公众可通过线上平台认购单株碳汇,既能抵消自身碳排放,又能支持林农与林业发展。”余向红表示。 【概览】 12条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比例和九市一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8个和15.7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清新福建,再次交出亮眼的答卷。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福建始终致力于寻找转换的金钥匙。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林业金融创新、生态司法……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落地福建近三年来,《福建方案》确定38项重点改革任务均已组织实施,22项在实践中已转化为可操作、有效管用的制度成果。福建基本实现了中央要求的“三年三步走、年年出成果”。 【点评】中国(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茂兴表示,青山绿水是福建的靓丽名片,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通过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渗透到福建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推动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发展。守护青山绿水,尤其应注重环保产业及相关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让绿色动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同时真正实现绿色惠闽,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着力改善民生—— 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实践】 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养老焦虑如何缓解? “养老不离家”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成为有效尝试。 已经搬家的李月英老人依然是福州鼓楼区鼓东街道庆城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常客。这里引进了专业机构,推行医养结合,还配备智能手环,她喜欢在这里与老邻居聊天、打牌、听健康知识讲座。她说:“不管搬去哪,还是喜欢这个五星级的‘家’。” 一年间,全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率已由36.9%提高到80%,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也由46.8%提高到53%。 另一头,“五星级”的养老机构,也正从图纸变成现实。 今年1月,福州晋安区社会福利中心PPP项目在宦溪镇开工,这是福建首例养老领域PPP项目。这个占地52.5亩、总投资1.5亿元、可提供600张养老床位的福利中心园区年底将全面建成,将引入成熟的智慧养老平台系统,具备门禁识别、园区消费、定位报警、紧急求助、智能护理、医疗等功能。 项目按福建省养老机构最高标准建设,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五星级养老服务。为有效降低入住收费标准,正式投用后,政府将给予缺口补助和床位补贴,让入住的老人享受高端服务,平价收费。 一个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正在构建。 【概览】把民生难点变成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发展相适应,我们的发展才有了意义。 2018年,全省民生相关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27件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8.9%。 真金白银的投入,带来看得见的变化:率先在全国出台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十七条措施,确保全省就业稳字当头;全省所有的三级公立医院都建立了医联体,大医院名医生离我们近了;数字教育资源覆盖更广,城乡课堂不再遥远;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老百姓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黑臭水体越来越少,内河水系流淌出最美城市风景线…… 【点评】发展是硬道理,改善民生也是硬道理。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艳涛认为,“高质量发展”与“获得感增强”不是空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更宽裕、更便利、更舒适、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当前,既要满足生存性需求的民生,也要满足发展性需求的民生,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下,改善民生显得格外重要。 |
相关阅读:
- [03-03] 新福建建设交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新答卷
- [03-03] 新福建建设交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新答卷
- [03-03] 新福建建设交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新答卷
- [03-03] 新福建建设交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新答卷
- [03-03] 新福建建设交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新答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