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你的个人信息被索取了吗?
2019-01-08 10:51:04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林雯晶 赵舒文 |
分享到:
|
一款日历APP在登录界面提示需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及提供的对应功能。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危害:没了隐私权 还被黑客“惦记”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教授、福建省网络安全与密码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欣沂分析指出,APP企业热衷于获取用户个人信息,主要是巨大的商业利益在驱动。通过搜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建立大数据,可以完整全面地了解用户,以进行定制化的广告推送,商机巨大。 而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最主要的风险,是个人隐私遭到侵犯。APP的发行方对用户了如指掌,甚至比本人还要了解自己,用户的隐私权基本丧失,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除此以外,近几年频发的数据泄密事件充分说明,APP的发行方疏于对其收集到的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黑客也可以获取这些个人数据,带来更严重的安全隐患。 有舆论分析,这些“走失”的个人隐私信息数量庞大,极易被犯罪分子盯上,成为牟利的窗口,甚至形成产业链。2018年9月“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法制日主题活动期间,福建省公安部门通报了非法利用网络信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6起省内典型案例。龙岩市公安局侦破的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中,犯罪嫌疑人将受害人的个人照片、手持身份证照片、家庭住址等信息导出,提供给诈骗团伙或用于制作假证件等违法犯罪,非法牟利上百万元。 【专家观点】保护隐私,行业和用户都得上心 黄欣沂教授认为,目前出现的APP过度搜集个人信息的乱象,需要依靠行业自律。他说,因使用APP产生的数据所有权模糊,究竟归属用户还是APP商家,目前还没有公认的观点。很多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的隐私已经被侵犯,无法在第一时间投诉。隐私条款更是形同虚设,用户往往为了使用APP而忽略或被迫接受APP中的隐私条款。 2018年5月,推荐性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生效,填补了国内个人信息保护在具体实践标准上的空白。按照《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应有明确的目的,不得超出产品功能相关目的收集额外的个人信息。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王德星认为,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存在散、乱、杂和不精细,对企业保护个人信息所负法律义务落实的方式缺乏可操作性。 对此,黄欣沂建议,国家应该加快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确立个人信息在法律上的主体地位,规范APP企业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依法惩处违法行为。他也表示,自己的信息属于个人财产,用户要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意识,不要下载安装来路不明的APP或者软件,同时要安装安全防护软件,避免个人信息被盗。 |
相关阅读:
- [01-08]【网事】你的个人信息被索取了吗?
- [01-08]【网事】你的个人信息被索取了吗?
- [01-08]【网事】你的个人信息被索取了吗?
- [01-08]【网事】你的个人信息被索取了吗?
- [01-08]【网事】你的个人信息被索取了吗?
- [01-08]【网事】你的个人信息被索取了吗?
- [01-08]【网事】你的个人信息被索取了吗?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