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跨境电商产业迅速发展。念望舒 摄
平潭协和医院开业,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优质医疗服务。尤泽男 摄
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念望舒 摄 东南网5月11日讯(福建日报 林霞 王凤山)去年以来,平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发挥“两个窗口”重要作用、“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国际旅游岛”三区叠加优势,在对台交流上先行先试,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突破,在产业培育上走出一条凸显平潭特色的发展路子,为谱写新时代福建发展新篇章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新贡献。 今年一季度,平潭部分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分别为36.4%、39.7%、17.3%。 精准施策 走出特色产业路 走进平潭金井湾商务营运中心,金融产业大厦矗立在眼前。在这里,以基金、创投、资产、资本等为主的两岸特色金融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有关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实验区已有金融及类金融企业1854家,与2016年底相比增加了近一倍。 不到2年时间,平潭为何能迅速聚集金融产业?“平潭频频推出金融创新举措,在两岸金融合作、跨境融资、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不断突破。”平潭综合实验区金融办副主任杨哲安说。 去年以来,平潭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两岸特色金融集聚区的实施方案》等,以“政策+平台”组合拳助力“金改”,逐步形成多层次金融体系,已提前完成2020年的目标任务。 近年来,平潭重点瞄准新兴产业,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子。经过进一步梳理聚焦,平潭提出当前阶段优先发展有基础、有条件、占地少、没污染的适合平潭资源禀赋的现代服务产业,即旅游文化康体、总部经济(含金融类金融)、跨境物流、会展、智慧和风能等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目标明确,平潭又是如何发力?结合产业相关政策,平潭进一步丰富财税优惠奖补类型,带动产业发展。仅去年,平潭新落地特色产业项目67个,新增特色产业企业1254家,贡献税收占税收总收入50%以上,平潭还兑现了产业奖补资金9.3亿元。 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聚焦“人兴业旺”,平潭提出实施“两岸英才行动计划”,规划建设一批公租房和人才房,打造“青春驿站”和“英才新村”,目标3~5年内引进5万名两岸大学生。 据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平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44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全省第一。 打开大门 对台对外迈大步 10日,在平原镇山显美村,平潭首家引进的台湾观光休闲农业正忙着火龙果下苗。 该产业由两岸馥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是平潭首家集种植、观光于一体的台资农业企业,公司落地后可与大陆农业企业同等享受农机购置补贴、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农业支援政策和优惠措施。 “在‘惠台31条措施’里,农业方面可享受农机补助等,如台商在购买农业机器方面可享受与大陆农业企业一样的优惠政策。”平潭台湾工作部经济处处长王家龙说,平潭将以此为契机,积极研究出台农业方面的具体优惠细则,帮助台资农业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作为综合实验区,平潭在对台交流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努力建设两岸深度融合的试验田,目前“惠台31条措施”已经落实了23条,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不断融合发展。 去年6月,《平潭综合实验区推动“一岛两标”工作实施意见》印发,率先从资质采认、建筑合作、关检合作、人才引进等方面入手,提出56条工作任务。“实施‘一岛两标’,就是让大陆标准和台湾地区标准在平潭岛内包容共存、互认互通,增强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融合发展。”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那么,如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打造闽台合作的窗口?在平潭,不仅率先采认台湾旅游、建筑、规划、医疗等领域执业资格,还率先实施了台车入闽、五年免签注等创新举措,实现人货往来便利化。此外,在两岸基层治理合作上,平潭首创聘请台湾村里长担任村委会执行主任、开展共同家园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一家亲”的融合融洽的两岸共同家园。 如今,越来越多的“台湾元素”在平潭集聚,累计注册台资企业875家,投资总额达79.26亿美元,3000多名台胞在平潭就业生活,经平潭口岸往返两岸人员突破60万人次。 平潭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为此,平潭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深化改革开放,对标国际先进规则,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力求新突破。去年9月,平潭首次举办高规格的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向世界发布《平潭宣言》并签约6个国际产业合作项目,总投资11.85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