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福建频道>时政> 正文

福建:逐绿前行,守护生态高颜值

2018-03-11 07:53:28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林晨 陈晖
分享到:

东南网3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生态文明体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连日来,如何推进生态省建设,保护好福建“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生态高颜值,让百姓共享更多的绿色福利,成为我省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代表委员们表示,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强调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我省坚持走这样的生态发展之路,去年,再次交出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全优的成绩单。

“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代表委员们说,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嘱托,凝心聚力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

“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力度大。”全国人大代表、三明市长余红胜说,“多年来,福建坚定不移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生态省宏伟蓝图,厚植生态立省的发展理念,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作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投入30多亿元加大全流域生态补偿力度,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厦门垃圾分类试点等一批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38项重点改革任务中34项已形成改革成果,其中11项在省内复制推广。

不仅如此,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努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去年,我省全面推行“河长制”,设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先后开展了畜禽养殖等20多个专项执法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茂兴认为,我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试验区建设的核心,紧紧围绕方案确定的改革试验任务倒排时间表和路线图,大胆试、大胆闯,在全国率先推出一批具有探索意义标本价值的改革举措。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关键在人、关键在发展思路。

如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代表委员们认为,要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引导产业布局、倒逼结构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今年伊始,三棵树入选第二批绿色制造名单,跻身国际级“绿色工厂”行列。“工厂是绿色制造的主体,是推进绿色制造的重要途径。”全国人大代表、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洪杰表示,三棵树既注重产品本身的绿色环保研发生产理念,又注重全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与过程的绿色环保,带动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实现转型升级。

“环保工作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加大环保投入并不意味着增加成本,从长远来看还能产生效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三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黎立璋表示,近两年来,三钢在环保上投入5亿多元,环保运行费用也相应增加了,但三钢的自发电增长30%,设备运行效率提高4%,产生新的效益约8亿元。

如何守护住福建生态高颜值,保护我们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代表委员们纷纷支招。

“通过构建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新型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更好地利用清洁能源,必将对清新福建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修言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泉州市委会主委骆沙鸣建议,将节能作为国家战略,尽快加强《节约能源法》与《可再生能源法》相衔接,大力推进电网、油气管网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动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实现能源清洁化、高效化。

“要加强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把流域的河长制、海域的滩长制结合起来,推进陆域、海域污染物综合整治。”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玉珍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福州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福州市委会主委林绍彬认为,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全局工程,建议建立统一、高效、顺畅的生态警察执法模式,组建生态警察执法队伍,将有利于破解环境执法难问题。

绿色是福建最亮的底色,生态是福建最大的特色。逐绿前行,福建踏上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既要守护青山长青、绿水长绿、空气长净,也要换来产业长兴、百姓长富。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