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 正文

“雄鸡下金蛋”的秘密

2017-12-07 07:36:51 黄如飞 苏益纯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诏安县太平镇雄鸡村49户贫困户,依靠养殖富硒蛋鸡产业实现了脱贫,并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发展——

东南网12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通讯员 吴楠)选鸡苗、勤喂食、捡鸡蛋、忙发货……每天,诏安县太平镇雄鸡村村民都很忙碌。依靠富硒蛋鸡产业,雄鸡村走上脱贫致富路。

而过去,雄鸡村是名副其实的穷村。全村2000余人口分散在5个自然村,人均耕地不足八分。由于交通滞后、信息闭塞,村里没产业,村集体经济长期为零,甚至还欠下30多万元外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多年来的夙愿。”中国移动福建公司驻雄鸡村第一书记方阿树告诉记者,在扶贫挂钩单位的支持下,雄鸡村以40万元为启动基金,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建成20多亩蛋鸡养殖基地,为贫困户提供鸡苗和技术指导等服务,带动全村30户贫困家庭参与养鸡。

因地制宜开启脱贫之路

2014年4月,经多方考察并结合村情,方阿树决定结合诏安海峡硒都的名片,以黑羽乌鸡为主要品种发展林下养殖,主打富硒蛋品牌。他联系村里的贫困户成立景安雄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还注册了“景坑雄鸡”商标。

“一开始,村民都持观望态度,因为这么多年来,没见过谁家养鸡致富的。”村民张东挂说,作为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方阿树的资助下试验养殖了500只,大获成功,也让村两委班子信心倍增。

在扶贫挂钩单位的支持下,雄鸡村开垦荒芜山地,筹资40万元建设养殖场。同时,村里还积极联系工商质监部门,指导建立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产品溯源制度。通过“互联网+”营销模式,“景坑雄鸡”成了京东商城的香饽饽,卖出一公斤90元的高价。

“通过学习十九大精神,我们坚信我们的路子是正确的,脱贫更有信心了!”村主任张镇武介绍,目前,合作社的生产模式是基地集中养殖和分散养殖相结合,并且通过“六个统一”(统一提供鸡苗、统一饲料标准、统一防疫程序、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控制体系)来把控品质,收益按比例分配,实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三赢,“参与管理的贫困户有管理工资及分红收入,未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的贫困户每年也能分红”。目前,合作社蛋鸡存栏8600羽,平均日产2000枚富硒鸡蛋,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5万元。

“多亏了县里支农信贷协会为我们贫困户提供的资金。”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汉林兴奋地说,这几天,自己正忙着购买鸡苗。

原来,诏安县成立支农信贷协会,采取“涉农金融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服务,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缺少资金的问题。县里还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为扶贫对象发展生产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无抵押担保贷款。根据政策,张汉林可申请到5万元贷款额度,而且因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还享受贷款贴息优惠。

辐射带动做大做强产业

“全村原有贫困户49户,占全村人口的6%。通过养鸡,现在所有贫困户都已脱贫了。”方阿树说。

在雄鸡村的辐射带动下,太平镇榕城、河边、太平、科下等8个建制村相继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全镇累计筹集230多万元投建集中养殖基地,吸纳带动225户贫困户,累计饲养规模6.86万羽。2016年,太平镇贫困户增加收入100多万元,有9个村集体脱掉“空壳村”帽子。为把养鸡产业做大,今年起,诏安县政府决定在“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500万元经费,专项用于扶持富硒蛋鸡产业的发展。补助对象涉及在本县范围内从事富硒蛋鸡产业发展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协会、企业等经营主体,或在县外进行诏安县富硒蛋鸡产品展示、推介、营销的经营主体(不含事业单位)。

在集中发展养鸡产业的同时,雄鸡村还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的形式与企业合作发展种植业。去年,雄鸡村引进天硒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600亩山地种植桑葚、艾草、南非叶、金银花等中药材,每年村集体可收入租金2.5万元。村里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闲置山地流转,除租金收入外,贫困户务工人员人均务工月收入2000多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