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报告】变化,从“领头人”说起
2017-10-22 22:08: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房小奇 |
分享到:
|
东南网10月22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记者 郑璜/文 新媒体中心 傅妤/编辑) 1989年12月2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带领地直机关干部参加义务劳动。 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身体力行践行群众路线,倡导推动“四下基层”。在闽东,他曾披荆斩棘步行两个多小时,深入寿宁县下党乡,现场解决发展难题,为下党乡注入致富源动力。这是让总书记深情难忘的一段经历,更是激励广大干部心系百姓、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榜样力量—— 本期的福建故事让我们一起关注作风建设。 20世纪80年代的宁德市寿宁县城区(资料照片)。 习近平曾用“异常艰苦、异常难忘”来形容第一次下党之行。 下党,这个素有寿宁的“西伯利亚”之称的偏远山乡,当时有多穷?时任下党乡党委副书记刘明华这样回忆:没有路,通往四处毗邻乡镇,都得翻山越岭步行10多公里,小贩们挑货进山都不敢进液体货物;没有电,晚上只能点蜡烛、火篾;没有校舍,孩子们只能在庙里上学,正所谓“学生与菩萨同堂,念书与念经同声”;一年里难得放一场电影,放完后一堆孩子都跑到电影幕布背后,想捡电影里射出的子弹壳。 习近平同志当年深入寿宁县下党乡调研。(资料照片) 1989年7月19日中午,烈日当空,酷暑难耐。寿宁县下党乡,与鸾峰桥相望的文昌阁边,一群人从荆棘丛生的崎岖山路走下来。他们头戴草帽,汗透衣背,风尘仆仆。走在最前面的,正是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他们已经在崎岖山路上跋涉了2个多小时。 |
相关阅读:
- [ 10-22]【向总书记报告】厦门蝶变:高素质高颜值的背后
- [ 10-22]【向总书记报告】赤溪扶贫的“蝴蝶效应”
- [ 10-20]【向总书记报告】风起东南 开放大潮逐浪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