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东游镇通过党建引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 魏永青 摄 东南网10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赵锦飞 通讯员 魏剑生)建瓯是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现有贫困村36个、贫困户4889户、贫困人口11047人。面对发展基础差、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等现状,该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各级党组织“一号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精准发力,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支部帮扶 今年56岁的吕元鑫,是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人,自3岁患了脊柱结核病,就一直佝偻着,身高与10岁儿童差不多。高中毕业后,他回村以修理家电为生。然而,40多岁时,他眼睛坏了,再也看不清精细的电路。顽强的吕元鑫转而养殖山羊,经过10多年努力,年收入最高时达到2万元。近年来,由于脊柱变形压迫神经,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作为家庭支柱,他不得不在今年3月把羊全部卖掉,做了手术。 再度陷入窘境的吕元鑫一家,希望重新开始。去年7月,下派该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的郭星峰来到他家,为他带来了扶贫小额贷款申请表。吕元鑫4天后就拿到5万元贷款,一年的利息不到300元。还没摘掉手术康复用的护具,他就跑去预订了100头羊,又预订一块地建设羊圈,全家人对脱贫充满了信心。 针对类似吕元鑫这样有技术、有能力,但缺乏启动资金的贫困群体,建瓯市通过支部帮扶,全面推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机制,让贫困户恢复“造血”功能。截至8月,该市投入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金1200万元,投放扶贫小额担保贷款817户共3904万元。 党建助推 吕元鑫尚有劳动能力,能通过自力更生脱贫,而有些贫困户完全没有劳动能力,就需要靠村集体“兜底”。但有的贫困村自身也是零收入,怎么办? 针对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的现状,建瓯市由村党组织牵头,发展“支部+公司”“支部+合作社”“支部+协会”“支部+基地”等基层党建助推扶贫模式的党支部就有36个,带动贫困户900多户。 “这一个项目,就解决了我们村集体脱贫的难题。”近日,建瓯市吉阳镇巨历口村党支部书记范兴旺对记者说。村里新建的50千瓦光伏电站,从今年1月23日起已发电约3万千瓦时,为村集体增收约3万元。 圣元太阳能是建瓯本土企业,依托其技术优势,该市在贫困村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该市投资1900万元在36个村量身定制光伏发电项目。首批14个村的光伏电站已全部建成,总装机容量692.22千瓦。通过远程监控平台数据分析,每座电站平均每天发电151千瓦时,1千瓦时电卖0.98元。 与此同时,建瓯市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经营,贫困户自愿”的原则,让贫困户自由选择分散或集中式建设光伏电站。分散式,是指贫困户在自家屋顶建设光伏电站。集中式,是指由圣元太阳能集中建设1000千瓦光伏电站,再由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筹资给公司,公司每年给贫困户分红3750元,三年后贫困户这笔小额信贷由公司偿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