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昨夜的厦门,惊艳了世界。600多人的演出团队奉献了一场名为《扬帆未来》的视觉盛宴。
《海·风》 无名英雄,无私奉献 “值了!”4日晚的晚会现场,看到完美的演出效果时,在后台担任音乐总监助理的孙莹格外激动。 作为厦门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从6月13日起,直到8月30日,孙莹带领他的70名同事,在排练现场当了几十天的“超级替补”。此时,正式演出单位中央交响乐团由于参加外事活动,还在境外。而他所属的厦门歌舞剧院,担任排练“替身”的演职人员,总数达到80人。 为了保证最快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晚会在排练阶段就直接用交响乐团与灯光、舞美、节目一起配合,而不是播放录音。“从一开始就知道,最后上台的不是我们。”孙莹说,“但大家没有怨言,更没有丝毫松懈,尽力做好每一个排练细节。” “和中央交响乐团交接后,我们还是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尽量避免正式演出的风险。”孙莹介绍,厦门交响乐团的团员们,不仅动手帮忙搬运大件乐器,还特意为乐池里的谱台灯更换新电池,以确保细节完美,排演顺利。 这场演出幕后,还有无数个“孙莹”。 陈维亚特别提到了20位最后无缘舞台的压脚鼓小演员。 据介绍,晚会最具特色的南音节目,原本计划由一位老南音艺术家和20个压脚鼓小演员共同完成;但几番修改后,导演组最终决定只保留一位南音艺术家。 “这项技艺民间艺人练了一辈子,而这20个孩子几乎是零基础的,他们苦练了2个月,每天要把脚架在鼓上练习七八个小时,经常是排练完连脚都抬不起来了。”陈维亚心疼地说,这么高强度的排练,成年演员都感到非常吃力,而这些孩子最小的5岁,最大的也不过12岁,十分刻苦努力,一句累都没有喊过。告知他们要离开时,他们也二话不说。“每每想起他们没能参加正式演出,都觉得非常遗憾,很过意不去。” “有太多太多的无名英雄为这台晚会默默奉献,我们无法一一感谢,但他们的付出,我们没有忘记。”陈维亚说。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