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结好19对国际友城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厦门朋友圈尽显国际范

2017-09-01 08:20: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远隔重洋,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厦门市树也是当地街角的“常客”;日本佐世保市的厦门公园里则开满了厦门市花。

_DSC0921.jpg

环岛路上 的99尊马拉松群雕亮相将马拉松精神永远地凝固在这条“最美马拉松赛道"上。2006年,厦门市政府还曾将该组群雕中的两座赠送给希腊马拉松市。(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东南网9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 林泽贵) 行走厦门,凤凰木和三角梅随处可见。远隔重洋,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厦门市树也是当地街角的“常客”;日本佐世保市的厦门公园里则开满了厦门市花。

厦门元素还在更多城市留下印记。比如,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市建有小白鹭和黑天鹅的“姐妹鸟”雕塑,菲律宾宿务市把每年10月26日定为“厦门日”。

这些城市有一个共同身份,都是厦门的国际友好城市。

“我们缔结友城,重视质量而不追求数量。”厦门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李啸萍说,厦门选择形态相近、经济互补的港口、旅游城市当朋友,保证了在科教文卫、经贸往来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中有项目、有实效、有影响,这也为厦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搭建了桥梁。

精选友城 提升影响力

今年1月2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25位特邀运动员及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名参赛者。这项比赛创办于2003年,2007年起被国际田联评为“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

从无到有,再从有到优,厦门马拉松得到了希腊马拉松市的鼎力支持。2008年,马拉松市市长携圣火火种访厦,这是圣火首次离开故土。次年,马拉松2500周年庆典全球启动仪式又选择了厦门。就在当年,两座城市缔结为友城,随后交流更加频繁。

厦门与法国尼斯市的结好亦是如此。1986年,两座城市在中法友协牵线搭桥下建立了联系,随后双方保持往来。2014年,两市在旅游领域互动升温,长达28年的交流最终“修成正果”。

“缔结友城不能一厢情愿,更没办法一蹴而就。”李啸萍说,厦门设置了城市形态相似、经济互补的择友标准,同时强调双方要有实质性的交流合作。

因而,尽管19对国际友城的数量不多,但无论是最早的英国加的夫市,还是近年的泰国普吉府,与厦门的交流合作中都做到了有项目、有实效、有影响。良好的互动,也吸引了包括友城居民在内的境外人员来厦工作生活。据统计,去年来厦境外人员在全国130个重点城市中位居第8位,厦门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国际友城是厦门对外交往的重要渠道。”李啸萍说,厦门一方面把友城渠道当成吸引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为发展提供动力和后劲;另一方面,举办各类友城交流活动,提升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

注重实效 增强获得感

9月18日,2017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将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投洽会规划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展位数约4500个。

投洽会发展壮大,国际友城功不可没。“一座城市在开展重要国际活动或者寻求国际合作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友城。”李啸萍说,当年厦门邀请国际友城组织代表团前来参会和设展,他们成为最主要的参展力量,即便是今天他们仍是积极的参与者。

当然,友城工作的意义不能仅以经济指标来衡量,也不能局限于经贸往来。这样一座资源宝库,需要各部门一起挖掘,向科教文艺、医疗卫生、城市建设等领域拓展,才能“接地气”,让老百姓感受到实惠。

童佳鑫是厦门市人民小学六年级学生,不久前作为中国校园足球U12队的主力队员,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谊赛。如今,他已经以特长生身份被厦门二中录取。在这里,童佳鑫有机会得到更好的训练。该校校长吴启建介绍,厦门二中计划和法国尼斯、德国特里尔等友城的足球俱乐部、特色校互派学生学习。

循国际友城途径,厦门市民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日前,厦门市凤凰花艺术团在新西兰惠灵顿,用轻松欢快的舞蹈、优雅大方的民乐,庆祝两市结好30周年。此外,厦门还多次组织跑步爱好者前往马来西亚槟城等地参加友城马拉松等。

除了“走出去”,也有“引进来”。李啸萍说,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心血管外科专家组、美国霍普金斯医院分别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妇幼保健院开展学术和临床交流。在全方位、多层次的友城交流中,越来越多厦门市民从中受益。

融入全局 拓展朋友圈

8月25日,中欧班列(厦门-莫斯科)建发专列开通。这是厦门首条定期双向中欧班列,在运输商品前往俄罗斯的同时,也为厦门带回沿线国家产品。古代欧洲的商旅驼队来华需要一两年,现在只需13天,而与传统海运相比,也快了至少一周。

尽管厦门在中欧班列途径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尚未有友好城市,但此前与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市结好,为打通这条黄金通道创造了有利条件。“友城交流具有带动性和延展性。”李啸萍说,“我们往往以友城为基点,拓展周边城市,拓宽有效的交流渠道,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事实上,厦门同样有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直接举措。以邮轮产业为例,厦门已经开通了到日本佐世保市的邮轮航线,同时谋划开通到菲律宾宿务市、马来西亚槟城市、印度尼西亚泗水市和韩国木浦市等特色邮轮航线。

在平台搭建上,中国(厦门)国际友好城市论坛是每年投洽会期间的重要论坛之一。每两年一次的南洋文化节,由厦门与在厦的菲律宾、泰国、新加坡三家总领馆合作举办,是厦门乃至福建加强与东盟交流交往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

莫妮卡·桑切斯是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国际关系和姐妹城市局局长。“厦门融入‘一带一路’的做法值得学习。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厦门的自贸试验区优势,推动双方进一步在科技、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她说。

“我们会更加注重在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合理完善友城整体布局。”李啸萍举例说,土耳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厦门将和其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缔结友城关系,在石材贸易乃至港口方面展开进一步的合作。

名片

南洋文化节

南洋文化节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厦门乃至福建加强与东盟各国交流交往打造的重要平台。文化节举办以来,规模、水平、影响力不断提升。2016年第五届南洋文化节,成为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19个项目中唯一一个由地方政府牵头主办的项目。

厦门国际友好音乐会

厦门国际友好音乐会由厦门市友协2011年首创的以艺术会友,通过优秀文化的展演,搭建与外交官、在厦外籍人士等沟通交流的平台。音乐会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层次和规模不断提升,各国驻华外交官、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友城市长、厦门市主要领导等都曾出席音乐会,逐步成为厦门市国际友好交流的品牌活动之一。

厦门尼斯国际嘉年华

法国尼斯嘉年华狂欢节是全球规模最盛大、最著名,也是历史最悠久的狂欢节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是尼斯的国际友城,今年5月11日至14日,2017厦门尼斯国际嘉年华在集美新城市民广场开幕。不仅获得了法国尼斯狂欢节在中国的唯一授权,还引进了2017年法国尼斯狂欢节的主题彩车,为游客们呈现狂欢节的精髓。这也是法国尼斯国际嘉年华首次走出本土。

IMG_8875.jpg

南洋文化节已实现东盟十国全员参与(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IMG_8914.jpg

南洋文化节已实现东盟十国全员参与(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IMG_8916.jpg

南洋文化节已实现东盟十国全员参与(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IMG_6837.jpg

九·八投洽会(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IMG_6894.jpg

九·八投洽会(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_DSC3689.jpg

尼斯嘉年华首次走出国门来到厦门(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在2017思明区国际社区慈善文化节上,官任社区的中外家庭互赠手印、交换签名。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特写:

“小联合国”官任社区

东南网9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 林泽贵) 思明区官任社区是厦门最“国际化”的社区。到社区辖内筼筜湖边上的咖啡一条街走走,随时都能遇见各种肤色的外国人。据统计,这里长期居住着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名境外人士,俨然一个“小联合国”。

为什么他们都选择官任?“环境美,基础设施好,本地居民也热情友好。”来自法国波尔多的Gregory说出了大多数人的想法。他在筼筜湖畔经营一家法式餐厅,十几年前刚到中国时走过很多地方。Gregory说:“北上广深港都去了,最后厦门留住了我。这里和我的故乡波尔多很像,靠海、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厦门是我的第二故乡。”

近年来,官任社区积极搭建平台,打造国际型的时尚社区,让不同民族、不同国籍、不同文化、不同层次人员多元共存,和谐共处。在社区里,经常可以看到法国人Chantal带领着一群外籍女士做环保、做公益。2014年成立至今,这支厦门首个“洋妈妈”巾帼志愿队忙碌于义卖活动、跳蚤市场等。“刚到中国时,我们得到大家的帮助,现在希望能为这个城市做些事。”她说。

现在,社区不仅有“洋妈妈”巾帼志愿队,还有外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辖内其他“新晋”外籍人士提供生活、就医、就学、休闲等方面的信息帮助。

官任社区是厦门开放包容、温馨宜居的生动例证。据统计,2016年来厦境外人员在全国130个重点城市中位居第8位。一些“老外”客居厦门十多年,有的与厦门本地人结了亲、成了家,有的学会了闽南话,有的成了“厦门通”“中国通”。

人物:

“老内”潘维廉

东南网9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 林泽贵) 潘维廉在厦门大学任教,是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虽然来自美国,但他自称“老内”,不喜欢人家叫他“老外”。

这位“老内”与厦门结缘很早。1988年,潘维廉从美国瓦尔登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后,就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从美国来到厦门。回想当初,他说选择到厦门,是因为历史以来厦门、福建相比其他地区更加开放。而最直接的原因,则是当时厦门大学允许外国人拖家带口学习中文,还提供宿舍。

本想在厦门学一两年中文,再去其他地方,没想到,这一待就是29年,还成功应聘成为厦门大学MBA教师。“我喜欢厦门,一辈子、两辈子都想住在厦门。”潘维廉说,自己一来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和这里的市民。这不仅体现在他1992年就申请了在中国的永久居留证,更体现在他那地道的闽南话口音里。

61岁的潘维廉,见证了厦门一步步变成美丽的国际化都市,作为“厦门通”,也希望能为厦门的建设尽一份心力。2002年,厦门参加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国际花园城市评比,他就作为厦门代表团参评的主陈述人,把厦门介绍给世界。

为了让更多外国人了解厦门和中国,潘维廉还制作了英文网页介绍厦门和福建,由他撰写的《魅力厦门》《魅力福建》等中英文版系列图书,已经成为外国人游厦门、福建的必备读物。

“我想是政府有远见的措施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厦门工作,让厦门成为一座美丽的国际化城市。”潘维廉说,相比刚来厦门时,厦门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国际化了。

每次听到有人说“厦门是潘维廉的第二故乡”时,他总会立即纠正:“厦门就是我的第一故乡,在美国,我住得最久的是加州,也才7年。在厦门,我住了29年。”

“因为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世界再度聚焦厦门。”潘维廉说,他希望厦门更加国际化,让“老外”和“老内”在这里更好地互相学习、互相理解。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