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闽东全身心投入脱贫工作
2017-08-25 09:06:19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赵舒文 |
分享到:
|
时任宁德地区行署专员陈增光回忆—— 宁德那个时候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被人说成东部沿海“黄金断裂带”。 习近平到任宁德不久,就带着我们几位地区领导,走遍了闽东9县,明确提出将脱贫作为闽东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全身心投入。后来,他将对宁德工作的总结,整理成书,书名就叫《摆脱贫困》。 当时,干部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希望一下子抱几个“金娃娃”,上些大项目,改变落后面貌,他却给我们“泼冷水”。 在他看来,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发展总要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诸方面的制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宁德需要的是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找准比较明确的脱贫手段,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 这些思路,既贴合闽东实际,实事求是,使闽东人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又凝聚人心,振奋士气。它们不是凭空而来,靠的是习近平在基层的深入调研。 而“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下党之行,更是让习近平过了20多年还难以忘怀。2014年3月,他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仍然深情忆及当年在福建寿宁下党乡的调研往事。 下党乡,被称为寿宁县的“西伯利亚”。1989年6月,时任乡党委书记杨奕周在参加宁德地委工作会议时,站起来“放炮”:对贫困地区,上级要关心,要扶贫。习近平当场跟他约定,一定要去下党一趟。 不到一个月后的1989年7月19日,习近平就带领我们地直和寿宁县相关部门负责人30多人,去下党乡现场办公。 杨奕周拿着柴刀走在前面,我们头戴草帽,脖上挂着毛巾,每个人拿个竹竿、木棍当手杖,跟在后面。大家顶着烈日,走上一段缓口气,汗水像泉水一样冒出来,衣服湿透了一次又一次,走了2个多小时山路,中午才到下党村。 下党之行,让习近平记住了下党之苦:村民怕养大猪,都是深山,抬不出去;小贩们进山不敢挑液体货物,不少村民连酱油都没见过…… 第二天在寿宁县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习近平当场拍板决定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 1989年7月26日和1996年8月7日,他又2次到下党,协调解决当地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习近平在宁德工作一年11个月,基本走遍了所有的乡镇。当时没有通路的4个特困乡,他去了3个。 1990年4月,习近平调任福州市委书记,我们在基层交接,选择的地点是他的扶贫挂钩县福安和全区最边远最贫困的寿宁县。两天时间里,轻装简行,清茶一杯,便饭一餐,不搞迎来送往请客送礼,我们讨论最多的还是如何巩固脱贫成果。 在宁德提出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到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构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与人大代表讨论时再度强调,当前脱贫工作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满满的为民情怀,是习近平不变的初心。 |
相关阅读:
- [ 08-18]邵武:贫困户脱贫有“大树”靠
- [ 08-11]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艾力更·依明巴海:坚定坚决贯彻新疆工作总目标
- [ 08-03]省领导到宁德调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
- [ 08-03]省领导到宁德调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
- [ 07-28]这里的贫困户靠生态食材脱贫
- [ 07-27]福建日报记者牵线搭桥 脱贫户帮贫困户解养羊难题
- [ 07-24]诏安脱贫攻坚:一只鸡,一颗梅,一条脱贫路
- [ 07-20]银政校携手 共助农村脱贫攻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