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乡学复苏的“西林模式”

2017-07-28 08:09:20 谢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教育补短板,不仅需要政府投入,也要鼓励社会参与。在云霄县,当地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助力教育发展,探索出一条——

东南网7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在一些地方,农村家庭为解决孩子教育问题举家迁到县城,部分乡村教育出现了“空心化”倾向。然而,在云霄县,每个村最漂亮的建筑,几乎都是学校。好教师愿意往农村跑,不少县城的儿童特地到乡村读幼儿园。

这些“用脚投票”的现象背后,是城乡教育资源的逐渐均衡。

记者采访发现,“乡学复苏”背后有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村级基金会的鼎力支持。

曾被云霄人称为“西林样本”的西林村,最早启动村级教育基金扶持学校。在基金会的扶持下,村里有占地近30亩的西林小学,还有全省首家由村级引进台资创办的乡村幼儿园——大地幼儿园。由于硬件好、师资队伍强,园内200多名学生有近一半来自于县城和周边村。

2005年,西林小学所在校舍被鉴定为D级危房。当时,小学占地只有一亩多,一下雨就漏,学校只能放假,还要花半天时间清理。本村教学环境差,教师编制总是招不满,学生纷纷外流。但去县城上学不易,当时到县城的公路尚未拓宽,学生每天步行上下学要花一个多小时。

备尝硬件缺失之苦的西林村民决定迁校。但困难很明显,一来县镇两级财力有限;二来村里没有那么大的空地。

在村委会的倡议下,这些问题被拿到村民代表大会上讨论。没想到村民们的意见出奇地一致:钱不够,村里捐;没场地,几十户村民商量让出自己的菜园。

不到两个月,几十户村民就以极少的补贴,转让了自己的菜地果园。有几户村民干脆不要征地款,直接要求转为给学校的捐资。村里出外的能人带头捐资,很快凑齐300多万元,作为教学楼建设和投入资金。

2007年初,崭新的西林小学建成,同时成立的还有西林村教育基金会,由村民和乡贤自发捐资,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共同审核管理,专项用于扶持村里学校的良性运作。

村里的幼儿园是该基金会的另一得意之作。该会出资200多万元,建起1800多平方米的校舍,随后引进台湾大地幼教机构,通过股份制形式合作办学,成为全省首家由村级引进台资创办的乡村幼儿园。

“只把学校建好了还不够,要让孩子们读好书,持续为师生们提供良好的服务。”基金会秘书长张铭超说,基金会设立了奖教基金,为所有教师免费提供食宿。此外,1到3年级教师每月补助400元,4到6年级教师每月补助700元,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的,还给予年度额外奖励。

“在村里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学校的学生成绩综合评定连续4年在全县农村学校中排名第一。”西林小学校长张晓洁说,刚开始政府为了鼓励“西林模式”,在师资配备等方面特意给予倾斜,但最近几年不用政府鼓励,好的老师争着来。

“西林模式”的成功大大鼓舞了其他乡村。莆美镇阳下村、云陵镇下坂村等纷纷建立村级基金会,扶持本村学校发展。

以下坂村为例,该村是户籍人口9000多人的大村,但2007年以前,学生优秀率只有13%,及格率只有30%,每年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寥寥无几。2007年6月,村干部带头捐资,带动经济能人和群众一起捐资助学,不到一个月就捐资739万元,在省民政厅登记成立了“下坂助学奖教基金会”,建立了奖教助学的长效机制。同时,实行了“五位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由“村委会、基金会、老年会、监事会和学校”五位一体对学校工作齐抓共管。如今,考上县重点中学的学生每年有近50位,学生不再外流了。

除了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助力教育,云霄还实行了强校带弱校、名校带分校等城乡教育补差补弱措施。2015年,云霄首次挺进“漳州市初中教育先进县”,城乡多所初中校在全市排名均大幅提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