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有缘得识廖俊波。五年来,我和省委政研室经济一处的同志六到政和调研慰问,其中有两次是廖俊波亲自陪同,彼此进行了深入交流。2012年4月,我们到南平市、县调研经济运行情况,在政和县初次见到了担任县委书记不到一年的廖俊波。那时的他,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温和而有力。2014年7月,按照省委办公厅厅务会议安排,由我负责联系南平市委办,具体挂钩帮扶政和县杨源乡洞宫村。同年9月,我们赴政和县调研和慰问时,再次遇到廖俊波,刚毅的脸庞依旧洋溢着亲切的微笑,透着几分辛劳和沧桑。
两次见面,匆忙而短暂,但他那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的工作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自称“樵夫”的县委书记的工作激情和韧劲,让我们感到由衷钦佩。
“樵夫”开路
——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交通是政和过去的劣势。宁武高速通车之前,政和的出县道路不多。2010年3月,我们曾经赴政和调研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从寿宁前往政和一路驱车4个半小时,山高路窄,崎岖难行,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条省道。往建瓯的另外一条省道是最方便的出县道路,但到沿海也得6个多小时。
“政和虽然有丰富的农产品、竹制品等农业特色资源,但由于交通发展滞后,很难吸引客商投资。”2012年4月,廖俊波在陪同我们调研过程中多次讲到这个问题。他说,政和是我省欠发达县,交通落后是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也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不过,政和很快就会通上高速公路,这种情况也将得到改善,届时县里确立的农业、工业、城市、回归四大经济发展潜能就能得到充分挖掘,县域整体经济也会步入发展快车道,老百姓奔小康的步伐会更快。
两年后,我们再到政和,宁武高速通车了,交通条件已经大为改善。快到城区的时候又看到了热情洋溢、笑容可掬的廖俊波:“来来来,我先带你们参观一下工业园区。”原来,政和的经济开发区已经建立起来了。我们一路走、一路聊,车窗外一个初具规模的园区扑面而来,一块块平整好的土地,一栋栋建设中的标准厂房,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机电产业展示中心、政农食品公司、欧圣实业饲料厂……一个个新引进的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
我们诧异工业园建设速度之快,也诧异企业入驻数量之多,一个山区县是怎么做到的?“交通的变化,让政和这个‘省尾’变成了南平近海的前沿,带来的是区位条件改善的重大契机,让山区有了‘弱鸟先飞’的基础条件,我们如果不抓住这个机遇,可就成为政和的罪人咯。”廖俊波给了我们答案。
为了抢抓机遇,以廖俊波为班长的县委抓住交通改善的契机,确立了举全县之力建设政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克服种种困难,调动县内外各种资源,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了抓好建设,他牵头抓征迁,节假日都在一线度过;为了抓好招商,他亲自担任并联审批工作组组长,逐一研究审批环节的难题。难怪有人说,“园区是廖书记用脚步丈量出来的”。
短短两年时间,政和已跳出了“省尾”。园区入驻企业86家、总投资78亿元。在2013年发布的县域经济评价排名中,政和县经济发展指数位次提升了35位,上升幅度全省最大。
政和是如何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的?调研结束后,我们作了一些分析,写了一份《政和县快速发展的几点启示》调研报告,刊发在《政研专报》2014年第42期,认为政和确立了符合县情的发展思路、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坚持走产业集聚集约节约的路子、依靠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发展环境等,对欠发达山区县加快发展、后发赶超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廖俊波看到调研报告后,又同我们进行了沟通交流。他说,摆脱贫困、总结普遍规律,一直是他想做的事情。随后向我们要去了20份,说要让县里干部一起来学习研究。
“樵夫”砍柴
——忘我挥刀、激情似火
“廖书记提倡领导干部要带头谋在一线、冲在一线、干在一线,在一个个项目工作中挑重担、当先锋。”在政和调研时,分管县委办的常委如是说。
身先以率人。政和的领导干部都说,廖俊波在政和工作的这些年,身为班长,以身作则,双休日、节假日大多都在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征地拆迁等一线,带着大家苦干实干。
正是因为长期在一线,廖俊波对政和发展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交谈时,他总是充满激情,特别希望在短时间内把情况说明白、讲清楚,希望我们更多地了解县情,帮助出谋划策。近三年过去了,廖俊波绘声绘色的讲解依然浮现在眼前——
分析优势,政和有绿色生态、区位交通、政策帮扶三大优势……
规划路径,坚持产业集聚集约节约路子,做大县城规模,集中精力建设政和经济开发区……
做大产业,巩固发展茶叶、竹制品、锥栗等传统产业,重点打造浙商园、电机产业园等专业园区……
优化环境,率先推行并联审批制度,建立工作落实、创业激励、社会维稳等工作机制……
印象中,廖俊波一聊起政和,总有说不完的话;一谈到工作,总有使不完的劲,感觉他时时刻刻都在推介政和、宣传政和。即使在用餐时,廖俊波也不忘当好政和的“推销员”。他拿起桌上一罐葛根饮料,仔细向我们介绍作物怎么种植、产品怎么加工、含有多少种有益元素,“多喝多健康哩”。不一会儿,又夹起一个灯笼似的小辣椒,推介起政和的高山蔬菜。“毛主席说,不吃辣椒不革命。不过,政和的高山小辣椒味美不辣,蔬菜清脆甘甜。我们正在建设千亩蔬菜示范基地,政和蔬菜很快就可以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了。”
回想起和他交谈交流的每个细节,我们感到廖俊波一心扑在工作上,满脑子想的都是政和的发展。言行间充满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自信,无时无刻不在带着我们进入政和发展的情境。这情境,就像一部电影,廖俊波作为导演、主演,真真切切地叙述了政和这样一个山区县的崛起之路、干部的奋进之路、百姓的脱贫之路……
“樵夫”负薪
——温暖千家、照亮民心
我们的挂钩联系点——政和县杨源乡洞宫村地处偏远、山高路弯,从乡里出发,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村里。
“洞宫村是政和的缩影,虽然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但发展条件比较一般,对外界来说,那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啊。”多次到洞宫村调研的廖俊波,向我们说起村情时,饱含深情而又略带遗憾。洞宫村因洞宫山得名,山奇峻,水秀美,树成荫,而且有独特的土木建筑,又是闽北闽东红军会师地,生态、人文、红色等旅游资源汇集。但是,基础设施薄弱却成为掣肘旅游经济发展的短板。
“前些年,我们将洞宫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一些基础设施有了改善,可旅游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能不能帮助洞宫村争取些项目,帮助村里老百姓办些实事。”说起洞宫村的发展,廖俊波言辞恳切,透出一丝忧虑、一丝牵挂、一丝期许。
在结束洞宫村的调研和慰问之后,我们帮助协调了“一事一议”项目,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很快地,那里的红军会师纪念碑建起来了,观光步道也修起来了,洞宫村的旅游设施初见雏形。
让山区群众脱贫,是廖俊波心头的大事。不仅是洞宫村,我们曾经去调研考察的铁山镇东涧村、石屯镇石圳村也是如此。
在铁山镇东涧村,廖俊波找来了花卉种植能人,把外出打工农户的闲置土地流转起来,发展了400多亩的花卉基地,吸引5家企业落户,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石屯镇石圳村,廖俊波多次到村里调研,帮助协调推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恢复古朴的村容村貌,让那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白茶小圳,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几番。
这些年来,我们亲眼目睹了政和城乡的巨大变化,亲身感受了当地干部群众对廖俊波的崇敬之情。对群众,廖俊波用真心真情,办好事实事,换来了胜过金杯银杯的群众口碑,得到了高于金奖银奖的群众夸奖。
这就是我们记忆中的“樵夫”廖俊波,一个踏实担当的人,一个精神振奋的人,一个一心为民的人。
碧血丹心铸英魂,为政当学廖俊波。他走了,却为广大党员干部立起了一面明亮的镜子。对我们来说,留下的不只是回忆,还有那坚定的方向、坚毅的品格、坚实的脚步……
(作者王耀明系中共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