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郑璜)福建的高校和大型科研院所较少,科研资源相对不足,如何引进、整合和集聚优势科技资源,解决制约福建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探索出一条新路子,这是推进福建产业向高端攀升的关键。 “6·18”是技术、行业、创新的风向标。记者在今年“6·18”上发现,福建正坚持在立足自主创新的基础上,面向国内外获取创新资源,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实现高端跨越式发展。 海内外的科技创新资源正成为全省产业创新的重要技术源和项目源。企业找到了国内外合作伙伴,海外技术找到了中国的落地企业,国内外科研机构纷至沓来,随着成功的范例越来越多,项目、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集聚整合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引进“大院大所”催生创新“核裂变” “这条硫化鞋自动生产线在传统制造业中引入工业机器人,运用三维视角提取鞋子模式、进行喷胶工艺,全自动控制设备,使人工成本降低57.5%,产量提升1.3倍,预计年产值超过1亿元。”泉州华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6·18”上,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与泉州华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硫化鞋自动生产线”成功签约。华宝智能主营制鞋生产设备,处于初创阶段,技术力量薄弱,与研究院合作后,研究院集合院里和华中科大相关专业18名专家,组成核心团队,攻关关键技术,为企业提供了一整套技术方案。 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王江平说,研究院面向“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升级创新工程和“泉州制造2025”的需求,从创新技术、服务企业、孵化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助力泉州制造业的升级。 这个研究院由泉州市政府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目前,已引来15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并聘请15名专家,建立了省级院士工作站,成立两年多来,为泉州中小型创新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展开深入研发提供支持,与泉州企业的合作项目达60多个,其中12个项目已成功转化。 像这样的研发机构,正在成为我省产业生态圈的源头发动机。近年来,我省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等在福建落地建设,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激发出强大的产业转型升级新动力。 业内人士感叹:“引进一个‘大院大所’,就能带来一批创新团队和项目,成长起一批科技型企业,培育出一个新兴产业集群,催生了创新‘核裂变’。” |
相关阅读:
- [ 06-19]"6·18"首个高中生社团参展 福州八中化学分析研究小组亮了
- [ 06-19]第十五届“6·18”华侨华人项目成果(泉州)专场对接会成功举办
- [ 06-19]第十五届“6·18”开幕 首日40个项目现场签约
- [ 06-19]“6·18”首日福建24个民企项目签约 99个PPP项目亮相
- [ 06-19]东南网事:福建日报新媒体矩阵亮相“6·18”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