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教育,增加厦门幸福砝码
2016-04-22 09:53:3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城市承载力,既包括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基础设施承载力等硬指标,又涵盖公共服务承载力等软约束。在城镇化进程中,不少城市服务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从侧面反映了公共服务承载力的欠缺。以教育为例,厦门正努力弥合岛外与岛内、外来人口和当地居民在享有公共服务上的剪刀差—— 均衡教育,增加厦门幸福砝码 东南网4月22日报道 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 杨珊珊 岛内生活岛外工作的无奈 侯向冬是厦门市海沧区一家化纤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去年8月,他下决心卖掉岛外的住房,咬牙买下思明区嘉莲街道松柏社区的一套二手房。 换房子后,生活多了许多不便。“以前步行到单位只需10分钟。现在每天上下班得多花1个小时。”他说,来回奔波,经常令他精力不足。不过,这并非他一时脑热的决定,而是一家人商议后的共同选择。“女儿今年4岁,已经到了入托的年龄,思明辖区幼儿园、小学的教学质量要优于岛外。”侯向冬说。 在厦门,“生活在岛内,工作在岛外”的人不少。这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在厦门本地网络论坛开设了一个以此为主题的帖子。有人吐槽:“早上6点起床出门,晚上7点进家门,小偷要偷我家,可以慢慢翻。”有人无奈地说,想住岛外,可配套服务真的跟不上。还有人感叹道,同在一座城,差别咋这么大? 这一群体的抱怨,反映了公共服务承载力在地域间的差异。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的高惠燕曾带调研团队做过研究,她认为,城市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有限,受分布不均及区域分割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居民获取优质资源的便利程度也不同。“具体到厦门,其实不只是教育资源,连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岛内密集、岛外稀少,老区过剩、新区不足的问题。”她说。 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齐晓玲表示,1980年,厦门岛内的湖里区,设置为厦门经济特区;4年后,特区扩大到全岛,而岛外直到2010年才正式并入特区。受限于政策等因素,岛内岛外经济、文化、城市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应将优质资源向岛外倾斜,促进岛内外对接。”她说,唯有实现岛内岛外公共服务均等化,岛外才能真正吸引外来人口和常驻居民。 |
相关阅读:
- [ 03-20]厦门均衡教育亮点纷呈获点赞 近20年来出台多项招生政策
- [ 08-24]统配招生之争是均衡教育的“阵痛”
- [ 05-08]莆田荔城区:均衡教育让孩子公平“追梦”
- [ 11-17]南平市延平区改善教学环境:均衡教育加码 薄弱学校加分
- [ 08-29]均衡教育不断“加码” “薄弱”学校频出佳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