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时政报道 > 正文

福建省人大代表建议:加大对民族乡村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2016-01-13 21:56:14 张立庆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张海燕  
分享到:

宁德代表团审议福建省政府报告

东南网1月13日讯(本网见习记者 张立庆)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因地因人因需施策,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18年现行国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现行省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摘帽。《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未来五年,福建省全面推进脱贫攻坚。

30年前,地处闽东的宁德尚属我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9个县有6个属国定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超过77万,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省末位。30年来,宁德人民顽强拼搏矢志脱贫。在今年的福建省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来自宁德的省人大代表对于如何进一步摆脱贫困,如何精准扶贫方面带来了什么样的建议呢?

钟晓惠:提高重点县建设开发资金补助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精准扶贫要充分考虑因地因人因需施策,省人大代表、宁德市霞浦县崇儒乡乡长钟晓惠为此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十三五”期间,省政府将一些未有干线乡镇的道路建设项目列入享有2014-2018年“一事一议”国省干线建设省补奖励政策的范畴。二是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给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适当提高资金补助,帮助解决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交通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难筹措的问题。“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当地群众托付给我的一个重任。”钟代表说。

此外,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当地群众希望她还能向大会积极建议,希望能扶持一下农村电商产业的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的未来五年,实现“互联网+”行动计划,让她兴奋不已,但是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究竟该怎么建立,她很是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制定更为详细的政策,比如建立“农户+企业+电商”的发展模式,满足当地群众的致富需要。

钟冬季:加大对福建省民族村转移支付力度

历史上“遂山林而居”的畲族,是闽东的特困群体。宁德全市共有畲族人口19万左右,为全国最大的畲族群众聚居地。以往,他们大多居住在半山腰间的茅草房中,生产生活环境恶劣,与外界联系沟通很少。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开展省直部门、沿海发达县(市、区)挂钩帮扶民族乡等工作,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特别是2012年省政府“五条措施”政策以来,民族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得益于不断加大的政策帮扶。2014年全省民族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63.70亿元、财政收入3.67亿元,民族乡农民人均收入大大提高。

但目前,省政府“五条措施”优惠政策主要针对民族乡,据统计,全省567个民族村,属民族乡所在地的民族村只136个,另有431个民族村都在非民族乡,全省19个民族乡少数民族14.7万人,占民族乡村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4.0%,非民族乡的民族村少数民族人口28.7万人,占民族乡村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6.0%。以宁德市为例,全市242个民族村,9个民族乡有71个民族村,另171个民族村都在非民族乡,这些非民族乡的民族村,未能享受到省政府“五条措施”的有关民族优惠政策。

2014年《福建少数民族乡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显示,全省民族村人均村财收入140元,民族乡人均财政收入817元,对比全省人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140元,民族乡村财政状况难以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总体上民族村还比较落后,难以对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支持和服务。省人大代表钟冬季建议,要继续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帮扶民族乡加快发展五条措施的通知》要求,完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可将挂钩帮扶进一步延伸到全省19个民族乡以外的431个民族村,逐步加大对民族乡村转移支付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每个民族村转移支付资金10万元。

在宁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会议上,宁德代表团表示,30年来,宁德市一张蓝图绘到底,贫困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的77.5万下降到11.3万(国定贫困线),农民年均收入达1.13万元,脱掉了多年福建省“垫底”的帽子。当前宁德正在重点培育冶金新材料、电机电器、新能源等三大千亿产业集群,相信随着全市产业的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将给群众生活带来一系列新变化。对于千亿产业的发展,他们也希望省里能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宁德产业集群的建设,带动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当地群众不仅能够尽快脱贫致富,也能在2020年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