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7日讯(通讯员 厉晓伟 崔敏)10月31日,章丘百脉泉广场上人头攒动,近万人齐聚章丘市百脉泉广场上2015年大葱节暨章丘名优农产品展活动。期待新科“大葱状元”评选,逛逛各种琳琅满目的农特品展,成为众多市民周末的一大“乐事”。章丘大葱、明水香米、龙山小米、鲍芹、白莲藕、有氧猪肉等近百种生态绿色、安全放心的名优农产品,齐聚百脉泉广场展示展销。 章丘现代农业发展秉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科技化管理、组织化经营、品牌化运作、市场化营销、生态高效化发展”发展路径,壮大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丰富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农产品安全体系,推进品牌化建设。2015年,章丘市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济南市首个“国字号”现代农业示范区。此外,章丘依托大葱这一农业特色资源,保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监管,一葱一“码”维护品牌价值。 科学规划布局 借“互联网+”跨界发展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一轮竞争中,章丘秉承顶层设计理念,坚持由政府主导确定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目标,科学规划引领发展。据统计,目前,章丘市家庭农场达到2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50家;济南市级农业园区49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济南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共计58家,有力激发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活力。 得天独厚的禀赋,赋予章丘农业旅游这一跨界业态的先发优势。以旅促农,以农促旅,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实现互惠共赢是章丘市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探索。目前,章丘市已发展农业旅游强镇7家、特色村6家、省市示范点12家,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营业收入2亿元、农副产品收入1.5亿元。 此外,借着“互联网+”时代的东风,章丘也尝试破题农产品电子商务,按照“协会+公司”形式,依托章丘百农发展有限公司创建章丘现代农业信息网和“百农”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外联淘宝等第三方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及物流、金融结算等供应链体系,推动章丘农产品电商营销高起点起步、低成本运营。同时,坚持电商经营与实体销售相结合、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加快实施品牌农产品“后备箱”工程,促进农业基地园区与旅游景点联营联销,支持建立品牌农产品展示营销中心和专卖店,探索连锁经营、直供配送、社区营销等流通新业态。 奉献放心农产品 给大葱上“身份证” 大葱是山东章丘农业的重要地理标志和珍贵历史文化名片。章丘大葱素以“葱高、白长、脆嫩、味甜”而著称,尤其适合生吃、蘸酱,入口完全没有普通大葱的辛辣口感。大葱种植在章丘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公元1552年,明世宗曾封章丘大葱为“葱中之王”。 目前,章丘大葱种植总面积达到12万亩,年产量达到6 亿公斤,实现年产值7亿多元,从业人员达到了10万人以上,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章丘大葱的品牌价值也由2009年的22.74亿元,增加到现在的29.04亿元。2014年,章丘大葱荣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成为第一批获评省长质量奖的农业项目之一。 章丘市依托这一独有的农业特色资源,不断加强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科技化管理、品牌化运作和产业化经营,章丘大葱品质和信誉不断提升,在全国瓜菜类农产品中独占鳌头。为保障消费者能够吃到正宗的章丘大葱,章丘市推出了带有章丘大葱产地身份证明的二维码标识。只有本地生长的、经章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测安全的章丘大葱,才有资格获得这个“身份证”。消费者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大葱生产地块负责人、收获日期、农残检测结果等基本信息便可一目了然,实现了对上市大葱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监管。 产业政策扶持也是章丘大葱走的更远、更好的动力。该市先后投入1500万元,实施大葱科技项目,探索大葱四季种植、进行提纯复壮田建设等。章丘大葱当家品种大梧桐更是搭载“神八”遨游太空17天,进行空间诱变育种和筛选试验。目前,太空育种已收获3代种,97个中日大葱杂交穗长势良好。杜绝“葱贱”伤农,该市推进实施大葱目标价格保险,增强葱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积极建设大葱文化产业园,以大葱文化、女郎山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主题,建设大葱文化长廊和大葱主题文化休闲区。 |
相关阅读:
- [ 10-20]商务部: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 [ 10-15]中央价格改革意见: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
- [ 10-09]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转基因农产品的机遇与风险”建言献策
- [ 10-09]日本政府公布TPP零关税农产品名单 农业受冲击
- [ 09-08]欧盟农民布鲁塞尔抗议农产品价格大跌
- [ 08-28]中国北疆首届农产品电子商务博览会开幕
- [ 08-12]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上周小幅上涨
- [ 08-02]欧俄制裁战牵连欧洲农民 多地农民抗议农产品价格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