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建筑设计师团队与连城县培田老匠人共同设计,利用培田古村的竹材和传统竹编手艺,征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合力制作,众筹5万元,只为在培田留下一座有温度有热度的公共建筑—— 800岁古村有了一座竹屿亭 过门刀 刮青 东南网10月2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国庆后,连城县宣和乡培田古村古民居建筑群西侧的农田旁,矗立起了一座全部由竹子建造的凉亭,它有着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作竹屿亭。顶部起伏的状态是对周围丘陵地貌的小小呼应,而密布的支撑柱可以让人在一刹那追念起竹林的意境。 这座亭子是全国各地25名志愿者的诚心之作,在国庆黄金周里,在培田当地老匠人的指导下,他们参与了“愈见竹林”公益建造工作坊,用传统手作将自然、土地、村庄重建联系,年轻人和老竹匠共同合作、学习、传承,一起迸发出唤醒传统技术的热情和理想。 作为此次建造活动的策划发起人之一,木又寸建筑事务所的主持建筑师常凯生觉得:“在培田古村落800年的浓厚色彩上,用现代的理念和方法,结合传统的技艺,向悠久的历史文化致敬。这是一场建筑改造乡村的实验。” 众筹:为了古村竹艺新生 这一想法源自今年4月在培田古村举行的春耕节。在春耕节的建筑论坛上,受邀嘉宾们都在谈论建筑与古村的联系,他们提出利用当地道地建材,为古村营造公共空间构筑物的设想。“当时有4种方案,包括荷花池旁的导览亭,天后宫旁的竹长廊,还有连接荷花池和田地的竹桥,其中建造树亭的方案得到最多的认可。”常凯生表示,“但是原计划是在烧毁的都阃府建造,后来考虑到各种因素觉得不合适。就像培田古村一样,建筑应该回归自然,与草木共生,与环境契合。” 囿于场地限制,树亭计划暂时搁置。后来培田社区大学的总干事张琪找到了他,提供了一块合适的建造田地。于是,常凯生重拾计划,“培田有着传统的竹编工艺,只是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大家不再那么需要竹制品了,手艺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但是竹编不仅可以制造器物,还能建造屋面,并为农人、路人和所有人遮挡炙热的阳光”。 设计一座竹材质的建筑,让这个技艺在建造的时候延续下来,也为当地留下一座公共建筑。外部设计师团队和培田当地的老竹匠一起设计讨论,几易其稿。 “通过建造来联系传统技艺与当地生活,尝试着让老手艺获得新生”,今年9月,培田的滋农自然教育工作室正式发起“为800岁美丽古村修建竹屿亭”的公益众筹,20天内,197名支持者,5万元的筹款,经过遴选的25名志愿者在国庆前集结到了培田。 |
相关阅读:
- [ 07-30]走进八都 宁德师院学子探访闽坑古村落文化
- [ 07-02]深山古村落藏4000年老铁树 马洋溪将建铁树公园
- [ 05-02]“凤凰浴火”访乃村——一个西藏千年古村的震后样本
- [ 02-08]初春建水访古怀旧游
- [ 02-04]明清古村“让道”煤矿开采,谁在任性?
- [ 02-04]为挖煤毁古村就是“罪人”
- [ 12-31]电气化改造勾勒后坊古村新面貌
- [ 11-26]泉港区后龙镇土坑古村落风韵存百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