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条例》突出强调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然而,要让这第二课堂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爱上博物馆,到底有多难? 福州市博物馆把展览办到校园。 东南网8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何祖谋 实习生 黄雪玲 黄杰平 朱以辰 文/图) 【阅读提示】 《博物馆条例》于今年3月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全国性法规文件。它的亮点在于对博物馆的三大目的做了序次调整,将过去的“研究、教育和欣赏”调整成了现在的“教育、研究和欣赏”,教育目的被提至首位。同时,在加强学校和博物馆之间合作、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上作出明确规定,如: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的政策措施;博物馆应当对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帮助,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那么,《条例》施行后的第一个暑期,我省中小学校利用博物馆开展教育教学情况如何?如何才能让博物馆资源辐射更多的学生? 发挥教育功能,博物馆的“脸”悄悄在变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大神兽,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22日上午,三年级小学生游雯萱在福建博物院内,指着橱窗内的文物,一件一件地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作精彩介绍,不时地引来赞许声。 游雯萱是福建博物院招募的“小小志愿讲解员”。她告诉记者:“我喜欢这里,可以学到课本上没有的历史文化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分享给游客。” 作为省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2012年暑假开始,福建博物院就开办了“小小志愿讲解员”活动。经过普通话水平测试、个人展示后,并通过博物馆知识课程以及英文口语训练,最终考核成绩优秀的孩子被聘用,利用假期时间为中外游客提供志愿讲解服务。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福建博物院参选小学生有202名。”福建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主任陈梓生说,之前已将60%的名额分配到各学校,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先行角逐,40%名额通过福建博物院微信公众账号报名参加。经过考核,最终成为“小小志愿讲解员”的才60多名。 “博物馆将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陈梓生说,就“小小志愿讲解员”而言,其培训涉及美学鉴赏、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协助精神等方面,不仅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享受博物馆”这一理念。 福州市博物馆在未成年人的社会教育方面也在探索之中,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系列活动,开办国学、古汉语、青铜器等讲座。福州市博物馆所属的福州文庙每周末举办国学班、展板进校园、海洋文化暑期夏令营等活动。 |
相关阅读:
- [ 08-25]两岸两会领导人参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 [ 08-16]马尾闽安海丝博物馆主体封顶 预计将于年底完工
- [ 08-04]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云霄博物馆展出两件“抗战瓷”
- [ 07-23]平潭将建风博物馆 让你感受风的“形状”
- [ 07-23]美国森林中“潜藏”世界最大废旧汽车博物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