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时期牌坊,正面为校名“国立暨南大学”,背面书有“暨南教声”。(资料图片) 记者手记>>> 文艺的力量 从南平市区到武夷山市,再到古城建阳,记者一路采访一路感悟,嘹亮的抗日歌声不断在耳边回响,一幕幕话剧场景在眼前浮现。 在那段血与火的岁月里,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文艺家、热血青年云集山城南平为抗战呐喊,用全部热情为祖国和人民放歌抒怀,谱写了一曲抗日救亡的奏鸣曲。 虽然时过70多年,那些文艺作品仍能给人以直抵心灵的力量,除特别的时代因素外,跟创作者认真、严肃、真诚的创作态度分不开。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伟大精神。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必然紧扣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传递主流价值。当前国人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文艺的作用独特、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当弘扬抗战精神,把握时代进步脉搏,体悟群众冷暖诉求,创作出一批高扬爱国主义旗帜、鼓舞激荡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故事一 一支特殊的抗日队伍 东南网8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在武夷山采访时,一支台胞抗日队伍的名字不断被提起,他们就是台湾革命党人李友邦领导创建的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 1938年6月,国民党福建省当局将散居在全省各地的台胞400多人送到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境内的“台民垦殖所”。台民到武夷山编入保甲后,居住于文庙和民权路一带的“台民宿舍”,因报国无门,台胞们悲愤交加。 当年11月,台湾抗日领袖李友邦从浙江金华来到崇安,受到福建沿海各地聚集在崇安的台胞的集会欢迎。李友邦在会上号召台胞参加台湾抗日义勇队北上抗日,在台胞中引起强烈反响。1939年2月,第一批台湾抗日义勇队40余人从崇安抵达浙江金华,随同前往的6名台胞子女也组成台湾少年团。 之后,留居崇安的台胞继续报名北上抗日。到1940年初,台湾抗日义勇队已增加到100余人,台湾少年团增到50余人。为宣传抗日,义勇队于1940年4月创办《台湾先锋》,宣传台湾要摆脱日本统治,返归祖国。少年团更是把宣传抗战作为主要工作,通过讲演、绘画等形式宣传,教唱《义勇军进行曲》等,并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最后胜利》等独幕小剧。1940年6月,少年团奉命回武夷山,演出抗日剧目《为了大家》《打杀汉奸》等。 如今,在武夷山九曲溪畔苍屏峰的岩壁上,有一处“打倒日寇,保我中华”的巨幅标语,这便是当年台湾少年团在武夷山慰问宣传留下的史迹。 故事二 抗战时期的“东南民主堡垒” 东南网8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 通讯员 李加林 王柳珍) 抗战期间,东南区的很多学校内迁南平,师生们纷纷投入到宣传抗日救亡的洪流中,暨南大学便是其一。 在建阳第一医院的草坪上,有一碑刻,上面写着国立暨南大学建阳办学旧址。据当地文史专家介绍,1941年夏,暨南大学在建阳成立分校,1942年6月全迁建阳,直至1946年夏才迁回上海。在这段民族危亡的血与火的岁月里,饱受流离颠沛的暨南大学师生用各种文艺形式进行抗日爱国斗争,被誉为“东南民主堡垒”。 暨大的剧社、歌咏团经常到建阳城里举行公演,公演的节目有《家》《醉生梦死》《饥饿》《哑妻》《晚祷》《桃李春风》《放下你的鞭子》等。公演之日,不仅当地群众争相观看,邻县建瓯、南平、邵武等地群众也纷纷赶来,剧场常常座无虚席。 此外,暨大还组建京剧团,时常演出《打渔杀家》《四郎探母》《借东风》《武家坡》等,慰问抗日将士。每逢暨大剧社和京剧团义演,当地商会以派票形式向各商店老板募捐,暨大师生则将售票或卖花收入作为抗日救济基金,资助从沦陷区逃难到建阳的灾民或慰问从前线下来的抗日将士。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