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滚动网报>社会民生> 正文

大山深处的致富领路人:陈其伟

2014-07-02 00:05:25颜财斌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林雯晶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黄田村现貌

整治后的黄田溪(中共泉港区委宣传部报道组 提供)

东南网7月1日报道(本网记者 颜财斌)“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泉州市农村实践‘三个代表’基层干部标兵”、“泉州市服务‘三农’工作先进工作者”……提起泉州泉港区涂岭镇黄田村的村支部书记陈其伟,黄田村村民有说不完的称赞与感激。他在担任村支书的26年里,带头修筑硬化山路47.1公里,让全村11个自然村都通上了水泥路;带领村民植树护绿上万亩,坚守家乡10平方公里青山绿水。也正是他,带领村民甩掉了多年的“贫困帽”,人均纯收入由25年前的120元跃升到11000元,由原来的“空壳村”到现在实现年均收入49.2万元。

开路 让大山深处与外界相连

挑着担子到镇上做生意步行单程需要4小时,下雨天出门要踩着高过脚踝的泥巴,更有许多村民到终老都没有出过这个村子……作为村支书的陈其伟深知没有公路的苦,“要想富先修路”也成为了他当上书记后的头等大事。

“村子如何发展,怎么发展,会发展成什么样,关键就是靠领头人。”回忆起早年的生活,用现年73岁的黄田村老人协会会长陈章英话说就是“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回忆道,1975年村里买了一部大型拖拉机,因为刚高中毕业的陈其伟懂知识,踏实能吃苦,被选为拖拉机手。那时起,有村民遇到突发疾病,谁家妇女要生孩子,就要陈其伟帮忙。热心肠的他从没有推托过,心甘情愿的为村民当“司机”。1987年12月,陈其伟任村支书。那时的黄田村依旧是荒凉破落,羊肠小道、破旧鹅卵石房,水、电、路、电视、电话,样样不通。

陈章英告诉记者,1987年至1997年,陈其伟带领村民整修了大垄至黄田、黄田至笔架林场,黄田至溪坪、溪坪至蔡田的20多公里山路;1991年,高压线路架到黄田,黄田人用上电;1995年,小学教学楼落成,老师学生们告别了摇摇欲坠的“土结房”。陈章英感慨地说:“尤其是2公里的朝阳公路通车,可以说打通了黄田村对外通道,村民们的眼界也宽了”。

说起开山修路,陈其伟的搭档、时任村主任的陈伟聪说,他这几年和陈其伟跑了无数个部门,在上级支持下获得建设资金,2001年,朝阳公路樟脚至黄田段8公里多的山路修起来了。黄田村11个自然村,至今年每个村都通了水泥路,总里程达47公里之多。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旧在为‘修路’忙着。”陈伟聪回忆起最后一天与陈其伟共事的情形。“早上7点多,两人就去查看村道裁弯取直工地,然后赶到泉港、惠安两地相关部门申请‘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午在惠安街上吃了一碗稀饭后,就在车里休息;下午又赶回村村道裁弯取直工地安排施工任务;傍晚翻山越岭赶到仙游县园庄,协商两地道路扩建连接的事,奔波了一天;晚上7点多回到村里,他又回村部值班写材料。直到晚上10点多,老书记突然从村部打来电话说人很难受,想上医院。”陈伟聪含泪地说,那时我驱车直奔村部,同时也拨打了120,然而在送医院的路上,他再也没有醒过来,“我们原来约好第二天到省里,找有关部门汇报黄田溪整治项目,那天晚上他就是在整理这些汇报材料。”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就在记者回访黄田村的前几天,老书记挂念的那条通往仙游的道路水泥浇灌全线完工,黄田村又一条通往外界的“致富路”被打通。同样就在前几天,黄田村溪坪到笔架林场厝斗工区的水泥道路通车,这标志着黄田村最后一个村落也开通了水泥路。“老书记过逝的那一天,就是在为这两条道路的事情奔波,并到现场监督工程质量。”陈章英告诉记者,按照老书记的规划,下一步将打通黄田村到洛江马甲的新快速通道,让村民可以到泉州市区做生意,到时候,进城的时间将比现在缩短1个小时。

在黄田村村部的“黄田之路”展览馆内,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和一组数据。26年来,陈其伟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舍小家为大家”,团结带领全村人民开山辟路、艰苦创业,从建设2座水电站、修筑朝阳公路、11个村组总长47.1公里的道路硬化、2.5公里村主干道亮化绿化美化、建设新村部新校舍、建设“农家书屋”、篮球场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到发展万亩林果基地、万头猪牛羊养殖基地、千箱蜂蜜养殖基地及鲟鱼养殖基地,再到兴办矿泉水厂、大雾山茶厂、引进6家服装包袋加工厂、解决群众劳动就业600多人等,黄田村由2002年的“市级重点帮扶村”成长为2007年的“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省级文明村”,黄田村党支部先后两次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5年前的120元跃升到1.1万元;村集体依托股份合作、山林开发、资产租赁盘活等,由原来的“空壳村”实现年均收入49.2万元。

“如果没有修建这些通往外界到道路,黄田村也不会有如此骄人的成绩,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更要归功于陈老书记的日夜辛劳。”陈章英含着泪表示,老书记在任的时候黄田村一年一个样、一年一跨步,假如老书记没有过世,肯定还会带着黄田村继续开拓致富。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